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强舸:当你感慨磕长头的虔诚灵魂时,可曾想过他们身下的公路是谁修的?
关键字: 西藏铁路建设公路建设朝圣之路3、随处化缘可行吗?
当然,也有朋友反驳我说,朝圣之路不需要补给,朝圣者可以随处化缘。现在,很多书籍里也这么写(主要是现代用汉语写作的书籍)。
藏族同胞待人热情确实值得称赞。即使在旧西藏,物资十分匮乏,如果有人去敲门化缘,我相信,他们也肯定会拿出自己不多的粮食。但化缘的前提是得先见到人,而在朝圣之路上,绝大多数时间不可能见到可以化缘的村庄。
具体来说,长期徒步旅行,长期锻炼的强壮男性在平原地区的平均速度一般是50公里/天,而在高海拔和崎岖山路双重效应叠加下,一天最多走10~20公里(这个众多徒步驴友都验证过),过去没有公路,行径速度要更低,也就10公里,如果是磕长头的话,一天能走5公里就不错了,朋友们不信可以自己实验下。
这样,问题就来了,在拉萨、日喀则、山南核心区之外,50公里见不到村庄依然非常普遍,骑友们经常要靠90~110公里一个的道班以及公安检查站休整。那么,旧西藏的朝圣者们去哪里化缘?
在没有公路的情况下,必然会发生的迷路问题我们就不说了。
4、恐怖并漫长的冬季
以上还不是最多的困难,朝圣中最难的是:除了拉萨市辖区以及日喀则和山南的核心区,其他地区来拉萨朝圣肯定要超过半年,四川、青海藏区要超过1年,那就不可避免的遇上长达半年以上的冬季。
西藏的冬季,在拉萨等城市的城区其实不难过,由于日照强,基本无降水,以拉萨为例,冬季白天的气温一般能有十几度,比北京、上海舒服多了。夜晚的温度就会骤然下降,当然大家都是在屋里睡觉,也没事。但朝圣就不一样了,在旧西藏,绝大多数实践肯定要露宿野外,那么如何抵御零下1、20度的严寒?而且,上面说的是最好的情况,是在3000多米海拔的河谷地区,但是,在朝圣之路上,绝大多数都是4、5000米的高山地区,这些地方,7月都能下大雪,冬天夜晚的温度一般在零下3、40度。在冬天,如何保证自己不冻死?
(图片来自:新浪微博)
而且,山区一下大雪,积雪经常就是在半米以上。现在,工程兵在西藏冬季也要随时待命,用大型机械也要挖个两三天才能勉强恢复公路通行(参见今年初的西藏雪灾,央视报了救灾情况)。在旧西藏,既没公路,又没工程兵和挖掘机,在高山地区碰上雪灾,就是死。而大雪是每年的常态。
我们看对比性数据。1950年代,在基本没有战斗的情况下,西北野战军从最容易的青藏线运输(川藏方向的18军比这还更难的多。编者注:有报道称18军为建设公路牺牲3000余人。),非冬季最寒冷时期,而且是大集团运输,“高原之舟”牦牛等的死亡率高达50%。而在旧西藏,不论是富人家的牦牛,还是穷人家自己扛东西的人,死亡率能比这个低?
后来,中央政府没办法,为了运输物资,选择了物资在广州上船,在加尔各答卸货(周总理为此专门和尼赫鲁协商),通过大吉岭经亚东(就是最近印度闹事那地方)运进西藏,耗时大半年。这意味着,在没有新中国的公路建设之前,朝圣之路的运输效率还不如去趟印度。直到今天,解放军汽车兵的死亡率还不低。
前两天,有藏族学生和我说,藏族谚语“有水即可饮茶,有草即可住下”。这话是对的,但有水有草在西藏可不是容易的事,别看西藏到处是草原。在长达半年的冬季,既没水(只有冰,变成水得有燃料,可是燃料在哪里呢?),也没草。自然条件决定了,西藏冬季没有草,农区牲畜主要靠秸秆补给。现在,西藏牲畜的冬季草料主要靠小麦或青稞的秸秆,现在1斤秸秆能卖8毛~1块,在日喀则等地,农民兄弟们年年为了争秸秆吵架乃至打架。牧区因为牧草比较多,情况稍微好一些,但也好不到哪去。去年我碰见一个例子,在那曲,有家单位院子里杂草长得不错,有牧民看见了就想买,单位领导不知底细抱着弄回两、三只羊(3、5000元)的心态去谈判,结果牧民给了两头牛(1万5),然后两边都觉得自己占了大便宜(大概割了3拖拉机),牧民兄弟说明年的草也包了(牧民兄弟毕竟比机关领导更熟悉草料市场),可以再加钱,但不要卖给别人啊。
三、藏族的生活和信仰不是文青想的那样的
1、新中国和现代化才提供了真正可供实践的信仰自由
