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凯赛生物定增背后,绑定招商局产业链资源是核心
最后更新: 2024-01-29 18:00:01(文/张志峰 编辑/马媛媛)限制合成生物学领域企业发展的往往并非技术研发,而在于更加丰富的上下游产业资源层面。
日前,凯赛生物的定增方案获得了交易所受理,被认为对于公司的产能上量和下游销售都有举足轻重的意义,进而可能大幅增厚公司未来几年的业绩。
在资本市场看来,近两年凯赛生物的股价一直在底部盘整,一是由于大盘和行业走势较弱,二是公司业绩承压。
因此,从业绩基本面方面考量,凯赛生物对于此次定增方案寄予厚望。
公开资料显示,所有的增发(无论是定向增发还是公开增发),都是扩大股本、短期内稀释中小股东的股权的。如果未来业绩大幅增长,未来EPS高于当下的EPS,中小股东权益实际是增厚的,那么就是赚到了;如果未来EPS更低了,那显然就不合算。
对于凯赛生物而言,其向上海曜修定增募资不超66亿元,扣除相关发行费用后,拟全部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及偿还贷款。
但事实上,截至2023年9月30日,公司账上的货币资金为58.20亿元,并不缺流动性资金。
“既然‘有钱’,为何还要募资?”成了资本市场最大疑问。
对此,申报稿中解释称:综合考虑公司可自由支配资金余额、未来三年预计自身经营利润积累及各项资金需求安排等,公司未来三年总体资金缺口为112.24亿元。
行业人士认为,这还只是一个保守估计,没有考虑未来三年新增产能释放带来的经营性流动资产和负债项目结构变动的情况。因此,募资不超66亿元是具有合理性的,有助于缓解公司经营发展过程中对流动资金需求的压力。
另一方面,本次增发不是面向不特定对象,而是面向上海曜修这一特定对象。
上海曜修不是“外人”。
根据相关交易安排,未来,CIB将持有上海曜修50.9995%的份额,招商局集团将持有上海曜修48.9995%的份额。公司的实际控制人仍为XIUCAI LIU(刘修才)家庭,同时还引入了央企实业巨头招商局集团。
换言之,本次定增的资金来源全部来源于招商局集团,所谓“背靠大树好乘凉”,就是此理。
招商局集团系中央直接管理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实力之雄厚自然无须多言。作为产业资本,其举措必然是处于中长期视角的,足以打消“套利”的顾虑。
上海曜修承诺,本次发行完成后36个月内不减持,此承诺同样适用于招商局集团。
同时可得出结论:此次定增并不会稀释中小股东的权益,反而预示了公司的前景会很好。目前公司股价在历史最低位盘整,安全边际不言而喻,未来向上的空间远大于向下的空间。
值得一提的是,招商局除了为凯赛生物提供后者亟需的资金,满足业务发展的需求,还带来了庞大的产业链资源,能加速公司生物基聚酰胺的应用开发与推广。
2023年6月凯赛生物与招商局签署的《业务合作协议》显示,招商局将尽最大的商业努力推广和落实凯赛生物基聚酰胺产品的使用,保障落实前三年“1-8-20 目标”(招商局采购并使用凯赛生物的产品中生物基聚酰胺树脂的量于2023、2024和2025年分别为不低于1万吨、8万吨和20万吨)。
据调研反馈,目前双方正在组织有高层参加的团队认真落实1-8-20计划。这意味着,公司的生物基聚酰胺在未来几年的增长极具确定性这也必然体现到业绩上来。
招商局对于进入绿色制造和使用绿色产品有明确的需求,根据招商局于2023年10月份发布的《可持续发展融资框架》,该框架中纳入的可持续发展项目契合了多项具有影响力的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UNSDGs),其中不乏技术前沿性领域和创新性范畴的细分项目,例如合成生物技术项目,可见生物制造在其当前发展部署中处于战略高位。
而凯赛生物的生物制造技术在基础材料制造领域可有效降低碳排放,公司布局的100万吨生物基聚酰胺项目,已在运输、建筑、光伏边框、断桥铝等领域与下游接触,可应用于招商局下属多个实业板块,二者可以发挥产业链上的协同效应。2021年乌苏工厂聚酰胺产能投产以来,生产销售承压,与招商局合作有望进一步加速聚酰胺生产应用。
此外,根据麦肯锡的数据,原则上全球经济物质投入中的60%可由生物产生,加之其生产过程绿色、条件温和、原材料取得便利,有望做到零碳甚至负碳,未来发展空间非常广阔。根据Markets&Markets数据,2021年全球合成生物学市场规模达95亿美元,该机构预计2026年达到307亿美元,对应2021-2026年CAGR为26.5%。
