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邱榷树:黎以冲突升级,伊朗会亲自下场吗?
黎巴嫩真主党武装领导人纳斯鲁拉遭以色列空袭身亡两天后,以色列继续轰炸真主党、胡塞武装目标,地区冲突呈升级态势。站在真主党势力背后的伊朗如何表态,成为各方关注焦点。
伊朗总统佩泽希齐扬29日表示,以色列近几日杀害真主党多名领导人是“犯罪行为”,伊朗需要做出“果断回应”。这是否意味着伊朗将会军事介入黎以冲突?该如何看待伊朗同真主党的关系?双方在这一轮冲突中的目标是什么?
观察者网同定居德黑兰的文博工作者邱榷树先生对话,带来他的观察。
【文/观察者网 郭涵】
观察者网:随着纳斯鲁拉遭以色列空袭遇害、以色列同黎巴嫩真主党的武装冲突升级,外界广泛关注伊朗是否会直接下场介入,您的判断是?
邱榷树:我并不认为由于纳斯鲁拉遭到暗杀,伊朗就会选择直接下场、卷入战争。
打一个通俗的比方,真主党之于伊朗就如同“保镖”之于“要员”。目前,真主党在以色列一次长达10天的突然袭击下受到重创,不能说整个组织完全瘫痪,但是军事部门领导人遭到“斩首”、用于基层联络的通讯工具也被破坏或干扰。如果一名“保镖”被捅伤了,难道应该让“要员”去给“保镖”挡枪吗?不会的。合理的逻辑是,“要员”会指派别的“保镖”继续保护自己,并为受伤的“保镖”提供治疗。
所以我们看到,在伊朗的人员与物资支持下,胡塞武装、伊拉克民兵武装继续向以色列发射无人机与导弹,作为对以色列的震慑;伊朗同时派出专家与骨干力量支援真主党,在政治、军事层面修复他的组织、重新培训人员等等。但伊朗不会亲自下场火中取栗,由“要员”来替“保镖”挡枪。
当地时间9月28日,伊朗民众在德黑兰街头雨中集会,悼念纳斯鲁拉并抗议以色列空袭。视觉中国
观察者网:纳斯鲁拉遭袭身亡会在多大程度上削弱真主党的力量?以军是否可能趁真主党军事领导层陷入混乱之际发动进攻?
邱榷树:在真主党的组织架构里,并不存在一个无可替代的领导者角色。真主党有一套完整的领导班子。以色列的这次袭击除了打击作为军事负责人的纳斯鲁拉外,也对其军事指挥链顶层的人士进行了打击,导致指挥链被切断。
但是真主党的政治领导层,包括执行委员会、议会委员会等等都没有遭到破坏,基层组织也还在。只要政治(包括经济、文化)层面的组织结构维持运作,真主党就不会失去民心,依然会有人才来接替军事指挥的位置。所以我认为这次袭击不会对真主党的组织运作产生多大影响。
至于说以军是否会趁机发动进攻,包括有限的地面进攻,我认为,这种局面反而会有利于真主党武装。因为他们面对空袭时十分被动,还不了手;但如果是以军地面部队进攻黎巴嫩南部,真主党就可以通过游击战和地道工事进行周旋,对双方来说是50%对50%的杀伤几率,你可以打我、我也可以打你。
可以说,真主党持续对以色列北部地区发射火箭弹,就是要逼着以军下场,发动地面进攻,这样双方的交火模式就能一定程度上实现对等。真主党的目标主要是在军事上给以色列造成比较大的挫折,这与哈马斯武装主要基于政治目标发动的“阿克萨洪水”行动有所不同。
真主党的军事实力本就远强于哈马斯武装,他们的另一个优势还体现在,能够通过叙利亚源源不断地获得伊朗援助的武器。而哈马斯则遭到了围困,无法获得外援。
观察者网:该如何看待伊朗同真主党之间的关系?真主党成立于上世纪80年代对以色列的军事抵抗,期间得到新成立的伊朗伊斯兰革命共和国的大力支持,双方基于什叶派宗教认同的联系有多深?
邱榷树:首先,其实早在巴列维执政时期,伊朗就开始了对黎巴嫩政治的介入。这并不是一个随着伊朗伊斯兰共和国成立才出现的趋势。其次,结合以色列同美国的特殊盟友关系,伊朗支持真主党是唯一的选择,毕竟考虑到地理因素,真主党是能够直接威胁以色列,进而对美国形成制衡的势力。
伊朗基于同为什叶派这种认同来扶持真主党,投入了大量资源,目的就是威胁以色列,利用真主党来制约以色列或美国对伊朗自身利益(包括核计划)构成的威胁或企图。从伊朗的角度来说,这是一种防御性、震慑性的战略,其目标并不是通过真主党彻底消灭以色列整个国家。
这样的思维其实跟伊朗伊斯兰革命的意识形态关系比较薄弱,而是源于伊朗自古以来位于亚欧大陆十字路口的地缘政治思路,处在这样的位置导致了“缺乏安全感”。因此,尤其当伊朗成为现代国家后,其基本国策就是把战线扩展到国境之外。这并非基于宗教狂热,而是一种防御性的思路。
一个具有代表性的案例是,当年伊朗国内因为汽油涨价爆发了大规模民众抗议,民众反对把大量资源用于援助外国力量,喊出的口号包括“不要加沙!不要黎巴嫩!只要伊朗!”
