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伊肯贝里、米尔斯海默:早早遏制中国,到底可能吗?
【导读】 尼克松访华50周年之际,美国《外交事务》杂志再次刊出关于中美关系,特别是探讨“接触”战略的文章——《中国是美国亲自缔造的对手?美国对华政策大辩论》。
约翰·伊肯伯里、黎安友、董云裳和孙哲四位学者,在文中批评了米尔斯海默去年11月发表于《外交事务》的文章《中美不可避免的竞争》,米尔斯海默则一一回应。本文为第一部分。
【文/ 约翰·伊肯贝里 约翰·米尔斯海默 译/ 观察者网 常宜】
自由主义者真正的赌注
约翰·伊肯贝里
大多数观察人士都同意约翰·米尔斯海默(John Mearsheimer)的观点,即自由派对中国下的赌注赌输了(“不可避免的竞争”,2021年11月/12月)。米尔斯海默更进一步指出,美国与中国的交往战略是其最严重的外交政策灾难之一,而另一种战略——遏制战略——起码能阻止或至少推迟中国成为威胁。
米尔斯海默没有想到的是,美国在冷战后为了加强以其为首的自由国际秩序基础,采取了很广泛的方针,美国对中国的政策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而这一战略带来的好处远大于其代价。
在悠久而传统的秩序建立的基础上,美国推动国际体系朝着与其利益和价值观广泛一致的方向发展,促进建立自由民主的规则和机构,扩大与欧洲和东亚盟国的安全合作,并建立国际联盟,以应对人类面临的最严重的威胁。
一旦中国开始崛起,放弃这一战略将使美国不仅在全球,而且在对抗中国方面处于极其糟糕的境地。在米尔斯海默的世界里,美国的盟友和伙伴会变得更少。在不那么稳定和繁荣的全球秩序中,它将面对一个充满敌意和不满的中国——因此也更缺乏能力来建立应对21世纪的问题所需的合作关系。
自由秩序的胜利
随着苏联解体,有潜力取代美国所主导的自由秩序的最后一个大国突然消失,各国纷纷吵嚷着加入自由世界。民主国家的比例增加了一倍多,从20世纪80年代初的不到30%上升到21世纪头十年的近60%。北约和欧盟的成员范围扩大了。区域自由贸易协定激增,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成立。
美国领导着一个不断扩大的全球体系,这个体系正在创造比以往任何时代都更多的财富、安全和社会公正的曙光。这是自由派的最大赌注,也是世界历史性的胜利。美国官员显然希望中国成为这一不断扩大的秩序的利益攸关方,但这从来不是主要目的。更重要的目标是建立一个由美国及其盟友主导的自由主义国际秩序。
米尔斯海默所提供的用来对抗中国的现实主义指南,根本没有看到、解释或认可这一成就。当冷战结束时,米尔斯海默和其他主要的现实主义者认为,美国领导的联盟体系将要瓦解。
“苏联的威胁提供了维系北约的粘合剂,”米尔斯海默在1990年的《大西洋月刊》中评论道,“如果没有这种进攻性的威胁,美国很可能放弃欧洲大陆;它领导了四十年的防御联盟很可能会解体,结束维持欧洲45年和平的两极秩序。”但在欧洲和东亚,情况恰恰相反。苏联的威胁消失了,美国的同盟体系却依然存在,自由民主国家之间的团结也加深了。
冷战结束30年之后,包括米尔斯海默在内的许多现实主义者再次对美国的联盟提出质疑,并打着“离岸制衡”的旗号,主张减少美国在世界范围内建立的安全保障。在他们看来,华盛顿应该专注于保卫西半球,同时在保护欧洲和东亚盟友方面要发挥更有限的、后备性的作用。
但是,美国的紧缩政策肯定会促使中国和俄罗斯扩大其势力范围,预示着现实世界的回归,这种逻辑是多么的熟悉而悲惨。随着中国变得更加强大,每个人都应该庆幸美国没有遵循米尔斯海默的现实主义剧本。
“自由主义的胜利”,图中将“民主国家”定义为自由主义+选举的“民主政体”,图片来源:见水印
遏制+接触的战略
米尔斯海默也没有意识到美国的对华战略不仅仅是接触。在冷战结束后的几届政府中,美国的确寻求将中国拉入全球秩序。毕竟,中国早已经在里面了——它是联合国安理会(UN Security Council)的成员,也是许多其他地区和全球机构的成员之一,包括从1992年开始的《核不扩散条约》(Nuclear Nonproliferation Treaty)。但是,美国的这一战略还有两个组成部分。
首先,华盛顿通过在东亚建立一个活跃和深化的联盟体系,来制衡中国的力量。克林顿政府恢复了美日同盟,并将安全条约重新定位为维稳力量,这无疑是冷战后美国外交政策的伟大成就之一。
在1995年的一篇文章中,当时在五角大楼任职并反映克林顿政府思想的政治学家约瑟夫·奈(Joseph Nye)注意到了“中国力量的崛起”,并提出了美国在东亚“深度接触”的战略。冷战结束后,美国是否会继续留在该地区,或继续通过其部队的前沿部署在该地区提供安全保障,这一点并不十分明显。但事实证明,深度接触政策直到今天仍是美国战略的核心。
美国战略的第二部分是在更广阔的亚太地区加强地区机构的力量。华盛顿超越了东亚的传统边界,与澳大利亚、印度和美洲合作,加强了亚太的安全和经济架构。这个想法在于,扩大地区范围将增强其开放性,减少由中国主导的可能。