现在我们在观察西藏时(无论是学术研究,还是大众视角),过于强调西藏、藏族和西藏问题的特殊性,下意识的认为“藏族只追求灵魂的纯净,不希望更好的物质生活”(也就是说,“物质决定意识”在西藏是不成立),然而,事实上,没有现代化和国家建设带来的交通设施、增产增收等等,现在我们在西藏常常能见到的、被视为藏族“纯净灵魂”象征的磕长头去拉萨朝圣行为中的绝大多数都是不可能出现的。
我曾经在公路上碰到过一位磕长头的藏族老阿妈和陪伴她的家人,她们邀请我吃他们自己做的奶渣。闲聊中(我会一点藏语,也有人帮助翻译),我问老阿妈:“磕头的时候都为谁祈福?”她说:“为自己,为自己的家人也为辛苦修建这些公路的大好人祈福”。我很好奇,“为什么要为修路的人祈福?”老阿妈说(她儿子在一旁补充,语句是我整理过的):“我们家在的地方,山高谷深,地域辽阔,交通非常不方便。以前没有路,村里人一辈子别说去拉萨朝圣,连县城都未必去过。生了病,就只能用土办法治治,请人念经,熬着。要是没有这些路,我这么大年纪了怎么可能有机会去拉萨朝圣?一路上,我看了那么多一辈子都没见过的东西,拜了那么多寺庙,我给自己积下了功德。真的是要好好感谢修了这些路的大好人、大恩人,不管是藏人、汉人,他们真是做了大善事,积了大功德,佛祖一定会保佑他们的。”
现在,很多人喜欢把物质丰裕、现代化和虔诚信仰对立起来。然而,恰恰是党和现代化才提供了真正可供实践的信仰自由。可能没读过多少书的老阿妈倒是比很多读过很多书的人明白的多。
图片来自@视觉中国
2、朝圣只是生活的一部分
朝圣归朝圣,生活是生活。藏族生活不是宗教,宗教只是生活的一部分,并且是相对次要的一部分。讲3个故事:
第一个:一个藏族哥们和我吐槽:“在酒吧喝酒,经常有你们汉族人找我聊天,聊就聊嘛,老问我有没有磕过长头,我当然没有啊,问我什么时候去磕,我说,我家就在拉萨,我都是开我的霸道去布达拉宫的,下车再转经,然后他们看我的眼神经常不对了,说我不像藏族。我是不是藏族轮得到你们评判?”
第二个:一个藏族导游和我说:“现在游客多了,是好事,老百姓能挣点钱。结果,我碰到不少游客特别是穷游的,经常说,西藏交通方便了也不好,老百姓被带坏了。都不像书里写的请我们吃喝了,居然收钱。藏族的灵魂都让内地人给沾污了。XXXX(脏话),我们老百姓辛辛苦苦干活卖东西,凭什么不能收钱?”我深以为然,很多人去西藏号称是“洗涤被蒙上尘土的灵魂”,其实洗回来,只是“占便宜没够”的市侩心态进一步强化了。
第三个:去年9月底我去拉萨市堆龙德庆区调研,见了很多人,有县里领导、有基层干部、有各类群众(农民、商人、包工头等等),我和他们聊的都是不同主题,不过,不论聊什么,聊着聊着大家都扯到一件事:“昨天城郊有户人家,拆迁赔了2000万!太厉害了!”
所以,没有房产,再多奋斗也失去意义,才是普世真理。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 原标题:当你感慨磕长头的虔诚灵魂时,可曾想过他们身下的公路是谁修的?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宋煜昊
-
美媒揪心:中国会像对服装家居那样颠覆科技行业吗? 评论 119不满对华“毒计”,全美各行业疾呼:回头是岸啊 评论 203“别陶醉政坛了,商业帝国危矣” 评论 131又来!美国施压马来西亚:别让中国拿到手 评论 159“美国对华这么干,简直是全球贸易末日” 评论 233最新闻 Hot
-
全美哗然!绝密战争计划居然这样泄漏,特朗普都懵了
-
欧洲三国:USAID关门前先还钱!欠1500万呢,听见吱声啊…
-
“美国完全低估中国,以后可能只有追赶的份儿了”
-
美媒揪心:中国会像对服装家居那样颠覆科技行业吗?
-
不满对华“毒计”,全美各行业疾呼:回头是岸啊
-
“我们也遭殃啊,希望欧盟官员来中国好好谈”
-
“仅维持生存,以色列计划限制每个加沙人的热量摄入”
-
格陵兰岛最大银行劝美欧:投资我们,这是摆脱对中国依赖的机会
-
“别陶醉政坛了,商业帝国危矣”
-
被美国驱逐的南非大使:这是我尊严的徽章
-
“这幅肖像太丑了,民主党故意抹黑我”“这是共和党资助的”
-
“卢拉将访问中俄,但巴西并非要与美国对抗”
-
比利时外长:欧盟必须“以牙还牙”,打击美国痛处
-
“这都是政治作秀”
-
又来!美国施压马来西亚:别让中国拿到手
-
德媒揪心:中国跻身高端产业链,德国工业还有救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