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芮泽、朱光耀、陈德铭:各国会出于担忧把产业链撤回本国吗?事实是……
导读2021年7月29-30日,由全球化智库(CCG)主办的第七届中国与全球化论坛在京举行,第一场圆桌论坛以“全球经济的复苏和中国的担当”为主题。
CCG理事长王辉耀主持论坛并致辞,多位重磅嘉宾围绕后疫情时代的经济复苏方向,尤其是基础设施建设、数字经济、维护全球供应链韧性、全球投融资合作等话题依次进行了发言和讨论。观察者网整理部分讨论内容,供读者参考。
世界银行中国、蒙古和韩国局局长芮泽(Martin Raiser)在圆桌论坛上发言 图片来源:CCG
芮泽(Martin Raiser,世界银行中国、蒙古和韩国局局长):
当前,大部分有关基础设施建设的关注都聚焦于资金缺口的问题,资金问题的探讨无疑是很有价值的,在这一点上中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为中国有充足的资金资源。
我愿意从不同的视角看待这个问题:为什么我们投入了如此多的资金,却仍然没有弥合资金缺口?我们为什么没有投资足够的资金到基础设施上?为什么对中国而言,基础设施是强劲的驱动力,对其他很多国家而言却并非如此?
我认为这可能与投资质量相关。我们要考虑到,这些国家是否做好了充足的准备,其国内经济发展趋势、经济发展规律是不是能够真正回补这样一种投资?我们也要思考,是否将风险和其他的因素纳入了考虑范围?诸如,公共事业部门是否愿意承担这些风险,以及私营部门付出资金投入之后,是否能够做到资金回本等问题。
我们还要注意,在整个项目的规划过程中,是否充分考虑了环境因素和社会因素。这些问题都是过去40年里世界银行与中国合作项目的重中之重。今天,我们也已经看到,中国在过去的40年中充分承担了社会责任和环境责任,在发展中不断优化其自身项目规划,最终的成果是,中国从自己在基础设施方面的投资中大大获益。我们要把中国的成功经验复制到其他国家。我们已经做好充分的准备,期待加强基础设施领域投资。中国的投资机构和有志之士应该和我们携手一致,共同合作。我认为亚投行也是一个非常好的范例。亚投行在全球范围内投资了很多项目,与世界银行也开展了多项合作,但我们此前的共同合作是基于潜在的意识,我们还需要设立更完善的投资标准。
其次,这次会议之前,有人给我提了一个问题:中国对于世界经济的复苏做出了什么样的贡献?我觉得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中国的内部市场对于其他国家的增长是非常重要的驱动力。各个国家需要中国的产品,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而现在,我们认为中国经济的复苏也会成为其他国家复苏的重要驱动力。这种模式不断被复制,即便是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也不例外。中国已经准备好了供应商品,而其他国家由于疫情的影响暂时无法接受进口部分中国商品。
我认为中国自己接下来进一步的经济转型方向,就是把自己作为一种消费的驱动力,而且不仅仅是对外出口,更要重视消费品的内循环,这也是非常重要的方面,尤其对于很多发展中经济体而言。目前中国的经济更加低碳、绿色,朝着习近平主席提出的“零碳经济”以及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目标不断进步,整个经济发展模式会更加完善。
最后,我们最近开展了一项研究,着眼探讨世界经济是否能表现出更强的韧性:各国会不会因为心怀担忧,而把自己的产业链撤回本国?我们后来发现,事实并非如此。相反,由于疫情的原因,很多国家更加融入到了全球化的经济发展之中。所以我们拥有来自世界各地的供应商,各个不同的国家与其他国家之间的联系也更加密切了。
在世界银行最新的一份经济预测报告中,我们讲到了贸易恢复的潜在可能性,如果进一步减少贸易和物流,将对经济产生很大的影响。目前很多贸易条约都是基于世贸组织的体系,但是这也是整个国际框架中的一部分,我们希望能够进一步加强贸易规范,同时希望进一步促进物流发展。
总而言之,贸易将是全球经济恢复的一个重要驱动力,但目前关注到这点的人寥寥无几。
CCG顾问、财政部前副部长朱光耀在圆桌论坛上发言 图片来源:CCG
朱光耀(CCG顾问、财政部前副部长):
我想围绕“疫情给世界经济带来重大冲击,同时也孕育着全球化新阶段机遇”的主题展开发言。
这次疫情无疑对世界经济造成了重大的冲击,2020年,全球经济负增长下降3.3%,主要经济体中只有中国保持了2.3%的增长。在疫情冲击下,居家办公、远程教育、远程医疗对保障社会生活和生产的正常运作发挥了重大作用。在这种情况下,世界所有国家都加大了对数字经济的投资。数字经济现在出现了四个主轴,并相应呈现出四方面的政策趋势。四个主轴即指电子商务、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这四个主轴已愈发彰显出在数字经济中的核心地位,对于支撑整体数字经济在新形势下的快速发展发挥了重大作用,世界各国在支持发展数字经济方面的四种政策趋向也已经非常明显。
首先,保护数据安全和隐私。几乎所有国家都在制定相关的国内管理规则,但是直到今天,仍然没有一个国际一致认可的数字规则来指导和治理全球数字经济的发展。在多边层面,欧盟推出了GDPR(GeneralData Protection Regulation),但这是一个区域性规则。在全球层面,我们急需通过合作制订规则,G20最好能发挥特殊的作用。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张依 
-
路透社:中国的秘密商品储备中都有些什么?
