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谓“中国红利”到底是什么?
十多亿人+社会主义+工业化智能化,注定爆发出史所未见的天量生产力,代表了地球文明的最高水平,这可能才是“中国红利”的真正含义。[全文]
-
万斯说这话,让我有几点不吐不快
万斯直白的话语解释了美国主导全球秩序的本质,就是要让全球南方“知道自己的位置”,并永远停留在那里。[全文]
-
“中国威胁论”让我意识到,没必要太妄自菲薄
我在中国从小到大都被灌输“西方先进、中国落后”“要努力学习才能改变中国的贫弱落后”这类观念,但我到多伦多以后却发现,很多人居然在大谈“中国崛起”,而且还有经济学、政治学、国际关系学论证做支撑。[全文]
-
被特朗普将了一军后,莫迪会转向中国吗?
当特朗普被问及孟加拉国政变时,先是否认美国参与,然后冷不丁冒出一句“我会把孟加拉国的事留给莫迪总理”,淋漓尽致体现他对“势力范围”的热衷。如果特朗普支持印度在南亚划定势力范围,倒是莫迪的历史性胜利。但大国在地图上画个圈就能决定小国命运的疯狂安排,美国说了不算,印度说了更不算。 [全文]
-
在我看来,这才是《哪吒2》最凶猛、最令人钦佩的地方
《哪吒2》的精神内核是“反抗”,是“我命由我不由天”,针对的目标不是某个恶棍,不是某国强权,而是一整套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秩序。[全文]
-
为了论证“优势在美”,《外交事务》这篇文章也是拼了
我费劲巴拉想找点新说法、新观点,搞半天居然愣是没有找到任何有趣之处:中国还是那些弱点、劣势,而美国还是那些优势、长处,简直恒古不变。[全文]
-
访学时我常被美国师生追问,“中国为什么非要压过我们?”
我们当年强行赋予“纪念价值”的东西,现在回看大多略显造作而无趣,而我们当年感到乏味的生活场景,如今反倒成为渴望而不得的回忆宝藏。这种“人人日用而不知”的生活细节,可能才是大部分中国人文化感受的最大公约数。[全文]
-
中国取得新突破,为什么美国掀起了反印风潮?
如果出现中国超越美国一骑绝尘的场景下,美国大概不会再纠结于对华竞争,而更可能考虑面对印度的“亚军之争”。[全文]
-
特朗普推动世界秩序从春秋变为战国,谁能生存下来?
我们熟悉的世界可能要告一段落,回到“强者行其所能为,弱者忍其所必受”的赤裸裸丛林秩序,只有那些足够自立自强的国家才能保持原本习以为常的国格。[全文]
-
美国精英如今“以华为师”,说明中国的确做对了一些事情
长期占据技术制高点的美国人第一次切身体会落后于人的惶恐。伴随惶恐而来的是对“美国文化劣根性”的反思。[全文]
-
在旧金山随手拍,朋友说可以入选“世界名画”了
这些元素两两同框,极具赛博朋克戏剧性。坐拥滚烫热钱和前沿技术,能让汽车自己出去跑活儿赚钱、让机器自主为雇主打工搵食,却没有能力,更没有意愿解决迫在眉睫的经济社会问题。[全文]
-
美印经济学家给印度的这个建议,咱得支持啊
他们认为印度走制造业发展路线是死路一条,必须走服务业立国之路,而且是高端服务业。[全文]
-
“印度奇迹”,名不副实
“印度替代中国”的设想难以站住脚,印度对华产业链供应链的替代作用实际上被严重夸大。[全文]
-
在孟加拉调研,满街都是中国手机、中国电三轮、中国太阳能……
对于孟加拉国这样外汇长期匮乏的国家来说,如果能采用交通电动化(中国电动车)、电源绿色化(中国光伏风力)、储输便利化(中国电网储能)的路线,不仅每年能节约一大笔化石能源的外汇,还能从根本上提高国民经济韧性。[全文]
-
在全球减排问题上,中国是真的捏住了西方“七寸”
这个世界归根到底是物质的,西方在产业科技保不住的东西,在外交文宣上也迟早要丢掉![全文]
-
这位信奉马克思主义的新总统,将如何挽救斯里兰卡?
“斯里兰卡不参与地缘政治斗争,也不会与任意一方结盟,我们尤其不想被夹在中国和印度之间。”[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