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罗思义:特朗普选择先摧毁美国人民生活再“击败”中国,但结局很可能是…
最后更新: 2025-04-09 11:51:27结语
总结来说,正如之前文章《想知道特朗普的中国策略,先要明白美国经济衰退的真相》中所指出的,试图评估特朗普的主观意图并非首要关注点。如果不能准确分析美国经济真相,即轻信特朗普和美国媒体的宣传,那么将不仅具有误导性,还会造成破坏性影响。根据对美国经济真相及影响美国增长的决定性因素的分析,得出如下明确的结论。
1)通过短期消费刺激措施等手段不可能显著提高美国中长期经济增速。与其他主要经济体一样,只有通过提高固定资本形成净额占GDP比重,才有可能提高美国中长期经济增速。
2)美国目前的固定投资水平使其陷入缓慢增长态势(年均增速仅略高于2%),远低于中国的5.0%。
3)虽然美国试图减缓中国经济增速,使其增速降至美国水平,但它没有办法强迫中国这样做。也就是说,它不能“谋杀”中国(就像它早些时候对德国、日本和亚洲四小龙所做的那样)。美国只能寄希望于说服中国主动减缓经济增速,进行经济“自杀”。具体做法是大幅提高消费占中国GDP比重,从而大幅降低投资水平。拙文《能否实现2035年远景目标?有一个关键事实中国无法回避》对此有详细分析。
4)如果美国不能减缓中国经济增速,那么美国缩小与中国增长率差距的唯一途径就是提高本国经济增速。但是,这需要提高美国固定资本形成净额占GDP比重。因此,美国必须为此找到融资来源。
5)美国利用国外资本为自己的投资融资是对美国国内资本形成总额的有益补充,但就提高美国经济增速而言,这远远不足以替代美国国内资本形成总额/储蓄。
6)4月2日特朗普宣布的关税政策缺乏连贯性,无法大幅提高美国经济增速。但是,他的关税政策将加剧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因此,正如中国外交部所强调的那样,中国对全球化和“对外开放”的支持,是美国这一政策的明确替代方案,对其他国家来说更具经济效益,因此也更具吸引力。为应对这一局面,美国无疑会越来越多地对其他国家采取勒索、制裁等手段,试图迫使他们减少与中国之间互惠互利的经贸往来。众所周知,中国的经济吸引力和美国的政治压力之间的碰撞,将成为国际形势最核心的特征之一。
7)只有大幅降低美国消费占GDP比重,提高投资占GDP比重,才能提高美国经济增速。美国内政形势以及随之而来的地缘政治影响,将受到美国消费占GDP比重下降形式的深刻影响。
8)美国有些改革举措能够在不降低用于民众生活水平的消费占比的情况下,将大量资源从消费领域转移到投资领域。就规模而言,最重要的是减少军费支出占GDP比重和/或对效率极低的美国医疗体系进行合理化改革。但特朗普不会推行这两项改革,因为削减军费支出需要美国采取不那么激进的外交政策;而在医疗方面,则需要解决美国强大的既得利益集团问题,特朗普并未表现出愿意直面这些问题的迹象。
9)由于特朗普不会削减军费支出,也不会解决美国医疗体系的低效问题,因此为了提高美国经济增速,他别无选择,只能试图降低用于维持美国生活水平的消费占比。也就是说,特朗普将降低美国大多数民众的生活品质,从而引发民众对此举的政治抵制。
10)因此,这些问题决定了美国政治斗争的客观性质。当然,在当前时期,这并非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之争,而是重大改革和美国军事侵略手段最大化之间的斗争。美国国内局势的这种发展将产生重大的地缘政治影响。
11)维持美国目前的低增长态势,将加剧美国国内社会和政治紧张局势。
12)从地缘政治角度来看,这意味着特朗普正在对美国民众生活水平发起攻击,以维持美国高昂的军费支出。如果特朗普成功地降低了用于维持美国生活水平的消费占比,这将加大他增加美国军费支出的难度。相反,若美国民众生活品质得到保障,就会增加削减美国军费支出的压力。因此,那些受到美国威胁的国家,乐见美国民众成功抵制特朗普发起的对其生活水平的攻击。
13)从短期来看,美国经济近年来一直以高于其长期增速的速度增长,但根据经济周期的正常运行规律,2025年美国经济增长将有所放缓——放缓的程度取决于多种影响,包括特朗普的关税和其他经济政策,因为实证数据显示,没有任何单一GDP构成要素对美国GDP增长具有决定性影响。
14)因此,如果中国顺利实现了“GDP预计增长5%左右”的经济目标,那么2025年中国对美国的增长领先优势可能会有所扩大。
15)从中长期来看,美国无法提高其经济增速,缩小与中国的增长率差距,除非它提高固定资本形成净额占GDP比重,而这将由美国政治局势决定。因此,这是美国经济中一个值得关注的关键变量。
以上结论源于对美国经济现实状况及其与政治、地缘政治相互关联的深入分析。它们表明:特朗普政府于4月2日宣布的关税政策,根本无力解决美国经济面临的深层次问题;其核心战略目标实则是通过使美国民众承受严重挫败,从而强化对中国的战略攻势。
附录:
从技术层面解释为什么除了提高固定资本形成净额占美国GDP比重,任何其他方法都无法成功提高美国潜在经济增速。
