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答案年终秀】潘妮妮:中国靠什么“扛住”了日本动漫和迪士尼?
编者按:观察者网的“答案”年终秀自2019年以来,每年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舆论领袖、企业家、科普工作者等,为当代年轻观众带来学术与思想的盛宴。
2023年,是经历冲击后回升恢复的一年。中国和世界重新回到了高速连接与“双向奔赴”。在不稳定、不确定的重重疑云中,世界需要中国的答案,走向世界的中国也需要新的答案。
在2023答案年终秀上,华东师范大学副教授潘妮妮老师在《新时代的文艺复兴》单元以日本流行文化为切入点,阐述了中国的流行文化产业如何在找到接地气的民族文化叙事的过程中创造出新时代的文化产品,从而以一种特殊的方式抵御了曾经一度十分严重的“文化冲击”。
潘妮妮:我今天演讲的主题是《流行文化,从“冲击”到“反击”》。“反击”这个词,其实是有些夸张了,但是因为要跟“冲击”对应,我也暂时想不到别的合适的词,就先用这个吧。
为什么我们会在乎流行文化的影响。
关于流行文化这个事,我先来说一个很小的个人经历。2017年我去俄罗斯旅行。背包上挂着这样个东西,外形就是个皮卡丘的头——皮卡丘,一种动画和游戏生物,日本产。有天我去红场的列宁墓,忘记了背包上还挂着这个东西。本来其实按照我的性格我是会专门把它摘掉的,但是当时一下没想起来。然后我就直接往里走,安检的卫兵,一个还挺高挑帅气的小男生,就突然特别开心地指着我的包叫了一声:“pikachuu~”我吓了一大跳,一下不知道怎么回答,心里一边觉得小男生挺可爱的,一边想:“诶,这么不严肃真的好吗”。
这么一个小事,可以很直观地看到流行文化符号的强大渗透力——日本产的符号,韩国的产品,俄罗斯的年轻男子,中国的一个不算年轻的女性,这几个看似不相关的要素在一瞬间串联在一起。
上个世纪80、90年代以来,舆论界和学术界针对流行文化可能产生的社会乃至政治影响,有过很多很多的讨论,也赋予了流行文化很多复杂的意义。简单说来大概有这么一些学术观点:
一个是认为流行文化赋予了商品高附加值,可以为生产国争取对外贸易中的优势。这个观点应该没什么争议。
第二个观点最容易引起关注,就是流行文化“软实力”。认为流行文化会直接冲击和解构既有的主流价值体系,或者在流行文化受众中建构一种新的身份认同,从而间接解构主流价值。
第三个观点其实是第二个观点的延伸,认为深受流行文化影响的人群,看着电视长大的一代人,从记事就开始上网的一代人,他们话语权的增长,会带来文化价值乃至社会的改变。
在上个世纪,这类观点和研究开始蓬勃发展的时候,大致也正是海外流行文化商品开始冲击中国市场的时候。毫不夸张地说,在当时很多域外人士的心目中,中国简直就是海外流行文化输入和冲击的完美天堂。中国有一个庞大的未经开辟的娱乐消费者市场,中国有大一批拥有良好教育和技能,但却完全不懂商业和产业的艺术工作者,更不用说,大家的心目中还有一个心照不宣的目的,就是“和平演变”——赚了你的钱,让你的人廉价代工,还顺便把你整个社会给重新安排了。上个世纪的流行文化冲击,看上去就是这么厉害。
今天就用动画电影来举例吧。在上世纪80、90年代之前,我们其实已经有了一个相对成熟的动画创作模式,在我们小时候俗称为美术片。它们的确是一种美术,一种艺术品,一种新时代的“民族文化”。它们一度被冲击,被抛弃,被鄙视,但今天我们又重新发现了它们的美,这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比如我自己很喜欢的这部,《渔童》,1959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一个剪纸动画。
这里说“民族文化”,并不是说它是什么所谓的古代的,“神秘的”,“原汁原味的”,而是说它基本上是面向本国家民族的受众的,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比如说《渔童》这个故事,它来自于中华民族的集体历史记忆,是一个民间传说,反映的是民众自发反抗帝国主义的精神。这种内容如果没有反侵略的历史经历,就不一定理解得到。《渔童》里的外国传教士,热衷于拿中国的古董,他有个台词现在网上挺有名:“渔盆是我们国里出的宝贝”。中国人一听这味儿,就可以本能感觉这个人是反派。但是放到其它国家,听到这个台词可不一定有这个感觉,有的国家可能还会觉得,哎呀外国传教士夸你家的文物好,这是文化软实力啊,你应该高兴才对,他要你就给他呗。所以,不同国家对本民族的历史记忆,可能是不能共情的。
除了内容有民族特征之外,《渔童》的表现形式也是民族的,包含剪纸和皮影戏的表现方式,以及很有民俗的配色。而且这种作品的生产流程,它是手工作坊式的,而并非市场导向。这一点很关键,所以不管这样的美术片它内在包含着多么精妙的内容和意义,但在全球性的流行文化冲击面前必然无法抵挡,因为来自美国的全球流行文化,它就是要重新解释“民族文化”。所以两者没有办法并存。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戴苏越 
-
智己城市NOA上海首秀!优缺点都有啥?
