-
一周军评:“水淹地道”能彻底击败哈马斯吗?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施洋】
本周,随着巴以短暂停火的结束,以色列军队又恢复了在加沙地带的大规模军事行动。从当地传出的各种新闻来看,以军的行动相比此前有了不少调整,各界对于巴以战局以及中东地区最终的走向无疑也有了新的推测。与此同时,美国海军学院网站上一名退役美军的“美国核潜艇在台海作用巨大”的言论,又将台海的水下战场再次引入了视野。
战端重开的加沙
经过7天的临时停火,12月1日起,以军全面恢复了在加沙地区的军事行动。哈马斯与以色列的短暂停火虽然经历了一次延长,但最终非但没有如热爱和平的人民所期望的那样“积暂时为永久”,在这一基础上达成较长时间的停火协议乃至双方休兵罢战,反而成为新一阶段全面交火前的“技术暂停”。双方都趁着这7天停火疏散平民、交换人质的同时,调整部署,休整部队,补充装备弹药,并在停火结束后围绕新的区域重新交火。
从两军发布的战报与各类开源信息的综合分析看,如果说上一阶段以军在加沙的地面行动基本完全围绕加沙城,也就是加沙北部展开的话,这一阶段以军的行动看起来就成了南北开弓,即在北部继续向加沙市区逐步攻坚,压缩哈马斯活动范围,同时出动几路部队向加沙地区南面进攻,并且一路直插南部城市汗尤尼斯市的市中心地带,采取几乎是“中心开花”的方式进攻这座加沙地区第二大的城镇。
以军也在各处“查获各种哈马斯武装留下的武器弹药”
截至目前,以军在停火后的军事行动已经进行了一周,按照以色列国防部的说法,在这一阶段以军批准发布了超过23条讣告。尽管批准发布的讣告数量本身与以军在这一阶段军事行动的真实伤亡情况向来存在出入,难以准确表现其作战所遭遇的伤亡,但从讣告来源的作战部队情况,多少能推断以军在这一阶段投入的作战部队规模。
根据讣告显示,以军目前确定投入作战的部队与前一阶段还是有很大的继承性:第36师的第7装甲旅、第188装甲旅、第1步兵旅、第6预备役步兵旅;第98伞兵师的第35伞兵旅、第55伞兵旅、第89突击旅、第551预备役伞兵旅;第143师(即“加沙”师)的第261步兵旅;第162师的第401装甲旅、第933步兵旅、第215炮兵旅;第252师的第14预备役装甲旅;马格兰突击部队等部队在战斗中出现了人员阵亡,表明上述5个师和马格兰突击部队等至少14个旅级部队在新一阶段的加沙地区作战中投入战斗。
随着以军预备役部队的投入战场,类似“阿奇扎里特”这样的老一辈重型装甲车也多见了起来。
对比上一阶段围攻加沙城,即加沙北部地区时的以军作战序列,当下以军依然是以常备军部队作为作战主力,同时将这些师里下辖的预备役旅动员后作为补充力量投入战斗。这表明在7天的停火时间里,以军不仅对这几个师的部队进行了休整补充和重新部署,还在建制内增加了动员后的预备役旅部队。
同时,原本承担加沙地区监视任务的第143师的两个领土旅没有出现新的讣告,有可能是上述两支部队在前期的“阿克萨洪水”和前几阶段作战中伤亡较多且对士气造成了较大影响,转而进入休整和承担后方警戒活动。
伴随着几个预备役旅成建制投入战斗的,是以色列一系列曾经熟悉的“老装备”露面的频率显著增多。在本次战争初期,以军除了加沙师一些用于日常巡逻的“梅卡瓦2”主战坦克有些让人大跌眼镜之外,其几个常备旅的一线装备绝大多数都是各种细微改进的“梅卡瓦4”主战坦克和“雌虎”重型装甲车,以及搭配作战的装甲推土机、装甲挖掘机和装甲工程车等。而在停火后以军发布的各类军事行动的照片中,两种在2010年前后里更为常见的以军装备“梅卡瓦3”主战坦克和“阿奇扎里特”重型装甲车在其中露面的几率陡然增加。
考虑到此次哈马斯发布了大量武装人员攻击以军坦克装甲车辆得手的视频画面,却几乎没有在以军进入加沙后拍到这些重型装甲车辆彻底损毁的照片,这显然是启封后投入战场的库存车相比证明了以军在加沙军事行动大量损失装甲车辆,以至于要启封老装备来填补编制,体现了以军第一批征召的预备役旅级部队已经完成编组,开始成建制投入战场的说法似乎更为可信。
12月2日正在集结的一支以军装甲部队,除了打头的“梅卡瓦4”和指挥车,后续的都是“梅卡瓦3”坦克。
利用停火期实现军事力量的补充重新部署在中东不是什么新鲜事,1948年第一次中东战争就证明以色列是这一领域的行家里手。而在所谓“适应战场”这一传统的以色列建军深化领域,以军虽然交出的答卷看起来一塌糊涂,但也多少做了一些努力。以军正在通过制式和非制式两种方式为其坦克装甲车辆,尤其那些旧型号安装类似于民用车360度环绕影像的车内观测系统,以尽可能地改善以军机械化步兵和装甲兵在车内的视野,对哈马斯武装利用地道展开的“反坦克体操”有一定的预警和应对。
至于令以军颇为头疼的大规模地道系统,它们也继续采用了在加沙北部地区采用的损招:从已经发现的地道口中向内灌入海水,试图利用地道自身的网络特性,让其全部失去作用。由于加沙市区平均海拔只有大约14米,因此虽然一些较高地势的地方的地道可能会有通海口,将海水排回大海,但一些据称挖掘深度达到80米的深处地道很可能会受到这种战术的影响。大量海水灌入地下必然会导致地下水被污染和土壤盐碱化,但对于正在对加沙进行无差别轰炸,甚至还被人指责大规模“杀良冒哈”的以色列国防军而言,显然不是它们现阶段需要顾忌的。