去年,国家发改委印发《“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多次提及合成生物学。上海、杭州、常州、合肥、深圳等地密集出台促进合成生物创新发展的政策文件,在这一高端制造未来产业上加速布局。
由此可见,招商局与凯赛生物的全方位合作,既是基于双方需求的落地,更是看好公司的合成生物学技术的竞争优势和长期前景。
实际上类似战略合作并不罕见,比如盛新锂能引入比亚迪作为战略投资者,其在2022年底资产负债率为29.48%,整体资产情况良好情况下启动定增引战,亦是考虑双方将在原材料购销和加工、技术合作交流及产业链资源协同等领域开展长期合作。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看,这次定增绝非简单的财务投资,而是凯赛与大型央企集团的深度融合,是一次不可多得的历史性机遇,也是引爆公司业绩、推动公司长期价值增长的核心抓手。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标签 凯赛生物- 责任编辑: 张志峰 
-
中国恒大清盘,行业人士:不影响购房者权利
2024-01-29 15:01 观网财经-房产 -
地方两会| 深圳政协委员王国彬:建议央地联动促进家居消费
2024-01-29 11:39 观网财经-消费 -
搅动心血管赛道“池水”,迈瑞医疗外延式收购锚定惠泰医疗控制权
2024-01-29 10:16 -
原材料价格走高,海外需求火热,钛白粉行业开启年内首轮涨价潮
2024-01-26 19:44 中企出海 -
中国与新加坡签署互免签证协定:旅游产业链迎来新机遇
2024-01-26 19:44 观网财经-消费 -
2023年各城租房供应提升超40%,保障性租赁住房进入爆发期
2024-01-26 17:58 观网财经-房产 -
关停美妆品牌AUBE,花王继续收缩
2024-01-26 16:42 观网财经-消费 -
宁德时代,困于“七年之痒”
2024-01-26 14:18 -
因售卖一款不能装沸水的热水袋,Burberry冲上热搜
2024-01-25 17:49 观网财经-消费 -
2023年业绩有望翻倍增长,金智科技抢抓“双碳”机遇
2024-01-25 13:57 -
地方两会| 上海人大代表柴琇:要让奶酪成为上海新名片
2024-01-24 19:37 观网财经-消费 -
地方两会| 上海政协委员丁祖昱:建议交房再办贷款或付尾款
2024-01-24 15:33 观网财经-房产 -
3毛钱一瓦时?锂电企业降本直面终极考验
2024-01-24 15:08 -
美媒再炒电池禁令,难阻中国锂电企业赴美投资热
2024-01-24 15:08 中企出海 -
产能过剩危机显现,现金流锐减三成,通威股份280亿扩产底气何在?
2024-01-24 14:54 -
一亿利息都不要了,贝因美集团的债权人选择“割肉”
2024-01-23 17:37 观网财经-消费 -
诺辉健康业绩预告:总收入过20亿,首年实现税后盈利
2024-01-23 17:37 观网财经-健康 -
家暴事件殃及上市公司,大晟文化诉讼蒋劲夫案遭驳回
2024-01-23 17:23 -
一道新能闯关IPO:大股东兼任大客户,业绩飙升现金流持续为负
2024-01-22 17:58 -
安井食品股价跌停,真的是因为港股上市计划吗?
2024-01-22 17:21 观网财经-消费
相关推荐 -
“特朗普已经输掉了对华贸易战” 评论 161“中国知道,特朗普何时会眨眼” 评论 127特朗普又“眨眼”:中方来谈吧,签个“特殊协议” 评论 533“中国打贸易战有秘密武器:AI机器人大军” 评论 111最新闻 Hot
-
“特朗普已经输掉了对华贸易战”
-
“收到中方警告”,韩国业界:后果很严重
-
中企直说了:不会妥协,现在是美国人没的选
-
“这就是中美的不同之处”
-
“中国知道,特朗普何时会眨眼”
-
美财长不痛快:IMF和世界银行,与中国走太近
-
“前220名持币大户可与总统共进晚餐”,特朗普币飙升60%
-
六大重磅团体罕见联名抗议,“特朗普考虑豁免中国汽车零件”
-
“脏话满天飞”,马斯克与贝森特被曝激烈争吵
-
在中美之间二选一?韩国表态
-
特朗普又“眨眼”:中方来谈吧,签个“特殊协议”
-
又发癫!“没了中国,英国你能行?”
-
特朗普夸口:特鲁多说了,没美国就没加拿大
-
“就算加100%关税,中国口罩也比美国货便宜”
-
暴跌71%!马斯克叹气:我劝过特朗普,听不听由他
-
12州联合起诉:特朗普,收手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