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邵善波:要避免“台海一战”,中美也许可以这样谈
最后更新: 2023-02-20 08:34:41但对美国来说,一个残酷的现实是,美国进行了十多次兵棋推演,没有一次是能胜出的。最近的一次也只是出现一个“三输”的局面,即中美双方均出现重大的伤亡及损失,而台湾则会被打成稀巴烂,所以美国的统治阶层,包括国防部的高层,也有认为不要打、不想打的“鸽派”。
民主党在众议院军事委员会的资深议员亚当·史密斯,日前在一个涉及“气球事件”的听证会议上就公开宣称,因为中国是一个大国、强国,以为可以战胜中国是个危险的想法。他认为与中国开战并不是必然的,也是应该避免的。美中之间应该寻找一个共存的办法。但这样的声音,在美国仍然是非常薄弱及稀少。
当然,认为中美为了台湾问题最终难免一战的美国人也不少。这种观点基于美国当局对台湾的政策与中国政府对台湾的基本立场和目标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国家的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复兴大业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而美国的台湾政策则是反对改变台湾目前与中国大陆分离的现况。美国方面的公开立场讲得好听一点是“反对任何一方以武力改变现状”,然而美国又绝对不会鼓励或推动双方进行谈判,从而和平解决问题,反而在背后全力阻止和平统一出现的可能。这样做不仅符合其遏制中国发展的目的,又可以缓解美国的焦虑——美国担心一旦失去台湾,会对其在国际上的声望造成重大的伤害,不仅封锁中国的第一岛链会失去作用,同时也会失去在东亚、东南亚,及至更大范围的地缘政治优势。简单地说,美国担心失去台湾就会失去其在全球独大的霸权地位——对美国来说,这可以是这个国家“生死攸关”的问题。
故此,中美之间的核心问题就是台湾问题。如果能找到一个办法,一方面让中国达到国家统一的目的,另一方面,也能维持美国在全球的大国地位,安抚美国的“安全焦虑”,不失为走出这个死局的一种思路、一个办法。要达到这个目的,首要前提是两国需要就这一问题展开谈话。
但台湾问题不像香港回归的问题,涉及另一个国家,英国。香港的回归过程中,我们争取到与英国的一个和平平稳的交接协议,使过程可以顺利进行。虽然原则上,没有英国的同意及配合,我们也可以单方面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然而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是大陆与台湾之间的问题,不需要,也不适宜有第三者介入。
但如果中美之间的有关对话、交流,并不涉及两岸关系这一内政问题,而是集中在海峡两岸情况出现变化后,对美国及周边地区的影响。这样的一个讨论议题,应该是在双方都可以接受的范围内的。但前提是,美国要有心理准备接受,台湾回归中国的可能。这与中英谈判过程中出现的情况有非常相似的地方。
中英围绕香港回归谈判的初期,英方坚持“三条条约有效论”,即在19世纪与中国签订的三条涉及香港的条约仍然有效。英国当时其实在心理上也准备放弃对香港岛及九龙半岛的主权,但作为一种策略将其作为谈判的交换筹码,期望延续对香港的管治权。这就是英国在香港问题上“以主权换治权”的谈判策略。但中国坚持香港的主权从来都在中国,条约是在武装压力下被逼签署的,中国早已宣布不予承认,主权问题没有谈判的空间。
1983年7月25日中英双方就香港问题举行第二轮谈判(图片来源:新华社)
在这样胶着对立的情况下,时间渐渐消失,1997年的期限渐近,英国被逼调整策略,建议“暂时放下”分歧,即不在条约的有效性和香港的主权问题上继续争吵,转向在没有任何前提的情况下,听取中国在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后计划在香港执行的政策。在讨论过程中,中国实际上也一定程度上让英国参与了1997年后中国政府对香港政策的讨论,给了英方发言的机会。这种转变让谈判出现了转机,最终在1984年双方达成香港交还中国的协议。
同样,如果美国愿意先放下对台湾问题的某些保留,对两岸统一进程暂时不持立场,同意与中国就统一后美国的相关利益进行探讨,那么美国在周边地区的地缘政治地位会受到什么样的影响,能否在相当程度下得以维持,这些都是美国合理的关注问题,不涉及中国的主权、内政。在中国统一台湾的过程中以及完成后,也有责任对其他国家地区原有在台湾的关系以及各种经济和商业利益、社会联系,做出解说及交代。
美国对台湾的兴趣,虽然口头上声称是关乎“维护台湾居民的人权、民主、自由,及生活方式”,但其实美国在这个问题上真正关注的,是自己的国际“声望”及信用、地缘政治上的利益在这变化出现后会有什么影响。在台湾当地关心的问题,实际上集中在高端芯片的供应、产业链的维持、敏感科技、高端武器的流失等方面。这些成为中美对话交流的实际内容及范围,并不损害中国的主权。
接受中国崛起的现实,寻求与中国达成一个共存、互惠、和双赢的状态,本来是一个合情合理的出路,这起码是中国的态度。但在美国目前的统治阶层中,这样的声音虽不是没有,但非常少。也有美国的智库专家认为如果美国的地缘政治及经济利益能受到尊重及保护,美国也应考虑接受台湾回归中国的现实。但这样的声音非常少。
中美要避免“必有一战”的结局,关键是要能在台湾问题上找到协调的出路,并且遵循这样的思路展开对话沟通。这种道路虽然机会不大,但不是没有可能,差的只是一念之间。而现实情况进一步的冷酷发展,会是推动这一机制出现的最大原因。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戴苏越 
-
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如何发力?
