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沈逸:好电影是“国家脸面”,更需要有好的“生态环境”
最后更新: 2023-02-02 14:05:18【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沈逸】
大家好,欢迎来到本期的逸语道破。今天我想和大家聊聊我对《流浪地球2》的观感和理解,并就大家所关心的中国电影行业生态谈谈我个人的观察和思考。
最近有一部在播的热门电视剧《狂飙》,我跟着我太太断断续续看过其中一些片段。我认为《狂飙》试图解释两个问题:第一,高启强是怎样产生的?第二,消除高启强和产生一个又一个“高启强”的土壤,其意义与价值究竟何在?
这一举动的意义和价值在于创造良性的生态环境。因为被污染了的“生态环境”不仅会阻碍个别人的发展、影响短时期内人们的生活,还可能形成长期的恶性循环——恶劣的环境必然催生特定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又会反向加剧环境的持续恶化。
说回《流浪地球2》。这部电影作为中国乃至全球科幻电影发展史中的一部殿堂级作品,无疑已获得了其应有的地位和评价——电影的地位不仅取决于作为“客观标准”的票房,更取决于观众在观影过程中的视听体验以及对影片内容的思考与共鸣。
在这一意义上,可以说,《流浪地球2》起到的作用不仅是发展和促进中国科幻电影工业的能力体系建设,更重要的是,它作为范例,让我们再次看到,一部好的电影可以起到怎样的作用。
首先,《流浪地球2》的一大重要作用是,它成为了中国工业的“招牌”。最近,随着信息的披露,我们了解到,《流浪地球2》中出现的重型工程机械不完全是仿真模型,而是由徐工集团提供的实物。将中国制造的重型机械、摄像头、耳机等工业产品涂装修改一番,就可以用来拍摄科幻片——这一事实从侧面展现出中国发展所取得的惊人成就。
熟悉科幻电影的人都知道,科幻电影作为一种由重资产、重技术、重工业能力支撑的产物,是一个国家电影工业能力的象征。如果一个国家有能力持续产出高质量的科幻电影并得到各方认可,就标志着这个国家的工业达到了一定水平。
李雪健老师说,“电影是一个国家的脸面”,也就是说,电影能够以最直观化、可视化的方式反映国家综合能力的整体性发展。《流浪地球2》印证了这句名言,成为了中国产品(尤其是基建领域的大型、重型先进设备)和中国发展水平的“活广告”。
《流浪地球2》中出现的大型机械设备(图源:《流浪地球2》剧照)
第二,《流浪地球2》为中国硬核科幻电影的后续发展树立了一个高标准模板,让大家意识到,只要有优秀的剧本、认真的导演、尽心尽力的演员和庞大完整的工业体系,花一定时间就必定可以打磨出高质量科幻电影,并获得相当好的市场收益,从而实现自我造血、良性循环。
换言之,《流浪地球2》的成功,让中国电影行业的从业者看见了拍摄科幻电影的前途和希望;也让有志于深耕科幻领域的作家意识到,中国当下的电影工业水平足以将科幻作家的纸面构想搬上荧幕、将他们的想法呈现给全国乃至全球的观众。这对于我国电影当下和未来的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从宏观层面而言,《流浪地球2》为中国科幻电影设立的模板甚至比其剧情本身更为意义重大,这也正是这部影片令我感到激动的原因。
第三,《流浪地球2》作为一部科幻电影,在传播过程中启迪了受众的思考。《流浪地球2》不是正儿八经的学校教育,而是一种娱乐,但这是一种好的娱乐,它对观众——尤其是低幼龄儿童和年轻人——起到了启蒙和教育的作用,在他们心中埋下了憧憬科学、探索太空的种子。
举一个我自己身边的小例子,我6岁的女儿看了《流浪地球2》之后,在家里搭积木时,无论搭了什么东西,都要给这样东西冠以一个“高科技”前缀——“这是我搭的‘高科技’房子”、“这是我搭的‘高科技’花园”,等等。她甚至还不知道“高科技”三个字怎么写,但通过这部影片,她记住了这个词的发音和含义,更意识到这个词所代表的东西是值得向往、值得追求的。
第四,《流浪地球2》跳出了西方科幻的窠臼,提供了中国的智慧、中国的方案。从《弗兰肯斯坦》开始,科幻电影已经形成了一套相对固定的认知框架和处置方式,而《流浪地球2》则基于中国的智慧给出了中国的答案,在哲学思辨层面上留下了无穷的回味空间。在这一意义上,《流浪地球》系列为中国科幻电影做出了不可磨灭、不可替代的重大贡献——不仅贡献场面、贡献特效、贡献故事,而且贡献问题、贡献思考,贡献具有中国特色、体现中国智慧和中国文化底蕴的答案。
当然,这也造成了一个“副作用”——观众热切期待《流浪地球3》问世,期待一个完整的“流浪地球”系列,因此都在催促郭帆导演继续拍摄下一部,恐怕把他吵得都睡不了觉了。
接下来,我想来谈谈电影行业生态。从政治经济学角度而言,电影作为一种艺术品,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双重属性。在市场化的环境下,电影业将利润作为衡量电影的主要指标。
