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答案年终秀】李世默:与中国脱钩,就是与世界脱钩
最后更新: 2024-05-09 04:57:55【编者按】2023年,是经历冲击后回升恢复的一年。中国和世界重新回到了高速连接与“双向奔赴”。在不稳定、不确定的重重疑云中,世界需要中国的答案,走向世界的中国也需要新的答案。
在观察者网2023年“答案”年终秀上,风险投资人、政治学学者李世默,在题为《小院与世界——中国政治经济的发展及其对全球化的意义》的演讲中,提到过去20年中,中国从全球化的边缘地位不断提升,对欧美等原来处于中心地位的国家构成挑战,因而也才有了美国的“小院高墙”政策。
但与中国脱钩,就是与世界脱钩,在下一个20年里,中国将不断提高产业附加值,通过发展高质量产业,推动世界经济的新一轮增长。
李世默: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们的主题是“走向世界的中国”。其实我今天早上来的时候就有点别扭,觉得这个题目起的不是非常好,有点过时了,取题那天的例会我肯定没参加,如果参加了肯定会否掉这个题目。刚才主持人提到十年前我在TED的发言,十年前,也许这个题目是恰当的,因为那时候外国人都对中国非常好奇,想要了解中国到底怎么回事,那个时候中国确实在走向世界。
10年过去了,为什么我觉得这个题目已经过时了?我跟大家分享一些数据。在这十年里,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达到了38.6%,超过G7国家贡献率的总和。根据IMF的数据,中国将在未来五年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最大贡献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额将达到美国的两倍。
同时,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国际开发融资来源国。22年来为165个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的20985个项目提供了约1.34万亿美元的贷款和赠款,超过了世界银行、IMF以及巴黎俱乐部22个成员国的总和。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贸易国,是日本、韩国、欧盟等12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大的贸易伙伴,连续11年保持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连续10年成为非洲第一大贸易伙伴国,并已成为南美洲第一大贸易伙伴和拉丁美洲国家的第二大贸易伙伴。
从2017年,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石油进口国,预计将在2030年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石油需求国。在参与共建“一带一路”过程中,参与国贸易额增加了10.1%,外资增加5%,低收入国家GDP增加3.4%。
这说明什么?中国不是在走向世界,中国已经成为了世界。中国走向世界,只是一个十多年前的口号。从物理上你是没有办法走向你自己的,我们在走,就是世界在走,我们朝哪个方向走,世界就朝哪个方向走。世界上有些国家、有些人经常嚷嚷着要跟中国“脱钩脱钩脱钩”,我的回答很简单,跟中国脱钩,就是跟世界脱钩。
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的是,发生在中国的事情,和全球化、和整个世界的关系到底在哪里?早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在全球化大规模兴起的前夜,就有经济学家——我这里举两个例子,美国的弗里德曼和阿根廷的普雷维什——注意到了一个问题,在全球化过程中,不同国家所具有的经济机会和经济资源是不平等的。他们把在全球化过程中的国家分成两类,形象的说,就是全球化的中心和全球化的边缘。有些国家属于全球化的中心,有些国家属于全球化的边缘。
那么谁是中心国家?说白了就是美国引领的西方国家。在这些国家里,权力、资本和发展机遇高度集中,他们有着高度的城市化和工业化水平,并且集中了主要的经济和政治力量,是推动全球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掌握全球经济命脉的跨国企业,都是在这些中心国家。
而边缘国家,则只能长期提供原材料、低成本劳动力和消费市场。
尽管美国和中国都是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但是美国依靠科技、金融、军事就能让全球的财富源源不断流入,中国作为世界工厂,付出的努力其实要多得多。而对于大多数的边缘国家,在这个全球化体系中的处境可能是很艰难的。
英国经济学家安迪·萨纳姆曾经对发展中国家的去工业化问题做了一个研究,他列举了四个发展中国家工业化的典型案例。第一种是以印度为代表的初级工业化,他们长期处于劳动密集型产业阶段。第二种是中国,是不断升级的工业化,产值不断提升。其实全球化这二三十年里,中国是一枝独秀,就我们一个边缘国家慢慢崛起,慢慢壮大,其他都停滞在边缘国家里。第三种是印尼,他们的产业升级没能取得成功,过早显现出去工业化的趋势。第四种是巴西,经历了长期的产业降级、去工业化的过程。我还记得我对话卢拉总统的时候,他痛心疾首地告诉我,在自由派执政的十年里,巴西丢掉了引以为傲的航空工业,从一个飞机出口国沦为了一个农业国家。
