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红色枪骑兵:日本主流文化为什么不愿承认南京大屠杀
关键字: 日本右翼南京大屠杀微观历史宏观历史侵略战争国家公祭日日本人历史观日本主流文化【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红色枪骑兵】
今天是2018年12月13日,也是第五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铭记,不只是民族的悲怆,还有落后必亡的训诫。那么,当年给我们造成国难的一衣带水的邻居,他们对那段历史有过彻底的反省吗?
中国人大概可以理解日本右翼分子为何在历史问题上胡搅蛮缠:处于立场,或者是利益。有些政治家自己就是甲级战犯的后代和事业继承者,一些大财团曾经发过战争财。每当这个时候,也有一些心怀善意的先生们告诉我们:日本的主流社会是爱好和平的,是善良的。比方说吧,日本的大部分教科书中,都客观陈述了侵华战争的。
但是,恐怕这样的解释未必能够让中国民众感到宽慰,没准还徒增不满和愤懑。
如果日本的主流社会真的客观看待侵华战争,如果日本的主流社会真的爱好和平又心怀善意,那么他们对于这样惨绝人寰的悲剧,不可能不会有所触动,那么应该会有很多的日本普通民众自发地表达出对于侵华战争受难者的同情和遗憾,应该会有很多日本普通民众自发地表达出对侵略战争的歉意和反思。那么尽管有日本右翼势力的阻挠,日本普通民众的善意应该是能够被中国人民感受到的。
但现实是如何呢?
在有关南京大屠杀的舆论场上,日本的主流文化是缺席的。日本“爱好和平,心怀善意,尊重人权和普世价值”的主流文化并没有在这个问题上发出强有力的声音。在中国人看来,日本人主流文化的表态,即便是出于良知,也总显得隔靴搔痒,含糊其辞。
是什么导致了这样的结果?日本人的历史认识在什么地方出了问题呢?
日本人的历史认识存在两大问题:
1. 虚无化
2. 碎片化
虚无化和碎片化是相辅相成的:微观上的碎片化,造成了宏观上的虚无化,理论上的虚无化又促进了具体认识上的碎片化。
要解释什么是虚无化和碎片化,首先需要一个合适的反例,一个标准答案:
“日本天皇制法西斯主义者,给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民,尤其是给亚洲人民带来了无可估计的灾难和损失,日本天皇制法西斯主义者杀害了数百万的中国人,菲律宾人和亚洲其他各国人民;烧光了他们的房子,村庄和市镇;掠夺了他们的财产,富源和领土;破坏了他们的独立,自由和幸福;南京大屠杀和日军在马尼拉的暴行,只不过是天皇制法西斯主义者在全中国,越南,泰国,缅甸,马来亚,印度尼西亚及菲律宾所犯的无数暴行、掠夺和迫害的典型实例而已。
我们日本人民,也由于本国统治阶级的专制和从事非正义的战争,被投入了历史上空前的痛苦深渊,最后甚至连民族的独立都被剥夺了。”
——井上清《战后日本》
这个答案对于日本侵略战争的宏观性质下了清楚的定义:总的来说这是一场非正义的侵略战争,给亚洲人民,也包括日本人民造成了苦难。对于整体和局部也给出了一致的解释:日本侵略者的种种罪恶罄竹难书,而这些分散的,局部的行为组成了日本整个的非正义的侵略行为。
然而井上清在日本,被归类为“极左史学家”,虽然由于他治学严谨,造诣很高,当了京都大学的名誉教授,但是他的理论与大多数日本人的思维方式不能相容。
要概括说明大多数的群众如何看待南京大屠杀和侵略历史是很困难的,不过我们可以找一个日本普通人的认识上限:NHK。
NHK被右翼批判为“日奸媒体”,要论反思二战的纪录片,他们拍的最多,而且还勇于涉及“731部队”等敏感问题。
即使在被认为是有良心的主流媒体如NHK的认识中,“满洲事变”、“中国事变”、与“太平洋战争”也是存在脱节的。反思和批判,大多停止在对少数“关键的转折点”和少数“发动战争责任者”的批判上,而“战争的过程”和“战争的执行者”则被隐去了。仿佛战争一旦爆发,破坏就在所难免,而战争中的暴行也就变成了不可避免的了。
发动战争是罪恶,但执行战争却成了可以理解的行为,少数决定战争爆发的人可以说是罪人,但在战争中倒行逆施的人却被洗白了。
虽然一部分日本历史学家提出了“十五年战争”的概念,并且试图将日本的侵略战争进行系统构建,但普通民众的思维却依然倾向于对战争中孤立的各个事件做个别的解释。
这也证明:并不是没有人教民众正确的观点,而是民众中没有接受正确观点的思想基础。
叙述一旦散落,系统无法建立,总体的性质也就变得模糊不清了:既然只有几件事,几个人是坏的,大多数事,大多数人是稀里糊涂的,而且还有几件事,几个人是好的(十五年战争期间日本人里面总有那么几个好的,或者是不太坏的吧!)。这样一来,将“十五年战争”定为“非正义的侵略战争”就显得“唐突”,“武断”了。
而要以这样一个“非正义的侵略战争”的理由,将战犯加以惩办,也显得“过分”了。控诉战争整体是可以的,但不加区别地控诉战争中的每个侵略者个体则无法接受,中国人一旦提起日军暴行,便忍不住得到几句回嘴:“你们中国的政府军当时也不是好人”或者“你们中国人当时也杀了无辜的日本人”之类。言下之意不管侵略者还是被侵略者,双方都是一路货,坏的不是日本军队,而是战争本身。
这种战争观念的差别,在各个方面都体现出来,其中一个具体问题就是,日本人经常提出“探讨”南京大屠杀的“真实死难人数”,而中国人总是一口咬定国际法庭的结论“遇难者三十万”。
为什么中国人无法忍受这种“探讨”?因为日本人既然在事件的性质上犯含糊,那么在程度上进行探讨,就有将性质的含糊属性增大的可能。如果说南京大屠杀的罪恶是因为杀了30万人,那么如果杀了20万人,罪恶是不是就减少了呢?或者如果杀了10万人,罪恶是不是就更少了呢?
