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郭亮:李雪莲上访,能拦到首长是少数例外
关键字: 我不是潘金莲冯小刚范冰冰李雪莲上访李雪莲假离婚【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郭亮】
电影《我不是潘金莲》以黑色幽默的方式讲述了一个南方农村妇女李雪莲通过信访将县、市、省三级政府搅得鸡犬不宁的故事。按照常理,一个并不正当的信访理由、一个没有多少文化的农村妇女不可能有这么大的能耐。
更何况,在大众印象中,当前的地方政府是集强权和强势于一身,怎么会在此时如此脆弱?然而,看似荒诞和幽默的故事实则是一副当代的“官场现形记”,弱女子和地方官僚体系的戏剧化碰撞演绎出的是当前中国社会无比真实的政治运作逻辑和政治生态。
《我不是潘金莲》中的李雪莲
李雪莲的“冤屈”:法律排斥与政治吸纳
一切从李雪莲上访的最初诉求开始。她为了多分到单位的一间房决定与丈夫假离婚,没想到假戏真做,丈夫秦玉河在离婚后很快就和其他女人结婚。李雪莲拿着真的离婚证找到法官,要求法官判定他们之前的离婚是假离婚,之后再和丈夫进行真离婚。
从实质公正的角度看,他们之前的离婚确实是假的。但是,从法律的程序上看,他们的离婚却符合所有的程序要件,是法律意义上的真离婚。为此,法院无法受理这一荒唐的诉讼请求,李雪莲的要求被挡在了法律的大门之外。
李雪莲感受到了莫大的冤屈:明明是假离婚怎么成了真离婚?面对心中的冤屈,李雪莲认为“你们不让我告状,是让我继续含冤”。从围堵法院院长,到拿着“冤”字跪拦县长史为民的轿车,再到市政府门口告状,李雪莲开始了一级一级的信访。而且,上访的对象已经从自己的前夫——这一个人变成了庭长、院长、县长以及市长等不为自己伸冤的多人。不仅如此,上访的诉求也在增多,不只是要求宣判自己和前夫的离婚为假离婚,还要证明自己不是潘金莲。
《我不是潘金莲》剧情
之前的上访都是发生在地方,随着李雪莲进京,上访的性质开始发生变化。通过同乡在酒店做厨师的机会,李雪莲成功地拦截了欲前往人大代表所在地审议政府工作报告的北京首长。在得知情况后,首长震怒了,因为这个时候,李雪莲诉求的正当与否已经不再重要,各级官员在这一过程中暴露出的无能和政治冷漠才是问题的关键。
“群众利益无小事”,在党的意识形态和长期教育中,无论哪一级组织哪一个党员干部都不能对普通群众的要求置之不理或者无所作为。由于政治上的不合格,这些地方政府官员最终被省里停职罢官。虽然这种处理只是部分地满足了李雪莲的上访诉求,但是与冷漠的、封闭的法律系统相比,政治系统最终被证明是开放的、充满温暖的,李雪莲的诉求终于在最高层的政治中得到了回应。
从后果上看,政治系统的这种回应无疑会强化信访者“中央是好人,地方全是坏人“的固有印象。他们的上访实践证明:只有更高级的政治领导人才关心自己的疾苦。而且,只要自己的诉求上升到足够高的政治高度,诉求本身就有被满足的希望。
从现实来看,大量的信访活动聚焦在省会和首都,信访者所要努力的正是要获得首长的重视。这种激励模式使得越来越多原本属于法律系统解决的问题被导引到了政治系统,具有戏剧性的李雪莲的故事其实是今天发生在中国大地上真实且普遍的社会事实。
- 原标题:李雪莲的“冤屈”与德治的传统 ——《我不是潘金莲》的荒诞与真实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马密坤
-
这场贸易战,美国就是个“纸老虎” 评论 20特朗普也直说了:不行,就放弃 评论 216特朗普“先眨眼”:很多人催我,期待和中国谈成 评论 217“英伟达很急:别再卡了,中国自研芯片已突围” 评论 144“痛苦!关税战被中方拿捏,美国只能二选一” 评论 99最新闻 Hot
-
特朗普也直说了:不行,就放弃
-
“中国深知‘广场协议’是致命的,特朗普别想了”
-
“中国稀土,关乎美国人生死”
-
美军高官着急:中国速度太快了,是美国3倍
-
德银:中国客户减持美债,转头买欧洲资产
-
美国对中国再下黑手,“黄仁勋道出最大担忧…”
-
跟特朗普谈,拿中国当筹码?英财相:蠢死了
-
加总理扬言:除了中美,还有其他人
-
美方将不再斡旋?梅德韦杰夫喊话欧盟:学着点
-
特朗普“先眨眼”:很多人催我,期待和中国谈成
-
“英伟达很急:别再卡了,中国自研芯片已突围”
-
印尼让步了
-
“痛苦!关税战被中方拿捏,美国只能二选一”
-
西藏日喀则市原副市长张云宝被查,长期在水利系统工作
-
轮胎高速路上狂奔后滚进服务区致人死亡,重庆警方通报
-
中国在智利合建天文台项目,美国又伸黑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