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毅夫:7%目标合理吗?印度与雾霾……
——解读2015政府工作报告
关键字: 林毅夫政府工作报告7%增长GDP印度雾霾另外,去年稳增长一直是政府的一个目标。在稳增长的时候也采取了一些政策,比如货币政策。货币政策里面包括定向降准、降息,可是我们希望这些降准或降息能够解决一些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但是后来发现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仍然存在,并没有因为宏观政策的使用而得到缓解。另外群众关心的食品安全和环境问题,各种不满的情形也时有发生。去年总的来讲还是可以的,但可以改善的地方还有很多。
关于2015年的经济工作安排,我想2015年总的来讲外部环境还会像政府工作报告所说,有很多不确定性,还会相对严峻。因为发达国家还没有真正从2008年的那场危机中复苏,最主要的指标就是关键的、结构性的改革,在发达国家普遍还没有真正落实。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工作报告中2015年的经济增长的总的基调未变,还是继续秉持我们改革开放以来的思路,像小平提出的,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报告认为化解各类矛盾和风险,并且实现现代化,基本上还是必须保持一个合理的增长速度。
达到7% 中国有四大优势三点不同
这样一个合理的增长速度,就是我讲到的中高速,2015年的目标是在7.0%左右。我个人的看法是把增长目标定在7.0%左右是合理的,而且是必要的。我认为它是合理的,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我也常讲,与发达国家相比,实际上我们还是处在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因为你从经济增长的角度来看,一个是出口,一个是投资,一个是消费。那对于中国来讲的话,基本上即使是外部环境不好,但是靠内部需求的启动,包括投资需求跟消费需求的启动,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首先来讲投资。现在有很多人说,我们的产业过剩产能非常多。但实际上我们作为发展中国家,即使现有的产业有产能过剩,或者有些产业比较优势不在了会被淘汰,但中长期下我们还有很多产业升级的空间。也就是总理在工作报告里面所讲的,我们现在大部分的产业是中低端的产品,可以向中高端的产业升级,要升级就要投资,这有很多的机会。
第二就是基础设施,这么多年固然做了很多基础设施建设,但城市内部的基础设施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
第三是环境,环境要改善大家都同意,但要把所有的工厂都关掉,回到1979年的生活,这是不可能接受的。那么在发展和生产当中解决环境的问题,你还是要投资新的节能减排的设备,用新的生产方式。
第四,我们在城镇化的进程中,农民要进城,要改善住的地方。这些都是好的投资机会,还有高的经济和社会回报。
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在面对整个国际经济下行压力下,我们有以上四方面的优势,存在大量的投资机会,这是我们作为发展中国家跟发达国家最大的不同的地方。发达国家经济下行、衰退,从2008年到现在六年多了,它走不出去,因为很难找到好的投资机会。首先来讲产业是最前沿的,下一个增长点是什么很难知道,有的话也只有一两个,基础设施普遍完善,可做的顶多就把老旧的基础设施稍微改善一下,环境也相对好,城市化已经完成了。所以我们判断中国的发展前景的时候,不能简单拿发达国家的经验和方法作为参考,因为我们有我们自己的优势条件,应该发挥出来。
另外,不仅是说有经济回报率和社会回报率高的投资机会,我们还有很多资源,有机会还要有资源。中国跟其他发展中国家比起来,我们又有三点不同。
我们投资资源的条件相对比较好。我们政府负债占GDP的比重只有40%多,不到50%。大部分的发展中国家的政府负债都超过100%,发达国家也是。所以我们可动用的财政政策的空间比其他发展中国家高得多。有问题主要是地方政府通过投资平台借银行或影子银行的短期债务,来进行长期基础设施投资的期限不配套的问题。
