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纪鹏:悼念陈锦华,怀念体改委
关键字: 体改委资本改革资本市场改革深化改革中国体制【前国家体改委主任陈锦华同志于7月2日逝世,享年87岁。陈锦华同志在任上时,中国资本市场和企业股份制改革刚刚起步,他坚定理论认识,有力地推动了这一改革的持续进行。几十年过去了,今年中国资本市场已经发达成熟,股份制企业成为社会财富创造的主体。作为当年改革的见证者,中国政法大学资本金融研究院院长刘纪鹏教授,特此撰文,怀念逝者,呼吁后来者继续把中国资本市场的改革持续地推进下去。同时,文后附上2002年刘纪鹏教授的一篇文章,收录在他的改革论著三部曲之一《大道无形》(中国经济出版社2009年出版),详细介绍陈锦华领导的国家体改委对当时的改革推荐所持的方法论与满怀的激情。】
一、
惊悉锦华同志去逝,不胜惋惜,历史场景,幕幕再现,感慨万千。锦华同志于1990年9月接替李鹏总理任国家体改委主任,由总理兼体改委主任的惯例被打破。正是在他任上,中国股份制和资本市场艰难起步,步上征程。
股份制有三要素:公司,股票和股票市场。当时的中国股份制度改革两条主线推进;一条主线是以孙树义(时任国家体改委生产司司长,后为中财办副主任)、李小雪为代表的线(李小雪时任生产司所有制处处长,后为证监会副主席),当时,我爱人当时是副处长,我则是体改委家属。在锦华同志的大力支持下,在孙李二人具体组织下,聚集了十五个政府部门的三十几位同志,冒着“股份制是私有化”的猛烈炮火艰难前行,在短短两年时间里起草了股份公司和有限公司两个定向募集公司规范意见和十三个配套文件,我本人也是这一系列文件起草过程的全程参与者和见证者,这就是中国最早的依国情量身定制的《准公司法——定向募集规范意见》。根据这两个法规,才有了中国内地9家企业到香港H股上市,才在短短两年时间里出现了近六千家定向募集股份公司,从此股份制在中国生根发芽。
另一条主线是在王岐山和周小川的支持下,以王波明为代表成立了“联办”(全国证券交易联合设计办公室的简称)开始设计并参与推动中国股票交易所的建立,在帮助组建上交所的同时,也模仿美国NASTQ和做市商制度,成立了北京STAQ系统。先是把过去行政摊派的国库券改为市场化的承购包销,后来在我的建议下,把定向募集股份公司的法人股在这个系统挂牌上市,在短短一年时间里实现了十五家企业的挂牌上市,这就是今天“新三板”最早的前身“老三板”,记得那时要挂牌总得有个部门批啊,可证监会还没有成立,王波明、章知方等人深感擅自挂牌的风险,找谁批呢?于是我就把股改挂牌的全套标准文件带回家交给我爱人第二天拿到国家体改委生产司盖章,而这一切都是在锦华同志领导下,由生产司同志认真研究了三十多个国家的公司法和股票制度,审慎考虑,先行试验,果断推出的。
值得一提的是,以后深沪交易所和北京STAQ系统都成立了,总得有个监管部门管,于是在联办的一致意见下,由刘纪鹏主笔在章文晋家“关了”三天,由章文晋之子章知方(现和讯网总裁)监督,不写完不能回家,于是写出了《银证分离,发展中国证券市场》报告(初稿),打响了从人民银行手里接过证券监管权的第一枪。这篇文章被联办同仁称为《联办宣言》,我记得发表在《经济日报》1991年7月,正是在《联办宣言》的基础上,由王波明、高西庆、李青原三人向当时的朱镕基总理汇报组建中国证监会,并推荐刚刚从体改委副主任位子上退休的刘鸿儒任首任证监会主席,
上述这一切,无论是孙树义、李小雪的股份制公司线,还是王波明的股票市场线,每遇到困难都是由陈锦华同志拍板,因为当时的联办也是挂靠在体改委系统。由于当时主流观点认为,无论是股份制还是股票股市场都是私有化的产物,很多的重大拍板都要突破传统的体制束缚,承担很大的政治风险,每到关键决策时刻,锦华同志看到大家等待拍板批准的焦急目光,深知如果往上报就会石沉大海,总会毅然决然的签上字并饱含深情地说,“你们干吧,有风险我来承担”。每当树义同志提及此事,都会热泪盈框,要知道,在当时背景下,一位勇于创新的同志能遇到这样一位领导,是多么踏实和幸运啊!
所以,几乎每一位中国改革30多年历程的参与者,尤其是大力推崇股份制和资本市场发展的同志都自然会对陈锦华同志有着崇高敬意和深厚感情。中国也正因为有了锦华这样有作为敢担当的领导同志,才诞生了今天37年改革的成果,其来之不易取之艰难,只有完整经历了这一时代的人,才会有如此山高海深般的体会。锦华同志这一代改革者不辱使命,把昔日积累积弱的中国,变成正在富裕崛起的中国,留给今人,即欣然随小平而去,笑慰于九泉。
缅怀锦华,抚今追昔,改革征途,壮志未酬。如何让今天的青年人能深刻领会中国改革的成功来之不易,并由此而格外珍惜。我始终认为,开展一场三十七年改革史总结,认真开展“中国改革成功了吗?中国改革成功在哪儿?”的大讨论是非常必要的。
我现在中国政法大学开设两门课程,一是《资本金融学》,另一是《公司组织与公司治理》,两门课程有一讲是共讲的,这就是《论改革的方法论与方法论的改革》。
因为我坚持认为,如果说这世界上有普世的东西,那就是善良,诚实和正确的方法论。这是锦华身上的宝贵品质,也是我作为一名学者从他身上学习到的教益。
全国政协原副主席陈锦华,因病于当日下午15时56分在北京逝世,享年87岁。
翻页为附文:《想念体改委》刘纪鹏(2002年)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钟晓雯
-
美元主导地位遭削弱,“人民币必须抓住机会” 评论 134前十占九!“中国机构正在主导全球芯片研究” 评论 140罗马教皇方济各去世,曾呼吁“不要害怕中国崛起” 评论 115“原来,中国早就有预判” 评论 251“MAGA巨星”唱反调,阿根廷业界:中国制造真香 评论 214最新闻 Hot
-
美元主导地位遭削弱,“人民币必须抓住机会”
-
前十占九!“中国机构正在主导全球芯片研究”
-
国际乒联最新排名:雨果升至男单第3
-
最高竟达3500%!剑指中企,美国又动手了
-
“美国自毁前程,中国肯定乐坏了”
-
男子早高峰爬上猎德大桥顶部,广州交警回应
-
特朗普再次抨击鲍威尔:美国几乎没有通胀,他总是降息太迟
-
“内鬼”李刚,被逮捕
-
“特朗普的‘焦土政策’,将损害苹果和英伟达”
-
为避免被拆分,谷歌拿中国说事
-
特朗普力挺!赫格塞思在白宫表态
-
印度对中国出手,钢铁征12%关税
-
普京:愿与乌克兰直接谈
-
罗马教皇方济各去世,曾呼吁“不要害怕中国崛起”
-
美一客机在机场发动机起火,机上300人被迫撤离
-
特朗普借关税“忽悠”日韩投资阿拉斯加巨型能源项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