那么,怎样才能实现利润最大化?获取利润的途径有二:第一,提高利润的总量;第二,缩短周转的时间,提升周转的频率。
相应地,电影业就出现了两种不同的做法,这两种做法逐渐延伸形成两种不同的生态。第一种做法是以最终产品的质量为导向,用较长的时间、较高的成本精雕细琢,打造出一部高质量的、不可复制的电影,一次性获得较高的票房收入。
第二种做法是以周转频率为导向,提高生产速度,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电影拍摄,为此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牺牲电影质量。这样的做法能够降低拍摄成本——随着资金周转频率提高,真实投入的启动成本会低于名义上的成本;同时,也能提高利润——假如你能在别人拍摄1部电影的周期内完成6部电影,那么这6部普通电影的总利润极有可能大于甚至远大于一部高质量电影的利润。
由此就导致了一种系统性的风险: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而言,由于资本偏好带来更多利润回报的产品,电影市场发展将向第二种做法倾斜。当资本的逐利本性不受限制地无限扩张,资本将获得支配性的地位,将一切事物全部转换为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工具,导致对人的异化。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刘啸云 
-
躺在美国怀里的日本,心中谋划的美梦是什么?
2023-01-20 08:22 -
拜登台上演讲,台下观众…
2022-11-12 15:32 -
梵高画作再遭殃,这次泼的是豌豆汤...
2022-11-05 10:47 -
这两段小插曲,被美媒选择性忽视
2022-10-31 16:01 美国政治 -
喊出“跨性别女人就是男人”后,这场女权活动被袭击了…
2022-10-27 15:06 美国一梦 -
“我从未见过如此夸张的民调结果!”
2022-10-20 16:27 -
“东方-2022”演习举行全要素实兵实弹合练
2022-09-04 13:15 中俄军演 -
“你们为什么要笑我?我是将军,不是数学将军”
2022-08-22 15:56 -
得知零部件全来自中国,卢卡申科:对华关系好是好事,但…
2022-08-18 19:33 -
这电影“丑化中国农村”? 导演:如果多一点农村电影,我马上拍喜剧
2022-08-10 15:44 -
岛内绿媒直播中,突然出现“中国一点都不能少”画面…
2022-08-07 15:43 -
收拢情绪之后,我对台海军演的一些感受
2022-08-05 18:16 -
我在中共二大纪念馆工作,谈谈关于爱国主义教育的一些感想
2022-07-22 08:52 -
海拔5500米高原山地火炮演练极限射击
2022-07-21 14:48 -
韩国首架自研战斗机KF-21首飞
2022-07-19 15:52 三八线之南 -
纽约游行人群被“枪声”吓跑引发踩踏,事后发现是放烟花…
2022-06-29 10:39 美国一梦 -
俄罗斯vs美国:货与币的战争
2022-04-25 08:05 -
美国知名女记者:美西方如今在造谣撒谎方面已“登峰造极”
2022-03-29 18:48 -
泽连斯基:不再纠结入北约,乌东领土问题可以谈
2022-03-08 22:12 乌克兰之殇 -
这些两会建言与“她们”有关!
2022-03-08 18:27 当代妇女解放
相关推荐 -
他还没去倒是想挺美:火星将是美国的一部分 评论 61“半个房本不够买辆车,特朗普狠伤自己基本盘” 评论 157“和中美抢占份额”,欧洲“光谱”首战失败 评论 210格陵兰岛回怼特朗普:美国不会得到,我们不属于任何人 评论 203深度揭秘:美国全方位介入俄乌冲突,欧洲人听了都吃惊 评论 135最新闻 Hot
-
“DOGE让我付出了很大的代价,但...”
-
勒庞被定罪,不能竞选法国总统了
-
他还没去倒是想挺美:火星将是美国的一部分
-
日本再发警告:若发生,或致近30万人遇难
-
“半个房本不够买辆车,特朗普狠伤自己基本盘”
-
美科技巨头重仓这一领域,“但中国已经领先”
-
日本:最后的堡垒,也开始塌了
-
“和中美抢占份额”,欧洲“光谱”首战失败
-
格陵兰岛回怼特朗普:美国不会得到,我们不属于任何人
-
丘成桐:中国已准备好培养自己的顶尖数学家
-
“俄美已开始讨论稀土合作”,但…
-
美部长:还能塞得下特朗普的脸
-
“普京主义在美国获胜了”
-
美防长又来:美国需要日本以“遏制”中国
-
出钱换首访?“特朗普拟5月中旬出访沙特”
-
深度揭秘:美国全方位介入俄乌冲突,欧洲人听了都吃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