最近财政部宣布,今年用一万亿的地方政府债券来置换他在银行系统的欠账,这是一个很好的措施,我们也一直在倡导,这样的一个建议被政府采用了。这样来说我们政府可投资可利用的资源,相对于其他国家来讲,不管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还是相当大的。民间的储蓄在全世界是最高的;另外要对外投资,要进口机器设备,我们有将近四万亿的外汇储备。
政府负债少、民间储蓄率高、外汇储备多这三点,是判断中国跟其他发展中国家最大的不同。其他发展中国家面临国际周期性下行的时候,应该也有很多好的投资机会,但是他们经常受限于政府的财政情况不好,或民间储蓄不足。即便国内有钱投资,还要受限于外汇储备不足,因为你要要进口一些机器设备原材料。而我们这些都是相对具备优势的。
所以我想把这些有利条件应用起来,有投资就会创造就业机会。就业机会有了以后,收入增长也能够得到保障,那么消费也会增长。投资和消费都在增长,这样拉动经济增长。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外部条件相对不好,我相信达到7%左右的增长,还是有可能的。
7%增长的必要性
另外我觉得中国经济维持7%的增长也是很必要的。首先一个必要的原因就是就业,如果说我们不能保持中高速7%左右的增长,很可能就业就要变成一个问题。2014年的时候就业是相当好的,我们新增了1320万的城镇就业机会,比去年预定的新增就业目标1000万还多。但如果说我们的经济增长放慢了,低于6%,大家可以想想看,企业的盈利状况会非常不好。这种情况下,很多企业对未来的预期会变化,现在即使盈利状况不好,企业对发展还有信心,他还可能把员工留着。如果他对未来的预期不好,他可能就不保留就业了,就关门了。就会出现一些企业的倒闭,甚至出现断崖式的倒闭潮,这个危险总是要关心的,总是有可能的。所以必须要有一个比较高的增长速度,这是必要的。
第二个,同样的情形,就是金融稳定性的问题。如果说企业对未来的增长预期不好,经济增长要放慢,那么肯定企业的经营状况就会更差。这种状况下,坏账会增加,坏账持续增长就会影响到金融安全。
第三个,我们十八大的时候提出,到2020年有两个翻一番的目标:国内生产总值要在2010年的基础上翻一番,城乡居民收入也要在2010年基础上翻一番。10年国内生产总值要翻一番,平均每年增长速度就要7.2%,我们前几年都增长得比7.2%高,那就代表着从2015年到2020年的增长速度可以比较低,6.6%就可以了。
我们还有一个目标,城乡居民收入增长要翻一番,有没有可能说GDP增长6.6%,然后靠再分配,让收入增长更快一点?那这样的话也许GDP增长6.6%,城乡居民收入也可以翻一番,理论上是可行的。但会出现一个问题,现在企业的盈利状况已经很差了,那这种状况之下,如果说我们的增长是6.6%,然后靠收入分配往劳动者这边倾斜,(当然我们也希望劳动者的收入增加,这个我完全支持),但导致的结果是怎么样?企业的盈利状况会更差,可能企业要关门,要出现金融风险的可能性更大,就会跟前面两个目标(就业和金融稳定)相抵触。
所以这种情况下,十八大目标的完成,我觉得比较好的情况,还是保持一个差不多7.1%左右的经济增长速度,因为我们现在人口增长是0.5%,如果GDP翻一番,年均6.6%就能完成目标,但最后城乡居民收入的增长,也是来自于经济增长带来的。7.1%的增长速度,居民收入可以翻一番,也有利于就业,也有利于金融稳定性。
印度如果抓住机会 GDP增速可能实现8%-9%
还有一个必要性,上次在中国经济观察的会上我谈过,现在再强调一下,就是印度的竞争。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今年1月份的预测,印度会在2016年经济增长速度超过中国。世界银行最近又做了一个新的估计,因为过去印度在算自己的增长率的时候,是从投入增长多少,来推算他的经济增长率。但其他国家是用产出的增长,因为劳动生产力水平、技术水平的提高,不能用投入来计算,用现在通用的产出增长来计算,世界银行公布的数据,在2014年时印度的增长率就达到7.5%,比我们中国2014年的增幅高了。
我觉得这种趋势也许不是一两年,我想这种趋势可能会是相当长期的,而且不是0.1个百分点,或者零点几个百分点的差距,可能是一两个百分点的差距。原因是什么?
