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逸语道破:饱经沧桑的中东,容不下美国的“植入式民主”
最后更新: 2023-03-21 11:06:19【视频/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沈逸】
大家好,欢迎来到本期《逸语道破》,今天我们讲伊拉克战争20周年系列的第二讲——本期我们将聚焦中东地区的历史、面临的主要矛盾以及它未来的走向。
我们今天关注这个问题,不仅仅是因为20年前美国打了伊拉克战争,并且在8年之后又遭遇了重大挫败,还因为现在中国外交的目光也已经投向中东地区。在这样的背景下,全面准确地理解中东地区的历史发展,以及该地区内生的规律性、机制性的东西,对我们认识和理解这些国家的行为和未来的选择,是至关重要的。
简单来看,我们可以这样理解中东地区的特殊情况:这是一个有自己独立的文化起源和政治发展进程的地区,但又被欧美的西方式现代化在第一轮扩张过程中人为地干扰和中断,甚至引入到另一个发展阶段。
有一点请大家记住,中东地区是有自己独特的文明发展进程的,理论上说如果不被打断,那么它应该能够进化出一个具有自己独特文化属性的文明形态。但是当奥斯曼帝国将整个阿拉伯地区,我们现在称之为“中东”的这些地方,全部纳入其控制之下,随后就遇到了一个问题——差不多同一时期,西方国家的殖民进程开始扩张,并且全面进入这一区域。
就像引起争议的所谓“近东”“中东”“远东”这三个概念一样,它们其实就是西方国家在对外扩张的过程中以自己为坐标轴,表述自己在东面方向上先后进入了哪些区域,要解决哪些问题。英国有所谓的“东方学”和“东方问题”,说白了就是要解决奥斯曼帝国的问题——如何对这个帝国进行有效地切割、区分,然后从中攫取利益、实施有效统治。
为了清楚地理解2003年的问题,我们稍微往回看一看,把时间坐标拉到1914年一战爆发的时候,当时奥斯曼帝国是站在德国这一侧的,战争爆发后奥斯曼帝国的苏丹以“圣战”名义号召全球穆斯林和他一起投入到对奥斯曼帝国敌人的交战行动中。
一战时期的奥斯曼帝国军官(图片来源:网络)
这就给英国方面出了一个很大的难题:英国、法国有大量来自殖民地的士兵信仰伊斯兰教,如何避免他们被煽动,成了一个迫切的问题。此外,长久以来英法等国一直在对阿拉伯地区实行渗透,此时他们希望策动奥斯曼帝国治下的特定地区,尤其是阿拉伯地区民众起义,利用奥斯曼帝国内部所谓既统一又分裂的状态去最大限度谋取战略上的利益。
由此就促成了一系列欧洲的军事和外交行动。
从1915年开始,英国就尝试和控制麦加地区的谢里夫·侯赛因取得联系,同年3月,谢里夫·侯赛因的三儿子费萨尔和英国代表签订了“大马士革议定书”。从7月开始启动了非常著名的所谓“麦克马洪和侯赛因的通讯”。在其中英国画了一个饼,承诺谢里夫侯赛因如果能够成功策动泛阿拉伯的反奥斯曼起义,英国就可以在阿拉伯半岛承诺他的地位。
对于谢里夫来说,他的野心和目标是重现历史上的阿拉伯帝国,也就是在伊斯兰教出现到早期扩张时期,曾经短暂出现过但持续时间不是很长的,几乎包含所有阿拉伯人的庞大而统一的政治实体。
但事实上,在对侯赛因做出这样一种承诺的同时,英国的东方问题专家塞克斯和法国的驻贝鲁特总领事皮科特在1916年3月份签订了非常著名的《塞克斯-皮科协定》,该协定包含了将奥斯曼帝国的中东属地瓜分成为三大板块,分别交由英国、法国、沙皇俄国占有,而不是像之前承诺的那样,把整个阿拉伯的属地交给侯赛因。
我们今天看到的中东地区的版图,这些相关国家的边界主要是在《塞克斯-皮科协定》中确定下来的,以至于后面当21世纪基地组织伊拉克分支主打的一个口号就是“不承认塞克斯-皮科边界的合法性”——要打破现有的中东国家之间的边界,把它们重新统合成一个泛阿拉伯国家。
在有了《塞克斯-皮科协定》之后,英国觉得还不够,后来还弄出了《贝尔福宣言》,在巴勒斯坦地区引入犹太人,在阿拉伯和犹太人的矛盾上做文章,形成又一个新的“地区支点”,从而持续地制造矛盾,实现所谓的“一直分裂”原则——首先把阿拉伯从奥斯曼分裂出来,再对阿拉伯世界进行不断地分裂,从而确保当地处于持续的纷争状态。这种持续的纷争状态能够给英国法国这样的域外国家对这个地区直接或间接的殖民统治提供最大化的便利。
在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当中,英国主导确立了所谓“委任统治原则”,把奥斯曼帝国下辖的领土,比如伊拉克、巴勒斯坦、叙利亚、黎巴嫩这些地区被称之为“A类委任国”,或者叫做“A类地区”,这些地区可以暂时以独立国的形式存在,但是行政相关事务由相应的“受托委任国”予以“指导”和“援助”,事实上就是把这种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控制形式在国联框架下予以合法化。
凡尔赛条约的签订(图片来源:网络)
这样一来产生的后果就是阿拉伯地区原有的政治生态和文明的进化进程被打乱了。
