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稻葵:首次系统严谨厘定宋明清的经济总量后,我们有了惊人发现
关键字: 李稻葵中国经济史中国明清经济总量中国经济史研究安格斯·麦迪逊 中国经济工业革命中国历史【文章来源于新财富杂志(ID:newfortune),作者:李稻葵】
1.多年兴趣,13年团队研究,勾画中国历代经济大图像
2004年,我刚刚回到清华大学经管学院工作。当时我有一个非常基本的想法,那就是,回国后的经济学研究应该以中国话题、中国视角为主,而非简单延续国外同行的研究课题和方法。而在此之前的十几年里,我对中国历史上的经济大图像非常感兴趣,回国前曾与中国社科院经济所经济史的同仁们有比较多的交往,也仔细地研读过他们所编著的明代经济史研究成果。
次年的春节前,一位来自武汉的青年学子只身闯到了清华经管,申请博士后,我们在楼道里偶遇。他叫管汉晖,是浙江大学经济学博士,武汉大学历史学学士。他说他要研究内生增长理论,这是美国学者保罗·罗默(现任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领衔的话题。听了以后,我当即提出,你不如过来跟我好好系统研究中国经济史,搞清楚我们老祖宗的经济发展情况到底如何,而不要搞所谓内生增长这个当时西方热门的话题。我开玩笑说,你干那个,撑死了就是个内生增长的“学术孙子”,因为你连罗默教授的中国高徒(当时在香港科大任教)都赶不上。
保罗·罗默资料图(图/浙报集团-东方IC)
管汉晖接受了我的建议,来清华做了博士后。但在随后大半年时间里,思想还是不通,他怀疑研究中国经济史到底有没有出息。我反复讲一个道理:今天没有人讲得清中国经济史的大图像,尽管我们许多前辈和同仁做了杰出的研究,但也大多是对单个地区或单个话题,如江南的米价波动、江南运河修浚等等,具有特别的了解。只有了解自己完整的过去,一个民族才能更好地了解自己的今天。而了解过去的基础工作,是了解这个民族过去历史上经济发展的整体情况,并进行国际比较。
思想通了,干劲就足了。接下来的两年多,汉晖酷暑洒汗、严寒裹棉,奋斗在图书馆、档案馆里,孩子升学、妻子生病,不扰初心。功夫不负有心人,明代经济总量和经济结构的时间序列算出来了,物价水平的调整算出来了,公共财政和积累算出来了。一个个令人吃惊的发现呈现出来,可谓成果累累。
汉晖博士后出站之前,碰巧我出差参加美国经济学年会,来回飞机上遇到北大经济学院专程赴美招聘人才的孙祁祥院长,我力推中国经济史研究的重要性以及汉晖的工作。北大经济学院不愧是历史底蕴雄厚,慧眼识才,很快就以讲师职位邀请汉晖加盟。
不想北大校人事处疑虑重重,说汉晖曾经在国企工作,学术生涯未能连续,如今升任北大教师,近年罕见,不便开特例。潜台词是“土博士”慎引进!为此,我带着汉晖登门拜访了经济史泰斗吴承明老先生,仔细说明了有关研究情况,吴老欣然挥豪推荐,加上其他经济史前辈如李伯重教授、萧国亮教授的大力推荐,这才解开北大领导顾虑。如今,汉晖已是北大经济学院青年骨干,国际合作频频,说明最土的就是最洋的。引进汉晖,北大经院绝对“不亏”。如今吴老已驾鹤西行,老人的恩德后人永远铭记。
2.有关中国古代经济史的几个结论
经过多年努力,如今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已经培养形成了一支中国经济史研究团队,成员除了管汉晖博士,还包括我后来带的博士伏霖(现任教于中央财大经济学院)、石锦建(现任职中国证监会研究中心)、金星晔(现任教于中央财大经济学院)等。我们系统地测算了北宋、明、清的总量GDP、经济结构、增长格局以及公共财政等相关问题。应该说,这些研究对于了解我们自身、进行历史上的中外对比起到了比较重要的作用。最近我们又和牛津大学史蒂芬·布劳德伯利(Stephen Broadberry)教授进行了合作研究,比较了历史上中外的经济发展水平,我们的研究得出了以下几个基本结论。
《雍正版耕织图》摹本(图/维基百科)
第一,中国古代的经济发展水平按当今的标准看是十分落后的。例如,我们发现按1990年美元测算,明代人均GDP约为920美元,清代约为760美元,低于改革开放后的水平。注意以上美元计价的绝对值取决于古代与现代的货币比值,在之前我们发表的一篇文章里,按照实物产量乘以当今世界物价计算,以上收入水平更低。作为推论,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人生命的经济价值,是远远低于现代人的。战争中生命牺牲的经济成本比今天低很多。
第二,从北宋初年(公元980年)到明代,中国人均GDP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上波动,清代则呈现出下降的趋势。我们的分析表明,人均GDP下降的原因,主要是人口增长速度超过资本、土地的积累速度。在将近900年的时间里,人均耕地面积持续下降,这一下降没能被粮食亩产量的上升所弥补。换言之,人均占有的土地量、劳动工具包括牲口数量是下降的,这导致劳动生产率不断降低。
第三,通过国际比较我们发现,宋代中国的生活水平世界领先,但在1300年(元朝大德四年)之前已经落后于意大利,1400年(明朝建文二年)前后被英国超过;1750年(清乾隆十五年)之前,虽然中国的部分地区和欧洲最富裕地区的生活水平相距不远,但是作为整体的中国已经落后于西欧,因而,东西方的大分流在工业革命之前已经开始了。这一发现与以上人均GDP逐渐下降的发现密切相关,也就是说,中国人均劳动生产效率的不断下降对于经济发展、国家进步而言是重要的负面因素。
- 原标题:北宋领先世界,清代落后西欧——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研究告诉我们什么?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李泠
-
前十占九!“中国机构正在主导全球芯片研究” 评论 35罗马教皇方济各去世,曾呼吁“不要害怕中国崛起” 评论 99“原来,中国早就有预判” 评论 238“MAGA巨星”唱反调,阿根廷业界:中国制造真香 评论 207特朗普喊话:俄乌别打了,一起跟美国做大生意发大财 评论 254最新闻 Hot
-
前十占九!“中国机构正在主导全球芯片研究”
-
为避免被拆分,谷歌拿中国说事
-
特朗普力挺!赫格塞思在白宫表态
-
印度对中国出手,钢铁征12%关税
-
普京:愿与乌克兰直接谈
-
罗马教皇方济各去世,曾呼吁“不要害怕中国崛起”
-
美一客机在机场发动机起火,机上300人被迫撤离
-
特朗普借关税“忽悠”日韩投资阿拉斯加巨型能源项目
-
“特朗普这是在邀请中国抢走我们的科学家,太可怕了”
-
白宫:特朗普力挺赫格塞思
-
“美国牛肉太贵,换澳牛,味道一样”
-
特朗普、普京、泽连斯基等发文哀悼
-
“原来,中国早就有预判”
-
“拜他所赐,美国变成了流氓国家”
-
“特朗普会输,但中国不会轻易给他台阶下”
-
“MAGA巨星”唱反调,阿根廷业界:中国制造真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