考虑到这一系列措施,上世纪90年代的许多观察家——包括许多中国人——将美国的对华政策称为“遏制与接触”的混合体,也就不足为奇了。
美国对华战略的主要失败在于让中国融入自由资本主义体系之前没有提出相应的条件。在冷战期间,自由主义秩序像一个俱乐部,一种互助社会,成员们遵循自由民主原则,以换取进入西方导向的贸易和安全体系。
冷战结束后,这种条件逻辑崩溃了。自由主义秩序变得更像一个购物商场,各国可以挑挑拣拣,想买什么买什么。中国加入了秩序的一部分并从中受益,例如获得了有利的贸易条件,但忽视了其他方面的承诺。
米尔斯海默写道:“美国领导人应该制定一项新的双边贸易协定,对中国施加更严厉的条款。”但实现这种条件的前提则需要一个强大而统一的自由秩序——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各国维持着分裂和竞争的状态。
米尔斯海默认为,除了在贸易上对中国提出更多要求之外,美国还应该有更激进的追求:建立一个旨在系统性地限制中国经济增长和实力的冷战后大战略。在他构想的与现实完全相悖的历史中,美国竭力让中国留在弱小、贫穷和边缘化的状态。但是,这种方案是否可取,甚至是否有可能实现,我们仍然存疑。
首先,美国大众不太可能支持这种向中国施压的战略。大多数美国人会认为这项政策在政治上具有冒犯性和不道德性。许多人也会想知道,中国到底造成了什么样的威胁,以至于要实行这种不自由的现实政治。
即使是当时的现实主义者也并不相信中国会成为未来的竞争对手。例如,1992年,一份由国防部长迪克·切尼(Dick Cheney)的顾问撰写并泄露给媒体的典型现实主义报告认为,美国在新时代的使命是确保欧洲或亚洲不会出现任何与其竞争的超级大国,但它将德国和日本,而不是中国,认定为未来美国领导地位的潜在挑战者。
美国人当年砸的是日本车,图片来源:News4报道视频截图
标签 中美关系- 原标题:华盛顿对华战略的争论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陈轩甫 
-
乌克兰总统宣布已签署特殊时期征召预备役人员法令
2022-02-23 08:24 乌克兰之殇 -
俄联邦委员会批准总统在境外动用武装力量
2022-02-23 08:24 -
日本驻华使馆一名外交人员从事与其身份不符活动,被调查询问
2022-02-23 08:10 中日关系 -
白宫宣布取消拜登与普京会晤
2022-02-23 07:55 乌克兰之殇 -
美新增确诊11.3万例、死亡2939例
2022-02-23 07:48 新冠肺炎抗疫战 -
美法取消同俄外长的会晤
2022-02-23 07:41 乌克兰之殇 -
韩总理:韩中之间最根本的信任和合作并未动摇
2022-02-23 06:50 三八线之南 -
普京:坚决反对乌克兰加入北约
2022-02-23 06:50 乌克兰之殇 -
俄罗斯决定撤回驻乌克兰外交机构人员
2022-02-23 06:42 乌克兰之殇 -
俄外长质疑乌克兰主权权利
2022-02-22 22:58 -
遭指控“欲恢复俄罗斯帝国边界”,普京回应
2022-02-22 22:12 俄罗斯之声 -
这都能卖?!
2022-02-22 21:37 -
英国欧盟同时公布首轮对俄制裁
2022-02-22 21:04 乌克兰之殇 -
-
德国暂停“北溪2号”项目评审程序
2022-02-22 20:29 乌克兰之殇 -
乌克兰召回驻俄临时代办
2022-02-22 20:27 乌克兰之殇 -
前欧洲议会议员:乌克兰今天如此分裂,欧盟要负责
2022-02-22 19:52 乌克兰之殇 -
武契奇:普京决定后,塞尔维亚政治压力空前
2022-02-22 19:40 乌克兰之殇 -
-
拉夫罗夫呼吁其他国家承认乌东两地
2022-02-22 18:30 乌克兰之殇
相关推荐 -
真急了!“白宫拟成立涉华关税应急工作组” 评论 79这场贸易战,美国就是个“纸老虎” 评论 79特朗普也直说了:不行,就放弃 评论 232特朗普“先眨眼”:很多人催我,期待和中国谈成 评论 239“英伟达很急:别再卡了,中国自研芯片已突围” 评论 147最新闻 Hot
-
真急了!“白宫拟成立涉华关税应急工作组”
-
黄仁勋访华盼继续合作,特朗普回应
-
中国男子在TikTok“神评”美国关税,米尔斯海默秒答:赞同
-
“内地电影票房过亿那一刻,香港电影就被颠覆了”
-
美国税局代理局长刚上任三天就被免,“贝森特抱怨他是马斯克的人”
-
特朗普也直说了:不行,就放弃
-
“中国深知‘广场协议’是致命的,特朗普别想了”
-
“中国稀土,关乎美国人生死”
-
美军高官着急:中国速度太快了,是美国3倍
-
德银:中国客户减持美债,转头买欧洲资产
-
美国对中国再下黑手,“黄仁勋道出最大担忧…”
-
跟特朗普谈,拿中国当筹码?英财相:蠢死了
-
加总理扬言:除了中美,还有其他人
-
美方将不再斡旋?梅德韦杰夫喊话欧盟:学着点
-
特朗普“先眨眼”:很多人催我,期待和中国谈成
-
“英伟达很急:别再卡了,中国自研芯片已突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