加沙地区地势平缓,虽然最高处也有100米左右,但地道里排水不便确是实际情况。
面对以军步步深入的地面攻势,哈马斯武装力量虽然也有针对性的部署和补充,但加沙地区与以色列在根本军事实力上的巨大差距实在不是依靠加沙区域内的左支右绌能够扭转的。哈马斯在前期“阿克萨洪水”行动中投入了大量的军事资源,派出了大量武装人员突入以色列,并向以色列境内发射了上万发的火箭弹;在加沙北部袭扰以军入侵的地面行动中,又有大批哈马斯武装人员以反坦克小组的形式,向以军倾泻了海量的“亚辛-105”火箭弹和各种弹药。
而随着以军对加沙城和加沙北部地区的全面合围,原本就储备和后续输送到加沙北部的大量武装人员大部分也失去了南下渠道,因此当以军向南加沙地区的汗尤尼斯市发动攻击时,尽管各方的新闻稿都是“以军与哈马斯爆发激战”,但从以军几支攻击部队劈入城内,而不是如加沙城方向分片蚕食的战法来看,至少以军认为自己不会遭遇此地哈马斯的围歼,它们的行动至少在目前依旧奏效。
然而战斗至此,外界对于加沙地带发生的一切,很多时候已经从痛心疾首演化成了无可奈何。原本加沙地区就人口拥挤,而在以军轰炸和入侵北部加沙地区前后,又有数以十万计的巴勒斯坦人背井离乡逃亡加沙南部,随着以军攻入加沙南部,大量难民只能继续向埃及边境方向的角落,或者所谓的“国际人道主义安全区”Al-Mawasi拥挤聚集;加上持续数月的封锁,加沙地带的难民正处于缺衣少食,流离失所的境地。人道主义灾难在加沙不是即将发生,而是正在发生。
以色列对待所谓“哈马斯武装分子”的照片很快被人拿来和极端组织“伊斯兰国”杀俘画面做对比。
12月8日,在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的敦促下,安理会召开巴以局势紧急会议。当天下午,安理会对由阿联酋提交并得到近100个国家支持的要求在加沙地带立即实现人道停火的决议草案进行表决。草案获得13票赞成,美国投了反对票,英国投了弃权票。由于常任理事国美国行使了否决权,草案未能通过。
至于以军,则继续在加沙地区开展类似“治安肃正”的军事行动,试图将加沙地区的平民与哈马斯隔离开来,彻底消灭反以武装。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张鲁宁 
-
-
F-35升级拖延,影响未来Block 4批次
2023-12-07 17:54 -
“说好给乌100万发炮弹 最终只产了6万”
2023-12-07 17:13 俄乌冲突一周年 -
台军完成本岛海滩“登陆验证”,台专家质疑:装备落后结论失真
2023-12-06 21:18 -
俄军终于缴获美制M2步兵战车
2023-12-06 19:31 俄乌冲突一周年 -
为“挑战中国海上力量”,美计划明年部署潜射型“反舰战斧”
2023-12-06 18:00 -
第44批护航编队,技术停靠新加坡
2023-12-06 13:52 中国海军 -
“以军已进入加沙南部的心脏地带”
2023-12-06 12:30 巴以恩仇录 -
台军全部F-16升级为F-16V
2023-12-06 10:22 台湾军事 -
韩国决定购买巴西C-390运输机
2023-12-05 16:09 -
错算和分歧:扎波罗热大反攻是如何失败的
2023-12-05 13:31 俄乌冲突一周年 -
“对‘敌’武装渔船实施综合火力打击”
2023-12-04 20:41 习主席带领我们强军 -
“以军调动北部兵力,以进攻加沙南部”
2023-12-04 13:03 巴以恩仇录 -
美“吉福兹”号非法闯入我仁爱礁邻近海域,南部战区:全程跟监警戒
2023-12-04 07:31 南海局势 -
一周军评:惨遭美国PUA的韩国军用卫星,为啥起了个朝鲜名?
2023-12-03 09:35 一周军事观察 -
美国计划明年起在澳大利亚维护核潜艇
2023-12-01 21:30 -
美保守派笔杆子:对乌军援“90%的资金流向美国人”
2023-12-01 19:33 -
何卫东将访问柬埔寨、老挝
2023-12-01 17:05 中国外交 -
美军击落一架伊朗无人机
2023-12-01 10:40 巴以恩仇录 -
俄军首次击毁乌豹1坦克 俄国防部:奖励70万
2023-11-30 21:58 俄乌冲突一周年
相关推荐 -
“果然,中国说对了” 评论 109“特朗普会让世界团结起来,减少对美依赖” 评论 205“刚刚,我看到了未来,它不在美国” 评论 160特朗普竟对中国征收34%“对等关税” 评论 953解放日?“对于市场而言这是‘屠戮日’” 评论 71最新闻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