2023-02-20 08:27 聚焦三农 -
首粒“中国制”抗抑郁原创药诞生:产学研联手攻关,历时12年
2023-02-20 08:10 -
囤的未拆封退烧药该如何处理?随意转卖他人涉嫌违法
2023-02-20 07:31 抗疫进行时 -
电子烟化身奶茶杯、可乐罐偷着卖,为何屡禁不止?
2023-02-20 07:31 -
多家上市纸企宣布涨价,造纸业或有望走出低谷
2023-02-20 07:31 -
杭州两所中小学出现新冠阳性学生?校方回应
2023-02-20 07:31 抗疫进行时 -
【跨国企业在中国】定了,上海乐高乐园度假区要打造成为全球乐高乐园旗舰项目
2023-02-19 21:21 跨国企业在中国 -
跨国企业在中国|中国有三座乐高乐园在建,运营商点赞营商环境
2023-02-19 21:17 跨国企业在中国 -
3名民辅警查酒驾时牺牲,警方通报:嫌犯被查后带刀折返行凶
2023-02-19 19:42 -
蓝天:直到现在我都记得自己来上海的第一个晚上,就深深被这座城市的现代化所震惊 | 老外讲故事·另眼观盛会㊿
2023-02-19 18:24 老外讲故事 -
《爱上海的理由》第14集|陆易恒:爷爷的无人农场
2023-02-19 18:18 上海观察 -
合肥通报“教师演讲内容不当引师生不满”:成立调查组
2023-02-19 17:14 -
山东宁阳:专项整治“混天撩日、混水摸鱼”式干部
2023-02-19 16:46 基层治理 -
每人40元,北京向30余万困难群众发放价格临时补贴
2023-02-19 15:57 观网财经-消费 -
每日新增阳性5000例以上,曾光:新冠并没有消失
2023-02-19 15:55 抗疫进行时 -
合肥一“讲座名师”宣扬“功利性内容”被学生抢话题,其承认已被停课
2023-02-19 14:25 -
“酿酒大师”院士被查
2023-02-19 14:09 廉政风暴 -
江西上栗民警查酒驾时被刺:3人因公牺牲,嫌疑人已归案
2023-02-19 14:05 -
上海中环一车失控翻下高架并起火,司机当场死亡
2023-02-19 13:49 -
期待更多中国本土化研发服务全球
2023-02-19 13:38 跨国企业在中国
相关推荐 -
“中国正投入万亿美元,我们却在这胡搞” 评论 41真急了!“白宫拟成立涉华关税应急工作组” 评论 233这场贸易战,美国就是个“纸老虎” 评论 91特朗普也直说了:不行,就放弃 评论 233特朗普“先眨眼”:很多人催我,期待和中国谈成 评论 246最新闻 Hot
-
“中国正投入万亿美元,我们却在这胡搞”
-
真急了!“白宫拟成立涉华关税应急工作组”
-
黄仁勋访华盼继续合作,特朗普回应
-
中国男子在TikTok“神评”美国关税,米尔斯海默秒答:赞同
-
“内地电影票房过亿那一刻,香港电影就被颠覆了”
-
美国税局代理局长刚上任三天就被免,“贝森特抱怨他是马斯克的人”
-
特朗普也直说了:不行,就放弃
-
“中国深知‘广场协议’是致命的,特朗普别想了”
-
“中国稀土,关乎美国人生死”
-
美军高官着急:中国速度太快了,是美国3倍
-
德银:中国客户减持美债,转头买欧洲资产
-
美国对中国再下黑手,“黄仁勋道出最大担忧…”
-
跟特朗普谈,拿中国当筹码?英财相:蠢死了
-
加总理扬言:除了中美,还有其他人
-
美方将不再斡旋?梅德韦杰夫喊话欧盟:学着点
-
特朗普“先眨眼”:很多人催我,期待和中国谈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