通过委任统治的形式,曾经处在单一的政治共同体下的泛阿拉伯地区被人为地建构成了一个所谓现代主权国家体系,出现了一堆主权国家。其中很有意思的一点是,如果按照欧美讲的“单一民族建国”的民族国家定义,阿拉伯作为一个民族的话,那么整个阿拉伯地区应该是一个单一国家。而到了这里却是根据地理位置、资源分布、人口进行了人为切割,形成了20多个政治实体,由英法搞殖民统治的官员划定了主权国家的边界。
比如说,你去看约旦和沙特的边界,会看到一条非常大的折线,历史上有一个故事叫“丘吉尔的喷嚏”——当时英国的殖民大臣温斯顿丘吉尔,曾经炫耀说,“我在花园里面花了一个下午在地图上仔细地画好了约旦和沙特之间的边界”,他画线时打了个喷嚏,手一抖“啪”一下两国边界就成了这个样子。
这种“细分化”在当地引发了两种反弹:
一种是基于民族主义路径的反弹。20世纪50年代,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殖民体系迅速瓦解的时候,阿拉伯国家普遍赢得了民族独立和解放。出现的所谓“泛阿拉伯运动”,认为阿拉伯是一个民族,希望能够实现政治上的联盟,甚至是国家的统一。20世纪50年代,一度出现过若干个阿拉伯国家相互之间合并成立一个新国家的运动,但持续时间都不长,因为在英国的“分而治之”过程中,对这些地方原有的民族宗教矛盾添油加醋、火上浇油,使这些矛盾持续喷发,因此这轮运动也就没有了结果。
第二股思潮是20世纪70年代,以伊朗伊斯兰革命为起点。所谓的“伊斯兰教复兴”就是尝试从文化、宗教这个角度重现古典时期阿拉伯的荣耀,同时也追求一种政治上单一组织的形态。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戴苏越 
-
羊羔特工队:伊拉克战争20周年特别直播
2023-03-17 19:10 伊拉克战争 -
躺在美国怀里的日本,心中谋划的美梦是什么?
2023-01-20 08:22 -
拜登台上演讲,台下观众…
2022-11-12 15:32 -
梵高画作再遭殃,这次泼的是豌豆汤...
2022-11-05 10:47 -
这两段小插曲,被美媒选择性忽视
2022-10-31 16:01 美国政治 -
喊出“跨性别女人就是男人”后,这场女权活动被袭击了…
2022-10-27 15:06 美国一梦 -
“我从未见过如此夸张的民调结果!”
2022-10-20 16:27 -
“东方-2022”演习举行全要素实兵实弹合练
2022-09-04 13:15 中俄军演 -
“你们为什么要笑我?我是将军,不是数学将军”
2022-08-22 15:56 -
得知零部件全来自中国,卢卡申科:对华关系好是好事,但…
2022-08-18 19:33 -
这电影“丑化中国农村”? 导演:如果多一点农村电影,我马上拍喜剧
2022-08-10 15:44 -
岛内绿媒直播中,突然出现“中国一点都不能少”画面…
2022-08-07 15:43 -
收拢情绪之后,我对台海军演的一些感受
2022-08-05 18:16 -
我在中共二大纪念馆工作,谈谈关于爱国主义教育的一些感想
2022-07-22 08:52 -
海拔5500米高原山地火炮演练极限射击
2022-07-21 14:48 -
韩国首架自研战斗机KF-21首飞
2022-07-19 15:52 三八线之南 -
纽约游行人群被“枪声”吓跑引发踩踏,事后发现是放烟花…
2022-06-29 10:39 美国一梦 -
俄罗斯vs美国:货与币的战争
2022-04-25 08:05 -
美国知名女记者:美西方如今在造谣撒谎方面已“登峰造极”
2022-03-29 18:48 -
泽连斯基:不再纠结入北约,乌东领土问题可以谈
2022-03-08 22:12 乌克兰之殇
相关推荐 -
伊朗港口大爆炸已致28死,与导弹燃料有关? 评论 37美国电商哀叹:关税不能这么高下去,太多人撑不过去 评论 104欧盟高层想让她走人?“上梁不正下梁歪” 评论 173见完泽连斯基,特朗普:普京也许只是在敷衍我 评论 308最新闻 Hot
-
超越DeepSeek,中国开源“集团军”重塑全球AI生态
-
“巴基斯坦已向中方提出请求”
-
“若勒庞被禁止参选,那么我上”
-
美国LNG行业明说了:我们无法遵守特朗普政府新规
-
又炒作:想赢中国,这件事至关重要
-
中日友好医院:开除肖某党籍,解除聘用关系
-
日本下一代战机要命名为“烈风”?
-
印巴再交火,印度未事先通知突然开闸放水
-
伊朗港口大爆炸已致28死,与导弹燃料有关?
-
“最美通缉犯”出狱直播当网红?抖音:已封禁
-
美国电商哀叹:关税不能这么高下去,太多人撑不过去
-
智方被曝阻挠中方天文台项目,“这不自相矛盾吗?”
-
欧盟高层想让她走人?“上梁不正下梁歪”
-
“美国人,包括一些共和党人越来越不满意特朗普”
-
世博会又出岔子了……“飞行汽车”表演时掉零件,被长期禁飞
-
“萝莉岛”关键证人,曾说不会自杀的她“自杀”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