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豪:长征八号——中国运载火箭换代进行时
火箭也要“新陈代谢”
在我们的印象中,中国航天是由长征二号、三号、四号三个大型号的运载火箭撑起来的。
从主攻低轨的长征二号系列,到包揽地球静止轨道的长征三号系列,再到专注太阳同步轨道的长征四号系列,老一代长征火箭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以极高的可靠性完成了超过300次发射。
“老长征”能够取得巨大成功,与YF-20系列液体火箭发动机密不可分。YF-20采用偏二甲肼燃料,四氧化二氮作为氧化剂,能够产生70吨级的推力。由YF-20演化而来的多型发动机,被长征二号、三号和四号系列火箭所采用,安装在一级、二级和助推器上。
YF-20系列发动机(图/互联网)
可以说,中国航天的发展,乃至我国战略反击力量的担子,都长期压在YF-20肩上,YF-20以一己之力撑起了长征火箭的辉煌历史。
不过,以现在的眼光来看,YF-20系列发动机在技术上并不先进,甚至还很落后。性能指标无法与国际领先水平相提并论不说,采用的偏二甲肼燃料有剧毒,氧化剂四氧化二氮更是有极强的腐蚀性,一旦吸入将对呼吸道和肺部造成极为严重且不可逆的损伤。
新一代发动机的研制迫在眉睫,长征火箭也要推陈出新。
因此,才有了长征五号、六号、七号、八号火箭的腾飞。这四个大型号,编成了新一代液体燃料长征火箭的梯队。
新一代长征火箭(从左依次为长征六号、八号、七号、五号) (图/千龙网)
把这四个型号放在一起的原因也很简单,他们都采用了同一种发动机——YF-100。这是一种分级燃烧循环的液体火箭发动机,采用煤油为燃料,液氧为氧化剂。和YF-20的偏二甲肼/四氧化二氮相比,煤油/液氧无毒,更加安全可靠,发动机性能也更加优秀。
新一代长征火箭在论证之初就把“模块化”作为目标,通过设计不同直径的芯级和助推器模块并加以组合,令运载火箭的设计与生产更加简单就像搭积木一样。
因此长征八号火箭从立项到首飞仅用了三年时间,火箭是全新的,技术是提前规划、业已成熟的。
模块化的新一代长征火箭(图/龙乐豪 等)
从发射微小卫星的长征六号小型火箭,到发射重型地球静止轨道卫星的长征五号大型火箭,再到专精太阳同步轨道发射的长征八号中型火箭,只要“搭积木”就可以了,省时省力又省心。
这就是“模块化”的好处,也是长征火箭“新陈代谢”的一大动力。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火箭?
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是中国航天极速发展的十年。
在载人航天工程取得决定性胜利后,中国的应用卫星也开始进入井喷式发射阶段,多年前辛苦种下的种子,都在最近这十年内成长为参天大树,结出累累硕果。
长征火箭完成第一个100次发射,用了37年(1970.4.24—2007.6.1)。
第二个100次,用了7年半(2007.6.1—2014.12.7)。
第三个100次,仅用4年零3个月(2014.12.7—2019.3.10)。
最近十年中国航天的发射次数,超过之前四十年发射次数的总和。
不过,巨大且迫切的发射需求,对长征火箭的“新陈代谢”不一定都是利好。
冷战中,美苏太空军备竞赛是一场烧钱的游戏,但血拼过后,这两个超级大国留下的不止有财政赤字,更有领先于时代的航天技术和完备的空间基础设施体系。
换句话说,他们的卫星“打齐了”,后面需要的是维持和换代。
但对我们而言,就是人有我无的困境。因此空间基础设施的建设是必须的,我们要补课,也要发射很多卫星,并且进度最好不要拖延。
现在,摆在卫星研发团队面前的有两种火箭,一种是老而弥坚、久经考验的“老长征”,一种是性能先进、刚出襁褓的“新长征”。
巧的是,对于大多数亟待发射的卫星而言,新老长征火箭都能满足任务需求,都能把卫星送入预定轨道。
你研制的卫星对国家很重要,晚一天投入使用,对国家都是一种损失。
然后你惊奇地发现,老长征不仅经过大量飞行验证,还更便宜!