而时任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少将、“圣城旅”指挥官卡西姆·苏莱曼尼将军当时就回应说,如果我们不在伊拉克、叙利亚消耗敌人,他们就会来到我们的家门口,在我们的土地上制造流血。
前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指挥官苏莱曼尼将军与叙利亚政府军代表会面资料图
过去十多年以来,伊朗领导的“抵抗之弧”势力呈扩张趋势,看似是由宗教狂热或意识形态动力推动,但其本身不完全是伊朗整体国力提升的体现,而是包括了美国在中东犯下的战略错误,比如推翻伊拉克的萨达姆政权、通过支持“阿拉伯之春”围困叙利亚阿萨德政权等,从而令伊朗间接受益。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郭涵 
-
欧盟想“边打边谈”?
2024-10-01 12:13 观察者头条 -
以色列空袭大马士革,叙利亚国家电视台女主播丧生
2024-10-01 11:50 巴以恩仇录 -
安理会一致通过,中方表态
2024-10-01 11:31 -
美俄空中“交锋”!苏35加速掠过F16机头
2024-10-01 10:57 -
“面对中国,欧洲不能学美国”
2024-10-01 10:47 欧洲乱局 -
“联大应建议对于以色列动武”
2024-10-01 10:43 -
“联黎部队已无法执行巡逻任务”
2024-10-01 10:35 巴以恩仇录 -
以方称不会“长期占领”黎巴嫩南部,但…
2024-10-01 10:04 巴以恩仇录 -
俄总理访问伊朗
2024-10-01 09:19 -
他离任前一天仍在挑事:土耳其不应参与中巴倡议
2024-10-01 09:08 乌克兰之殇 -
岸田内阁宣布集体辞职,石破茂将接任首相
2024-10-01 08:53 中日关系 -
中美卫生部门同意加强机制性对话
2024-10-01 07:44 中美关系 -
以军发动“有限”地面入侵,黎军撤离边境
2024-10-01 07:37 观察者头条 -
朝鲜谴责美国向朝鲜半岛及其周边派遣核潜艇等核战略资产
2024-10-01 07:09 朝鲜现状 -
贝鲁特市中心首次遇袭,“肆无忌惮的以军没有任何红线”
2024-09-30 22:42 巴以恩仇录 -
他反思:美国就是太“自由”了,不好管啊
2024-09-30 19:16 美国一梦 -
黎真主党“二号人物”刚刚发声
2024-09-30 18:51 巴以恩仇录 -
“若对中国原材料加税,欧盟涂料商就惨了”
2024-09-30 17:40 欧洲乱局 -
以军开会照曝光:他的头像被打“ ?”
2024-09-30 16:46 巴以恩仇录 -
特朗普的“黑暗演讲”:他们将强奸、抢劫、盗窃、掠夺和杀害美国人
2024-09-30 16:42
相关推荐 -
“眼下是美国痛感更强、压力更大,想重回谈判桌” 评论 89“华裔科学家五年前在美坠亡,与美方调查有关?” 评论 130义乌有信心挺过去,心疼美国一秒:他们上哪儿找袜子? 评论 196恐遭监视,欧盟为赴美出差高官发放一次性手机 评论 217“人人都想制造业回流美国,但没多少人想自己下工厂” 评论 174最新闻 Hot
-
欧盟抱怨:谈了两小时,不知道美国要什么
-
隔空互怼,万斯批泽连斯基:荒谬
-
“眼下是美国痛感更强、压力更大,想重回谈判桌”
-
“他俩激烈争吵,姆努钦还被拉出来鞭尸”
-
哈梅内伊表态
-
尴尬!万斯举起奖杯,底儿掉了......网友:美国制造?
-
“华裔科学家五年前在美坠亡,与美方调查有关?”
-
“特朗普,白日做梦”
-
英国人也火大:中国对特朗普的评价,很难不赞同
-
义乌有信心挺过去,心疼美国一秒:他们上哪儿找袜子?
-
美财长污蔑中国“夺走”拉美矿权,中方驳斥
-
果然,又威胁欧洲:中国还是美国?
-
摇摆州共和党人急死:中国都说奉陪到底了…
-
“美对华牛肉出口停滞,澳大利亚火速补位”
-
“美国客户急电:SOS!90天内,能发多少发多少”
-
AI生成“吉卜力风格”图片席卷网络,争议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