2024-01-29 17:59 观方车讯 -
试驾极越01:谁说智能和操控是矛盾体?
2023-12-05 21:24 -
当“汽车”变身“机器人”,算不算拥有了灵魂?
2023-10-25 17:36 观方车讯 -
铁西区带给我的,是皮糙肉厚
2023-08-13 14:05 -
布林肯来了,“史上最低谷”的中美关系怎样才能往前走?
2023-06-20 08:05 中美关系 -
阳逻,走访大蓝图上的一座智慧小城
2023-05-31 14:26 数字化转型 -
在上海车展感受车界变化,德国专家怎么说?
2023-05-22 10:23 观方车讯 -
110万辆!特斯拉中国近年卖出的车,几乎全部召回
2023-05-16 18:08 观方车讯 -
再砸一万亿日元,丰田“死磕”电动车
2023-05-16 18:08 观方车讯 -
保时捷国产提上日程?最新回应来了
2023-05-10 17:56 观方车讯 -
国六b即将全面实施,约百万库存车受影响
2023-05-10 17:55 观方车讯 -
广汽月度产销快报,三菱不配有姓名了?
2023-05-08 18:43 观方车讯 -
巴菲特:不太可能投通用和福特这种车企
2023-05-08 18:42 观方车讯 -
汽车价格战持续,吉利、上汽“卷起来了”
2023-05-08 18:42 观方车讯 -
360八年来首亏,哪吒汽车成“元凶”
2023-05-06 18:14 观方车讯 -
德产特斯拉,用上了比亚迪电池
2023-05-06 18:13 观方车讯 -
新能源车、海外市场“双双”破百万,这家中国车企创造历史
2023-04-28 17:50 观方车讯 -
外地车轻微交通违法,多地“五一”期间不处罚
2023-04-28 17:11 观方车讯 -
进口车一季度暴跌30%,日系车最惨
2023-04-27 18:07 观方车讯 -
连亏三年后,“路虎”品牌将成历史
2023-04-27 16:18 观方车讯
相关推荐 -
“世界变了”,加拿大汽车零部件巨头瞄准中国市场 评论 16“中国对美反制,巴西看到了机会” 评论 36“众叛亲离!要是再发生911,谁还同情美国人?” 评论 213她对美放狠话,还提到欧盟的“实力地位” 评论 274美媒竟来碰瓷:解放军这次演训,“是在考验美国决心” 评论 195最新闻 Hot
-
交割日已到,香港各界再批:长和“卖港”不得人心
-
美媒再曝国安官员涉密信息处理争议,又有华尔兹
-
“世界变了”,加拿大汽车零部件巨头瞄准中国市场
-
德外长插一脚:美乌能不能签,先得给欧盟“掌掌眼”
-
候任美军参联会主席炒作:若与中国打持久战,我们还有很多不足
-
知名华裔教授失联两周?“异常而危险的信号”
-
“中国对美反制,巴西看到了机会”
-
共和党人也不满关税,“长期来看,我们都会死”
-
韩网民强扯“中国间谍”喊美军介入,驻韩美军急了
-
美国航运巨头发话:我们有很多中国船,这钱得美国人掏
-
马斯克狂撒2500万,这场“会改变西方文明进程”的选举还是输了
-
俄高官有望冲突后首次访美,“美方暂时解除制裁”
-
美防长称日本是“前线”,日媒急了
-
美国两党拿出对俄制裁草案:征500%二级关税
-
“众叛亲离!要是再发生911,谁还同情美国人?”
-
特朗普明天将在白宫开会,讨论TikTok命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