任何一个项目的经费都是有限的,时间也是有限的,发射失败从来不是一个可选项。
那么,是用“老长征”,还是“新长征”呢?
答案不言自明,除非“老长征”实在打不动,否则大家都会自然倾向于“老长征”。
“老长征”的代表:长三乙火箭 (图/中国日报)
- 原标题:石豪:长征八号——中国运载火箭换代进行时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李泠 
-
国家卫健委:新增17例,其中本土6例
2020-12-24 08:21 新冠肺炎抗疫战 -
疑似火流星坠入青海玉树,地震局公布落地经纬度
2020-12-24 08:03 天文 -
北京顺义通报1例无症状感染者
2020-12-24 07:37 新冠肺炎抗疫战 -
何君尧成立国安教育中心,呼吁废除法官假发、重设鞭刑
2020-12-23 21:21 香港 -
-
确诊外籍飞行员被曝称“台湾人要害我”
2020-12-23 21:10 台湾 -
1亿吨,曾经全中国一年钢产量,今天一家企业实现了
2020-12-23 21:00 大公司 -
湖南卫视回应
2020-12-23 20:56 -
西藏航空:一名机长执飞降落后去世
2020-12-23 19:58 观察者头条 -
新华社评论员: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2020-12-23 19:42 -
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签署命令 发布《军队后勤条例》
2020-12-23 19:41 -
做好乡村振兴大文章 习近平反复强调这四个字
2020-12-23 19:39 扶贫攻坚战 -
上海警方:男子林某疑似中毒,经查其同事许某有重大作案嫌疑
2020-12-23 19:27 -
快手:辛巴个人账号封停60天
2020-12-23 19:25 -
一名北京赴宁波人员核酸检测阳性
2020-12-23 18:40 新冠肺炎抗疫战 -
辽宁沈阳新增1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属重型病例
2020-12-23 18:40 新冠肺炎抗疫战 -
人社部:养老保险基金结余仍有4万多亿
2020-12-23 18:32 -
美政客有个大胆想法,台当局:不敢不敢
2020-12-23 18:28 台湾 -
世行预测中国2021年经济增速:7.9%
2020-12-23 18:22 中国经济 -
广州通报“辛巴直播带货即食燕窝”事件调查处理情况
2020-12-23 17:49
相关推荐 -
MAGA基本盘还能“忍”特朗普多久? 评论 42从2000兆帕潜艇级热成型钢的“登天”说开去…… 评论 61美媒焦虑:哪怕只为跟上中国,美政府都不能这么干啊 评论 134“趁纳瓦罗不在,他们冲进白宫劝说特朗普暂停关税” 评论 176最新闻 Hot
-
美媒焦虑:哪怕只为跟上中国,美政府都不能这么干啊
-
特朗普“抱怨”后,日本考虑放宽汽车进口安全标准
-
“五角大楼里完全崩溃了”,3名美国防部高官被解雇
-
“趁纳瓦罗不在,他们冲进白宫劝说特朗普暂停关税”
-
泽连斯基回应:停火30小时太短,建议30天
-
韩国一战机飞行训练中掉落机炮吊舱和空油箱
-
“美国在地球上跟中国争,却把太空主导地位拱手让出”
-
内塔尼亚胡:摧毁哈马斯前不会结束军事行动
-
超900人签署“反关税宣言”,包括两位诺贝尔奖获得者
-
“中国正投入万亿美元,我们却在这胡搞”
-
真急了!“白宫拟成立涉华关税应急工作组”
-
黄仁勋访华盼继续合作,特朗普回应
-
中国男子在TikTok“神评”美国关税,米尔斯海默秒答:赞同
-
“内地电影票房过亿那一刻,香港电影就被颠覆了”
-
美国税局代理局长刚上任三天就被免,“贝森特抱怨他是马斯克的人”
-
特朗普也直说了:不行,就放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