纯粹从理论上来说,单纯用代数形式表达,除了增加资本投资外,似乎还有可能通过其他方式大幅提高美国GDP增速。这是因为GDP增长公式通过增长核算法表示:
GDP growth = CK+ CL + CTFP
其中,CK=资本(资本服务)增长对GDP增长的贡献,CL=劳动力投入(劳动工时增加加上劳动力质量改善)对GDP增长的贡献,CTFP=全要素生产率对GDP增长的贡献。但一旦代入实际数据就会发现,实际上只有增加资本投入才能确保美国GDP大幅增长。这是因为:
1)资本投入是美国GDP增长的最大来源,其贡献率为58%,其与GDP增长率之间存在极高的相关性,为0.95。也就是说,资本投入对美国GDP增长的贡献率最高,并且具有极高的确定性。
2)劳动力投入是美国GDP增长的第二大来源(其贡献率为33%),其与GDP增长率之间的相关性仅为0.51。这意味着,劳动力投入与GDP增长率之间的相关性仅处于中低水平,劳动力投入对对GDP增长的远低于资本投入。
3)全要素生产率与美国GDP增长率之间的相关性为0.63%,处于中等水平,但其贡献率微乎其微(仅为9%)。也即是说,全要素生产率对美国GDP增长的贡献率不大,即便它有所提高,也只会拉动美国GDP小幅增长。
因此,在实践中,只有增加资本投入才既具有高度确定性,并会对美国GDP增长做出重大贡献。
《想知道特朗普的中国策略,先要明白美国经济衰退的真相》中有关于这方面的详细数据。
有些读者可能会惊讶地发现,全要素生产率对美国GDP增长的贡献率如此之小。这是因为不幸的是,部分中国媒体的认知没有与时俱进地跟上纠正了索洛最初的增长核算公式一处错误的现代增长核算法。有关这方面的详细分析,请见拙文《中国经济增长核算法要与时俱进》。
注释
【1】应当指出的是,从国民账户的角度看,需要通过储蓄/资本形成总额来融资的投资既包括固定投资,也包括库存变动。但是,库存变动占比太小,无法抵消占GDP比重极大的固定投资——1965年库存变动占美国GDP比重为1.2%,2024年则为0.2%。
【2】根据定义,国际收支必须要平衡。因此,公式如下:
经常账户(CA)+资本和金融账户(KA)=0
因此
CA = −KA
因此,经常账户逆差(-CA)对应资本/金融账户盈余(+KA),这意味着资本净流入。同样,经常账户顺差对应资本净流出。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苏堤 
-
智能早报丨苹果特斯拉暴跌,Meta否认作弊刷分,胖东来长文回应宋清辉
2025-04-09 08:37 观网财经-互联网 -
回购、增持!“信心”名单不断加长
2025-04-09 06:44 -
直接涨价、新开工厂、灵活调配……出海家居企业集体回应加税
2025-04-08 21:57 观网财经-消费 -
黄酒真的没人喝了?龙头酒企想靠涨价自救
2025-04-08 20:13 观网财经-消费 -
三星晶圆厂暂停所有中国业务?中国客户帮忙辟谣
2025-04-08 18:13 观网财经-科创 -
旷视科技拆除VIE架构,蚂蚁集团、联想控股持股未变
2025-04-08 17:45 观网财经-科创 -
美的集团将回购A股股份
2025-04-08 17:13 观网财经-消费 -
vivo申请MR头显商标,要打造机器人“眼睛”
2025-04-08 17:13 观网财经-科创 -
担心加税涨价,美国人抢购三星新机
2025-04-08 16:48 观网财经-科创 -
飞控导航供应商获数千万元融资
2025-04-08 16:37 低空经济 -
A股三大指数集体收涨,创业板指涨1.83%
2025-04-08 15:12 金融观察 -
36亿收购,OpenAI要打造让人想不到的“手机”?
2025-04-08 15:01 观网财经-科创 -
真假一搜便知!抖音上线“辟谣卡”新功能
2025-04-08 14:48 观网财经-互联网 -
华东最大民营医院IPO再失败:次均住院费1.8万,曾被曝“反向抹零”
2025-04-08 14:06 上市公司 -
美国组装人工成本是中国10倍,苹果可能每年损失330亿美元
2025-04-08 13:53 观网财经-科创 -
资金超百亿!近百家上市公司宣布回购,国资委发声!
2025-04-08 13:41 金融观察 -
全球首架氢动力直升机首飞
2025-04-08 10:56 观网财经-科创 -
A股三大指数集体高开,创业板指涨超3%
2025-04-08 09:35 -
日韩股市反弹,日经225涨超6%
2025-04-08 09:06 -
智能早报丨中概股续跌;阿里AI眼镜来了;现代欲买数万台波士顿动力机器人
2025-04-08 09:00 观网财经-互联网
相关推荐 -
恐遭监视,欧盟为赴美出差高官发放一次性手机 评论 57“人人都想制造业回流美国,但没多少人想自己下工厂” 评论 144“如果处理不当,还有比美国衰退更可怕的事情” 评论 139回过味了?“不该抗中,是时候‘去美国风险’” 评论 105美业界“喊疼”:请中方“收回成命” 评论 357最新闻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