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郭树清:曲折与希望——东欧苏联旅行纪实
关键字: 郭树清银监会郭树清履历郭树清银监会主席郭树清山东省长郭树清游记【继2月23日媒体报道郭树清或将出任银监会主席的消息后,这位焦点人物便引发刷屏之势,其以往操刀金融改革的政绩也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
上世纪80年代末正值苏东剧变的前夜,时任中国社科院马列所助理研究员的郭树清,利用从英国访学回国的机会,对民主德国、匈牙利、南斯拉夫和苏联四国进行了实地探访。他在1987年发表的长达万字的游记中,分别描绘了四国的社会情况和经济改革状况,让人深感剧变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紧张感。文中提到的一些情况,如“中国经济改革的最大危险可能是在进入或停留在一种间接的或非中央直接控制的行政协调模式”在今天看来仍颇具现实意义。观察者网特此刊发游记全文,以飨读者。】
郭树清
从西德进入东欧后高速公路突然变得狭窄起来。但车辆减少,汽车的速度反而加快了,大雨使路面上泛起白烟——1987年8月3日,我终于踏上东欧的土地,实现了多年的梦想。在随后的四个星期的旅行中,莫名其妙的矛盾和困惑紧紧纠缠着我,一切好像是在预料之中,一切又好像是在预料之外。我庆幸自己是一个普通的游客,因而能够走到任何一个对外国人开放的角落。所见所闻自然零散而且片面,但因其是亲身体验,又显得生动、具体和富有力量。
民主德国:德国没有“童话”
按照朋友的建议,我们先去西柏林。从英国过来,西柏林显得没有什么新鲜之处,就城市建筑而言多少还有点破旧之感。次日,我们从西柏林乘地铁到东柏林——民主德国的首都。
根据官方估计,民主德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接近发达国家水平,劳动生产率超过英国和意大利。1963年曾提出“计划和管理国民经济的新经济体制”的基本原则和指导方针,是60年代东欧改革中动手最早的国家。分散化导致经济混乱,加之外来压力增强,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全面恢复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体制。从那时以来,只谈完善,不提改革。西方经济学家认为,它的现行经济体制是改进了的传统模式。经济近十年来似乎不错。这个事实提出一个尖锐的问题:如何解释传统体制的合理性和经济改革的必要性?西方研究东欧经济改革的专家们一时也无像样的分析论证。
然而,现实对我的这些知识和了解简直是一个嘲弄,出国以来我第一次在东柏林感到如此强烈的心灵震撼。即使一年前从中国到英国时也没有这种感觉,因为差别是意料之中的。之所以震撼,恐怕还和这一事实有很大关系:民主德国、联邦德国本是同一民族,东柏林、西柏林本是同一座城市。
城市建筑,除少数门面之地外,比西柏林破旧得多,环境卫生也很差。马路街道平淡得出奇。市场、商店的货物品种、色彩和样式,都显得单调平庸,缺少变化,尽管多数商品价格还便宜。如有什么新鲜物品(特别是进口商品),要么价格高的无人问津,要么柜台前就排起长龙。奶制品和肉制品都有出售,但是品种质量无法和西欧相比。我们买到了巧克力,但一口下去,竟然撕出一团羊毛。香肠则又咸又硬。买到一条高级香烟(据说是民主德国最好的),但包装不如中国的一般香烟。在一家中档餐馆进餐,菜单上看到“牛排”,叫了一个,得到的回答是“牛排无货,要不要换成猪排?”猪排很不新鲜,但邻桌一个12岁左右的小朋友却比我更感兴趣。他的目光紧紧地盯着我的盘子,以致于他的母亲不得不从包里拿出一块巧克力糖果,这也无济于事。他的母亲只好匆匆喝完杯中的饮料,起身带他离去。
人们都知道民主德国机电工业发达。很遗憾,我没有机会去工厂参观。但我们乘坐的火车和汽车都显得非常原始和落后。马路上也有不少小汽车,样式统一,没有光泽,个个喷吐出团团黑烟。我知道这样的汽车在西欧是不允许开的。出租汽车能够看见,但却是坐不上的。
