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前经济风险与政策选择
关键字:目前宏观经济的主要风险是过热还是减速?
刺激性政策退出的情况如何?
短期来看,货币政策恢复稳健肯定有必要,财政政策不能一下子收紧也有必要。
从现实情况来看,那些小的、相对容易取得绩效、相对容易推进的事情,目前不应再错过。
另外,有一些要点值得重视,比如财政政策在总量上配合货币政策,看起来是积极,实际上已经在淡出,但对外不这样说。
在此宏观政策框架下,财政政策思路上,不能简单地像发改委调控房价那样要求开发商标出每间房价。
我认为,财政政策还是要看重机制性风险和经济参数手段,财政调控方面政策可以发力做的事情,是把短期政策性色彩很浓的调控和长期的制度建设结合起来。
比如按照此前的预测,今年下半年物价能够回归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在通胀压力相对减弱之后,可以积极延续去年下半年已经在新疆西部开始的资源税改革,通过这种经济手段,再加上市场竞争压力,促使企业节能降耗,加快发展方式转变。
此外,再谈谈,由于人口结构的变化,我们面临人口老龄化的前景,应该如何避免中等收入陷阱的问题。
我觉得中国人口红利消失到底怎么判断是一个次要问题,是这条曲线走到底部它就消失了?还是到底之后越来越没有劲了才是消失?但这都是必然出现的,而且不一定是坏事。
因为中国必须要解决升级换代问题,有这个压力可能才会使中国的升级换代走得更快、更顺。
在经济减速必然到来的时候,我们更应关注如何能不落入“中等收入陷阱”,这对我们实现现代化就要有利得多。
在这方面,是要把全要素生产率保持在一定水平上,这和经济增长质量有关。
原来人口学家说计划生育30年为一期,现在我们已经过了这个一期限。
现在如果放开第二胎限制,并不会出现人口爆炸,因为其中一些人不会选择要第二胎。
另外那些选择要第二胎的结果,一是会增加高素质人口培养,二是会扩大内需,因为这样的家庭多一个孩子对于促进内需是有很大影响的,三是对于人口红利消失是一个辅助性的对冲政策。
中国有明显的民粹主义压力,就是在一些具体问题上自然而然屈从于短期利益诉求,决策层也不得不回应这种诉求,在某些方面照顾眼前利益,处理不当便有可能牺牲长远利益。
我们应当寻找一种力量使得决策能够更多地体现远见卓识。
要把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结合在一起,需要破解很多难题,比如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当然从生产力角度包括科技水平和管理水平的实质性提升。
现在,过度垄断因素和扭曲生长起来的行政管制因素综合在一起,这很难靠单项配套改革破除,只有全面配套改革才能解决问题。
当然,真正实质性配套改革也得讲策略。
因此,我们不能放弃希望,未来可能我们会面临一个历史性机遇,那时决策层至少要做一个十年期的决策考虑,这其中就需要体现远见卓识,联结到2050年乃至更前远。
同时我们可以做出一些咨询建议,再加上各阶层的声音,综合在一起,可能会促成中国至关重要的转轨。
作者系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
-
特朗普也直说了:不行,就放弃 评论 181特朗普“先眨眼”:很多人催我,期待和中国谈成 评论 209“英伟达很急:别再卡了,中国自研芯片已突围” 评论 142“痛苦!关税战被中方拿捏,美国只能二选一” 评论 95“中国人很团结,就连亲美人士都认为必须对抗美国” 评论 211最新闻 Hot
-
特朗普也直说了:不行,就放弃
-
“中国稀土,关乎美国人生死”
-
德银:中国客户减持美债,转头买欧洲资产
-
美国对中国再下黑手,“黄仁勋道出最大担忧…”
-
跟特朗普谈,拿中国当筹码?英财相:蠢死了
-
加总理扬言:除了中美,还有其他人
-
美方将不再斡旋?梅德韦杰夫喊话欧盟:学着点
-
特朗普“先眨眼”:很多人催我,期待和中国谈成
-
“英伟达很急:别再卡了,中国自研芯片已突围”
-
印尼让步了
-
“痛苦!关税战被中方拿捏,美国只能二选一”
-
西藏日喀则市原副市长张云宝被查,长期在水利系统工作
-
轮胎高速路上狂奔后滚进服务区致人死亡,重庆警方通报
-
中国在智利合建天文台项目,美国又伸黑手
-
哈佛一下子更有钱了
-
“再没进展,我们就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