我们回顾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历史,任何发展中国家或地区抓住劳动密集型产业国际转移的窗口机遇期,通常会保持二三十年高速的增长,日本、亚洲四小龙是这样子,我国改革开放以后取得30多年的高速增长,成为世界工厂也是这个道理。大家也知道,我们劳动力密集型的加工出口产业,因为工资上涨逐渐失掉比较优势,而其他工资水平更低的地方如果抓住这个战略机遇期,可能也会实现像我们过去二三十年的高速增长。
印度有相当可能会抓住这个机遇,两个原因,因为印度现在的人均GDP不到我们的四分之一,工资水平比我们低。
第二个是新上台的印度政府,印度总理莫迪干在吉吉拉特邦干了12年的首席部长,他推行的就是东亚的招商引资、出口导向,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的政策,取得的成绩也是跟东亚一样引入注目。他当年所在的邦人口只有印度的5%,但是出口占印度的25%。他现在当总理了,当然也在推广这个经验,提出”印度制造“的口号,积极招商引资,积极以出口为导向,积极改善基础设施。我觉得去年印度经济增速超过我们,实际上是一叶落而知秋,如果他抓住这个窗口机遇期,可能未来十年二十年会有8%到9%的增长。
而我们已经进入到新常态,劳动密集型的加工业我们比较优势在慢慢减小,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会从9.8%降到7%左右的增长,不努力的话就降到6%或更低了。
产业转移中国要积极作为
各位想想看,我们在过去30多年维持了全世界最高的增长速度,而且是唯一没有出现过系统性经济金融危机的大国,但国际上对我国的体制机制有很多信心不足的问题。如果这么对比的话,人家在红火发展,我们的增长乏力,国际上唱空中国做空中国的声音会更多。那怎么来应对这个可能的挑战?我想有两种办法。
第一个就是我们比较快速进入到了高收入国家的行列,而印度还是发展中国家,高收入国家的增速相对于其他发展中国家速度更慢是惯例,所以,我们到了高收入发展阶段,经济增速低于印度,这不是我们的体制和道路问题。
那怎样才能更快地进入高收入国家?如果说我们从2015年到2020年能够维持7%,7.1%、7.2%的增长,加上人民币升值,我相信到2020年人均GDP就可以达到12615美元,那就是高收入国家,印度就不是我们对比的对象了,我们就可以跟其他高收入国家对比了。这是第一。
第二个是要积极有为地帮助我们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另外一个可以承接的地方,就是非洲,因为我们是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必然要转移。如果我们不积极帮助国内失掉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产业,转移到工资水平低的地方去创造第二春,这些劳动密集型产业,就会死在国内了。国际上对劳动力密集产业的需求并没有减少,如果我们不作为,印度很可能抓住这个机会,填补我国腾出的空间。因为实际上它已经在寻找这样的机会。
另外一种方式就是帮助中国企业抱团出海,转移到可以承接的地方。因为如果我们不作为,印度很可能抓住,因为它已经在寻找这个机会了。我们要积极作为,帮助中国企业到另外一个地方实现产业转移,比如说到非洲,非洲有十亿人口,工资水平现在跟印度一样,人均GDP平均不到我们的四分之一。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苏堤
-
《自然》调查:超75%在美科研人员想“run” 评论 19无语!不让来硬来,还拿中俄做借口 评论 207“他在华直播6小时,美国人发现自己被骗了” 评论 299已致144死732伤,缅甸:请求国际支援 评论 102最新闻 Hot
-
《自然》调查:超75%在美科研人员想“run”
-
果然,“欧盟没硬起来”
-
美国达美航空一客机与军机差点又撞……
-
美准空军部长:中国留给我们的时间不多了…
-
无语!不让来硬来,还拿中俄做借口
-
美军飞行员怒了:这是要害死我们!
-
新协议更狠!“乌克兰将变成美国的殖民地…”
-
哥大临时校长将辞职
-
“他在华直播6小时,美国人发现自己被骗了”
-
回流美国?美车企集体沉默“装死”:先让子弹飞一会儿
-
普京强硬表态,点了英国
-
已致144死732伤,缅甸:请求国际支援
-
“曾被马斯克嘲笑的中企,现在让美国人高攀不起”
-
“李嘉诚卖港口交易,暂缓?”
-
“菜鸟防长”访菲,大谈威慑中国…
-
“7年造不了一艘船!美国对华下毒,只会毒死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