这个全球化模式是不可持续的,为什么?其中一个原因就是西方所谓边缘国家里最大的国家——中国,拒绝长期停留在全球化的边缘地位,我们开始逐渐向中心移动。最重要的标志,就是我们开始通过科技创新,着力提升制造业的附加值。当前我们国家的产能是全世界第一,这20多年的全球化过程中,我们建立了一个巨大无比的工业产能,工业总产值占全世界的30%以上,没人比我们高。每年我们的产能价值大概是5-10万亿美元,比美国、德国、日本加一起还要大。
但是这些产能的附加值还是偏低,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把这些产能的附加值提高。我算了一下,我们中国5-10万亿美元的产能,附加值大概是12%。如果这5-10万亿美元是一家公司的收入,12%的附加值就是这家公司的毛利,其实这个毛利是比较低的。美国在工业化顶峰的时候,比如上世纪70年代,产能的毛利大概在35%-40%。这30个点的差距在5到10万亿美元的分母上是个巨大无比的价值,这个就是中国高质量发展要挣的钱。
宏碁集团创办人施振荣先生提出了著名的Smile Curve微笑曲线。10年、20年前我们跟越南差不多大,很小的一个球,现在变得跟美国差不多大,但是这个球在微笑曲线的地位没怎么改变,仍旧在中间偏下,这说明我们的附加值比较低。我们要做的就是把这个球往左上方推,把附加值往上推。
面对中国科技创新的崛起,反应最激烈的当然是美国,因为他们是最大的所谓全球化中心国家,他们靠什么吃饭?R&D(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军队和美元,现在我们也要做R&D了,当然这也许对他们是一种威胁。
最近美国出台了很多法案来遏制中国在这方面的发展,其中提出了一个概念,叫“小院高墙”。这个概念一针见血地指出了美国过去主导下的国际秩序的本质,就是要把毛利最高、价值最高的东西留在他的“小院”里面,让其他国家在“小院”外边为他打工挣薄利,他挣大钱。
最近疫情以后,我在全世界走,西方国家包括我们中国自己内部,有很多人说好像我们中国被美国的“小院高墙”孤立了。后来我想想是不是被孤立了?谁在“小院”里面?谁在“小院”外面?“小院”是谁?
我做了个研究,其实小院里有两部分国家,第一部分就是大英帝国和它的四个子孙国,很多人说这些国家是通过种族灭绝建国。第二部分国家是1000多年前基督教会第一次大分裂后的西基督教国家,包括西欧的法国、德国、西班牙这些国家。这些国家加一起大概6亿多人口,占全球GDP的50%,但是只占经济增量的35%。
在他们之外,还存在一部分中间地带,他们中有东正教阵营的东欧部分,还有一些跟西方阵营不完全是一条心的匈牙利、塞尔维亚,以及土耳其这样的欧洲、北约内部边缘国家。这些国家大概有5亿多人口,占全球GDP的10%,经济增量的5%。
还有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全球南方,这是个巨大无比的世界,里面有不同的宗教文化和经济国情。除了中国以外,这些国家中的大多数都没有从全球化过程中获得很多的利益,虽然也发展了,但是仍然停留在边缘国家的地位。这些国家总共有60亿人口,约占全球GDP的40%,占经济增量的60%,而且还在增长。
所以,“小院”很小,世界很大。中国经济增长的范式转变对于全世界的意义非常重大,旧的全球化模式正在面临调整,对于多数发展中国家,如果不从产业链往上爬,最终都会陷入中等或者中低等收入陷阱。中国有能力也有市场来进行这样的经济结构调整,我们现在正在经历这个调整,通过发展高质量产业来推动世界经济的新一轮增长。我们的目标不仅仅是为了中国的繁荣,更是为了全球的共同发展,为了一个更加开放、包容、平衡的世界新秩序。
现在很多人都说中国经济增长在放慢,放慢并不奇怪,因为我们的经济在发生结构性调整,需要一段时间。我提出过一个概念:“中国经济的前后20年”,第一个20年是2000年我们加入世贸组织以后到2020年,发展的很成功。不算政府投资的基建、5G,那个时代中国市场经济有三大支柱,第一是房地产,占GDP的1/3;第二,消费互联网平台的崛起;第三,中低端制造业,加入世贸以后中国成了世界工厂。
但到了2015-2017年,这些已经很难持续下去了。房地产市场出现泡沫,消费互联网创造了很大的价值,改变了整个中国社会的经济结构,但是里面真正的科技创新含量是比较低的,大部分是商业模式创新,重新改变了我们做事的方式。但在新技术领域,我们落后了,比如芯片,中低端制造业倒是在价值链上往上升,但是速度比较慢。
接下来20年,中国的经济动力会来自哪里?有两个方向,第一是存量,第二是增量。存量就是我刚才说的我们巨大无比的工业产能,但附加值和毛利还比较低。我经常讲苹果手机的故事,绝大多iPhone都是中国制造,10年前1000美元的iPhone,我们只留下了3.5%的价值,十年以后这个数字已经到了26%,这是非常大的成就。如果我们把里边的芯片也做了,附加值就能到70%,但目前还不是。如果我们能够在各行各业重复iPhone的故事,就可以把12%的附加值慢慢提升到25%、30%、40%。
增量就是科技引领的新型产业,很多中国都走在世界的前列。我们都在同一个起跑线上,而且我们走的比别人都快,比如生命科学、合成生物学、新能源、新材料……
今天,我们非常荣幸邀请到了几位年轻的科技媒体人、科技传播者加入我们的圆桌讨论。他们不仅是观察者网的老朋友,也是在各自科技领域的积极参与者和推动者。接下来我们听他们跟大家分享中国经济今后20年的发展动力在哪里。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小婷 
-
理想L系列,真的是“廉颇老矣”吗?