甚至更细思恐极一些:如果说南京大屠杀死的人是死于原子弹的人数的两倍,得出结论说日军比投下原子弹的美军更可恶,那么如果南京大屠杀的实际死亡人数比死于原子弹的人数要少,是不是就可以说美军是更加可恶的犯罪集团呢?
我们都知道并非如此:南京大屠杀之所以罪恶,不仅仅是因为他是暴行,而且是因为他是侵略者为了压服被侵略的民族而施行的暴行。原子弹的爆炸当然也造成了无辜者(或多或少有一些)的死伤,但这是为了让侵略者低头伏法所进行的战略攻击,所以两者从性质上就不同。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武守哲
- 最后更新: 2018-12-13 16:05:01
-
在中国,不管官多大学问多好,都不该忘记自己来自人民
2018-12-11 08:05 改开40周年 -
尘封百年,甲午海战沉船致远舰设计图在英国重见天日
2018-12-10 19:59 考古 -
直播:今天我们该如何纪念“三大战役”
2018-12-09 12:14 观天下讲坛 -
即使在最穷的中国面前,英国人也摔了跤,美国人也碰了壁
2018-11-30 07:10 改开40周年 -
唐代公主谁也没见过,怎么知道复原得准不准确?
2018-11-22 07:44 -
有些人一讲改革开放,就是自由化、私有化、市场化
2018-11-21 08:18 改开40周年 -
当年我们羡慕别人家家有冰箱,今天我们造给全世界
2018-11-19 08:38 改开40周年 -
疑似抗日英烈头颅现身日军老照片 日军曾“屠村”
2018-11-19 07:33 -
爱因斯坦亲笔信3.2万美元成交 信中成功预言德国未来
2018-11-15 17:21 德意志 -
埃及发现几十具“木乃猫”,真·喵星人占领评论区
2018-11-13 20:44 考古 -
“10人里有1人愿回中国,我们就成功了”
2018-11-02 06:58 改开40周年 -
当年中国没钱,但有胆子“杀出一条血路”
2018-10-30 07:28 改开40周年 -
佟麟阁:誓与卢沟桥共存亡
2018-10-25 10:40 捍卫英雄 -
发现最古老完整沉船:距今2400年、保存完好
2018-10-23 15:23 考古 -
既然要研究民国政治史,又在躲藏什么?
2018-10-13 16:07 -
《国家宝藏》第二季要来了!又有哪些文物亮相?
2018-10-11 07:55 综艺政治 -
习近平谈抗战:牢记历史是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2018-09-19 10:25 抗战胜利70周年 -
疑似被盗佛首现身苏富比 龙门石窟研究院回应
2018-09-18 07:20 考古 -
疑似龙门石窟佛首被拍卖 苏富比:与物主商讨后撤拍
2018-09-14 15:20 考古 -
南非洞穴出土迄今最古老画作 距今约7.3万年
2018-09-14 08:10
相关推荐 -
特朗普也直说了:不行,就放弃 评论 127特朗普“先眨眼”:很多人催我,期待和中国谈成 评论 202“英伟达很急:别再卡了,中国自研芯片已突围” 评论 135“痛苦!关税战被中方拿捏,美国只能二选一” 评论 90“中国人很团结,就连亲美人士都认为必须对抗美国” 评论 209最新闻 Hot
-
特朗普也直说了:不行,就放弃
-
“中国稀土,关乎美国人生死”
-
美国对中国再下黑手,“黄仁勋道出最大担忧…”
-
跟特朗普谈,拿中国当筹码?英财相:蠢死了
-
加总理扬言:除了中美,还有其他人
-
美方将不再斡旋?梅德韦杰夫喊话欧盟:学着点
-
特朗普“先眨眼”:很多人催我,期待和中国谈成
-
“英伟达很急:别再卡了,中国自研芯片已突围”
-
印尼让步了
-
“痛苦!关税战被中方拿捏,美国只能二选一”
-
西藏日喀则市原副市长张云宝被查,长期在水利系统工作
-
轮胎高速路上狂奔后滚进服务区致人死亡,重庆警方通报
-
中国在智利合建天文台项目,美国又伸黑手
-
哈佛一下子更有钱了
-
“再没进展,我们就撤”
-
“正事不干杂事一堆,特朗普让美国科研机构‘彻底崩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