2021-08-07 20:59 中国经济 -
7月外汇储备32359亿美元,创2016年以来新高
2021-08-07 16:26 中国经济 -
它将成中国首家外资独资券商
2021-08-07 15:45 金融圈 -
前7月铁矿砂进口均价每吨1116.1元,上涨69.5%
2021-08-07 13:36 中国经济 -
前7个月出口机电产品6.88万亿元,占出口总值59%
2021-08-07 11:50 中国经济 -
境外机构7月增持500亿元,美媒看好中国国债
2021-08-07 10:40 金融圈 -
央视曝光上海楼市中介开“内网”,明暗两价差百万
2021-08-07 07:09 中国房市 -
困境中净利润增长4倍,中芯国际:芯片制造没有弯道超车
2021-08-06 17:42 上市公司 -
全球继续裁员3500人,汇丰加速转向中国
2021-08-06 10:00 上市公司 -
苹果新机与更多中国供应商合作,供应链迎来大洗牌?
2021-08-06 09:13 苹果新“品” -
埃及总统:大饼太便宜了,得涨价
2021-08-05 23:04 -
二手房成交低迷,深圳大量中介关门
2021-08-05 21:03 中国房市 -
北京:原家庭住房套数超限购,离婚3年内不得买房
2021-08-05 19:37 中国房市 -
中国最大债券交易商在纽约伦敦扩员
2021-08-05 17:44 金融圈 -
中国学生申请英国大学人数首超欧盟,私校高价向中介买生源
2021-08-05 15:57 中西教育 -
外媒:法国巴黎银行已获中国QFII资格
2021-08-04 17:32 金融圈 -
-
外媒称英国倾向否决英伟达收购Arm,中国推迟审查
2021-08-04 15:43 上市公司 -
地平线发“征程5”芯片,距离“世界冠军”的目标还有多远?
2021-08-04 15:07 大公司 -
国务院计划2025年体育产业规模达到5万亿,较2019年增长70%
2021-08-04 10:51 产业万象
相关推荐 -
回过味了?“不该抗中,是时候‘去美国风险’” 评论 81美业界“喊疼”:请中方“收回成命” 评论 338朝令夕改!“没人知道特朗普五天后的规定是啥样” 评论 237日本人大幅抛售美国国债,逼停特朗普? 评论 271“关税犹如泰山压顶,将‘不可逆转’伤害美国经济” 评论 119最新闻 Hot
-
回过味了?“不该抗中,是时候‘去美国风险’”
-
“豁免是对中国实力的认可,不豁免更是机会”
-
“从微波炉到芭比,替代中国?难”
-
“还跟我提投资?等美国稳定了再说吧”
-
俄副外长:中国需要多少石油,俄罗斯就准备供应多少
-
英国反华议员赴香港探亲被拒入境
-
石破茂对美发出“迄今最强烈警告”
-
美业界“喊疼”:请中方“收回成命”
-
关税成本暴涨40多倍,美企CEO叫苦:这是末日
-
朝令夕改!“没人知道特朗普五天后的规定是啥样”
-
加州住房危机!“学生不得不在汽车里睡觉”
-
“如果关税战长期持续,相当数量的美国农民将破产”
-
特朗普对华贸易战注定失败,原因如下↓
-
美防长“挥舞大棒”:伊朗,美军已准备好了
-
被马斯克骂“傻蛋”后,纳瓦罗:我们关系很好
-
乌克兰这下有戏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