2024-02-29 19:32 -
智己城市NOA上海首秀!优缺点都有啥?
2024-01-29 17:59 观方车讯 -
试驾极越01:谁说智能和操控是矛盾体?
2023-12-05 21:24 -
当“汽车”变身“机器人”,算不算拥有了灵魂?
2023-10-25 17:36 观方车讯 -
铁西区带给我的,是皮糙肉厚
2023-08-13 14:05 -
布林肯来了,“史上最低谷”的中美关系怎样才能往前走?
2023-06-20 08:05 中美关系 -
阳逻,走访大蓝图上的一座智慧小城
2023-05-31 14:26 数字化转型 -
在上海车展感受车界变化,德国专家怎么说?
2023-05-22 10:23 观方车讯 -
110万辆!特斯拉中国近年卖出的车,几乎全部召回
2023-05-16 18:08 观方车讯 -
再砸一万亿日元,丰田“死磕”电动车
2023-05-16 18:08 观方车讯 -
保时捷国产提上日程?最新回应来了
2023-05-10 17:56 观方车讯 -
国六b即将全面实施,约百万库存车受影响
2023-05-10 17:55 观方车讯 -
广汽月度产销快报,三菱不配有姓名了?
2023-05-08 18:43 观方车讯 -
巴菲特:不太可能投通用和福特这种车企
2023-05-08 18:42 观方车讯 -
汽车价格战持续,吉利、上汽“卷起来了”
2023-05-08 18:42 观方车讯 -
360八年来首亏,哪吒汽车成“元凶”
2023-05-06 18:14 观方车讯 -
德产特斯拉,用上了比亚迪电池
2023-05-06 18:13 观方车讯 -
新能源车、海外市场“双双”破百万,这家中国车企创造历史
2023-04-28 17:50 观方车讯 -
外地车轻微交通违法,多地“五一”期间不处罚
2023-04-28 17:11 观方车讯 -
进口车一季度暴跌30%,日系车最惨
2023-04-27 18:07 观方车讯
相关推荐 -
“特朗普政府出大糗,欧洲笑不出来” 评论 19“就算美国有再多,也不得不运往中国” 评论 78“或许我们不应该问,‘为什么是杭州?’” 评论 91美媒揪心:中国会像对服装家居那样颠覆科技行业吗? 评论 185不满对华“毒计”,全美各行业疾呼:回头是岸啊 评论 231最新闻 Hot
-
“特朗普政府出大糗,欧洲笑不出来”
-
“俄罗斯是敌是友?美情报高官集体面临‘送命题’”
-
丹麦也怒了,“不可接受”
-
这幅“发福丑画”,将被换成“符合当代形象”的
-
“就算美国有再多,也不得不运往中国”
-
“担心特朗普不可靠,欧洲呼吁建立自己的核保护伞”
-
受特朗普重创的欧洲密集展开“对华外交攻势”,效果几何?
-
“印度打算与中国和解,向美国发出信号”
-
“或许我们不应该问,‘为什么是杭州?’”
-
全美哗然!绝密战争计划居然这样泄漏,特朗普都懵了
-
“美国律师党投降了”
-
欧洲三国:USAID关门前先还钱!欠1500万呢,听见吱声啊…
-
“再也不买了!要给美国人上一课”
-
土耳其“乱了”,埃尔多安喊话:像个男人一样站出来
-
“不打算去美国建厂,政策多变没优势”
-
“美国完全低估中国,以后可能只有追赶的份儿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