汇率不是根据购买力平价确定的。但是黑市汇率高过官价七八倍,大概是人民实际生活水平差距的一种标志。看到印有马克思、恩格斯头像的粉红色民主德国马克,在西柏林银行和东柏林的车站、墙角被人廉价拍卖。不能说不是一种强烈的刺激。
更糟糕的是,街上的行人一律面无表情。大家似乎都若有所思,又似乎若无所思。然而没有人不遵守交通规则,这一点比英国要好一些。我们问路,总是能得到礼貌的回答。德国人不愧是有纪律有教养的民族。
不应该从这些表面现象引出过多的结论。但是,人民生活水平与统计数字所显示的经济发展水平,显然是极不相称的。1976-1980年,1981年-1985年,这个国家的净物质产值年平均增长率分别是4.1%和4.5%,而同期匈牙利的数字分别是2.8%和1.4%。南斯拉夫则处于停滞或下降的状态。而且,后两个国家一直在忍受着通货膨胀的折磨。据此对比,东西方都会有人赞成这样的话:“经济改革不是出路。小改小问题,大改大问题,不改反倒没问题”然而,后来的考察表明,匈牙利和南斯拉夫的经济社会发展,在许多方面超过了民主德国。特别是人民生活水平恐怕更高一些,至少就市场消费品供应而言是如此。
民主德国当局对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浪潮很有点不以为然。据说他们自认为是“最成功的社会主义样板”。这颇有点我们当年夜郎自大的劲头。民主德国经济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的、相对而言比较高的增长速度,恐怕与以下因素有密切关系:(1)联邦德国的存在,使得民主德国始终在特殊的压力之下,这会产生特殊效应,加速经济增长。(2)民主德国与苏联分工合作较好,经济专业化程度也高。(3)联邦德国在技术和贸易上大力扶持民主德国。(4)国内经济政策特别重视“加速技术进步”战略。(5)集中计划体制得到最大限度的完善和强化,因而也最大限度地利用了其长处。民主德国之所以不接受改革,可能也与这些因素有关。面对日益激烈的内外局面,民主德国能否继续沿着以往的道路走下去,恐怖也是值得怀疑的。
诚然,并非宣布改革或者着手改革就能很快解决全部问题。恰恰相反,改革中还有一系列麻烦和困难,处理不当,还会出大的乱子。有些国家的改革政策协调注意得不够,没改革的国家可能还做得好一点,例如民主德国在结构和技术进步方面颇有一些成就。然而,民主德国并没有创造出不改革而获得经济快速增长的奇迹。
- 原标题:曲折与希望——东欧苏联旅行纪实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马密坤
-
真急了!“白宫拟成立涉华关税应急工作组” 评论 79这场贸易战,美国就是个“纸老虎” 评论 79特朗普也直说了:不行,就放弃 评论 232特朗普“先眨眼”:很多人催我,期待和中国谈成 评论 239“英伟达很急:别再卡了,中国自研芯片已突围” 评论 147最新闻 Hot
-
真急了!“白宫拟成立涉华关税应急工作组”
-
黄仁勋访华盼继续合作,特朗普回应
-
中国男子在TikTok“神评”美国关税,米尔斯海默秒答:赞同
-
“内地电影票房过亿那一刻,香港电影就被颠覆了”
-
美国税局代理局长刚上任三天就被免,“贝森特抱怨他是马斯克的人”
-
特朗普也直说了:不行,就放弃
-
“中国深知‘广场协议’是致命的,特朗普别想了”
-
“中国稀土,关乎美国人生死”
-
美军高官着急:中国速度太快了,是美国3倍
-
德银:中国客户减持美债,转头买欧洲资产
-
美国对中国再下黑手,“黄仁勋道出最大担忧…”
-
跟特朗普谈,拿中国当筹码?英财相:蠢死了
-
加总理扬言:除了中美,还有其他人
-
美方将不再斡旋?梅德韦杰夫喊话欧盟:学着点
-
特朗普“先眨眼”:很多人催我,期待和中国谈成
-
“英伟达很急:别再卡了,中国自研芯片已突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