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晶科能源转让子公司49%股权,缺钱回血还是降低风险?
(文/夏峰琳 编辑/徐喆)储能是保障风电太阳能发电消纳的重要解决方案,在能源转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几乎毋庸置疑,作为全新的蓝海市场,跨界布局者蜂拥而至。然而日前,晶科能源(688223.SH)公告显示,将作价不超过15亿元,转让二级子公司浙江晶科储能有限公司(下称“浙江晶科储能”)49%股权,受让方为海宁心潮投资开发有限公司(下称“海宁心潮”)。
为了促成本次交易,晶科能源也拿出了十足的诚意。根据双签订的远期股权受让协议,晶科储能科技需在海宁心潮投资60个月内,按出资款及溢价回购全部股权;触发协议约定强制受让条款的,须按约定提前回购全部股权。对于这些事项,晶科能源为晶科储能科技提供无条件且不可撤销的连带责任保证担保。
值得一提的是,在股权转让公告发布的同一天,晶科能源还公告披露,2024年度,公司及子公司拟向银行等金融机构申请不超过人民币1177.96亿元的综合授信额度,同时,为下属子公司的新增担保额度为人民币853.31亿元。
种种迹象表明,这家光伏巨头业务发展,十分依赖外部资金的支持,进而也引发市场关于晶科能源缺钱的无尽猜想。
转让储能二级子公司49%股权
近日,晶科能源公告显示,拟将其持有的公司二级子公司浙江晶科储能49%股权转让给海宁心潮,海宁心潮出资不超过15亿元。
本次股权转让受让方海宁新潮成立于11月2日,是一家股权投资公司。中原信托有限公司为该公司100%控股股东。
而标的公司浙江晶科储能今年4月份成立,是晶科储能的全资子公司,注册资本10亿元,自成立至今未开展具体业务。对于股权转让,晶科能源表示,为了满足储能业务发展的需要,通过本次交易,浙江晶科储能得以扩充资本实力,有利于推动公司子公司晶科储能的储能业务拓展的步伐。
根据晶科能源的说法,浙江晶科储能此番“卖身”主要还是为母公司晶科储能的储能业务服务。作为光伏巨头的晶科能源凭借其资源优势和光储业务的协同效应,亦强势入局。公开资料显示,晶科储能于2022年12月6日正式成立,法定代表人为李仙德,注册资本5000万元人民币,主要涉足户储、工商业储能、大储三种场景。
今年以来,晶科能源在产能布局上进展。7月初,年产12GWh储能系统与12GWh储能电池建设项目在浙江省海宁市开工建设,总投资84.3亿元,首条产线预计将于今年年底建成投产,明年底全部建成投产。规划建设储能电芯车间、模组Pack车间、储能系统组装车间等。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晶科能源的储能产线还未投产,行业已陷入狂热的竞争。截至2023年12月5日,A股储能相关概念股多达383只,而在两个月前,A股储能相关概念股约为360只,上市公司涉足储能行业的趋势仍在持续。
千军万马涌向储能,储能行业产能急剧扩张。高工产研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8月,已有超过100多家储能产业链相关企业推出储能电池(含锂电池、钠电池、液流电池)、储能系统集成、储能逆变器方面的项目规划,计划投资金额超过5700亿元,储能电池及系统集成项目规划建设产能超过1.5TWh。
在产能狂飙突进后留下过剩隐忧,价格战、虚假宣传、以次充好等乱象纷至沓来,储能产业陷入阵痛期。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截至2023年9月30日,晶科储能总资产5.75亿元,资产净额2977.43万元。同期,该公司营业收入1.25亿元,净亏损超过2000万元。
再度引发“缺钱”猜想
在晶科能源公告出售二级子公司部分股权当日,其还披露,2024年度,晶科能源及子公司拟向银行等金融机构申请不超过人民币1177.96亿元的综合授信额度,同时,为下属子公司的新增担保额度为人民币853.31亿元。其中,浙江晶科储能的新增担保额度48.5亿元,该公司也是唯一的被担保储能子公司。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8月15日,晶科能源抛出97亿元定增计划。其中25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或偿还银行贷款,其余72亿元投向山西晶科一体化大基地年产28GW高效组件智能化生产线项目、28GW切片与高效电池片智能化生产线项目、28GW单晶拉棒切方智能化生产线项目。
公告一出,市场质疑声此起彼伏。要知道,这是晶科能源回A后短短一年多时间内,抛出的第三份融资计划。
种种迹象表明,这家光伏巨头业务发展,十分依赖外部资金的支持,进而也引发市场关于晶科能源缺钱的无尽猜想。
对此,业内分析人士告诉观察者网,出售子公司股权是回笼资金的方式之一。而且从此次股权转让受让方中原信托的角色来看,纯财务投资的色彩比较浓厚。不过,该分析人士亦表示,转让子公司股权也可能是为了降低经营风险。
不过,自2018年以来,晶科能源就开始试水储能业务。
晶科能源2021年报指出,其家庭户用及工商业储能业务主流市场渠道已经逐步打开,涉及区域包括中国、中东非、东南亚、北美、澳洲与日本等。目前,公司已经与全球多家电力开发商、分销商等签订储能框架协议和分销协议。
去年5月,晶科能源还宣布与Memodo GmbH (“Memodo”)签订首单欧洲储能方案(ESS)协议。同在5月,晶科能源又宣布与非洲南部地区最大的分销商之一Must签订100MWh储能分销协议。
不过目前,晶科能源的储能业务还未形成一定规模。2023年半年报显示,晶科能源储能板块业绩尚未被单独披露。
如今,储能产业的快速发展,引得资本快速涌入,多家上市公司多点布局先进储能赛道。
12月6日,阳光电源(300274.SZ)宣布拟向阳光新能源增资10亿元,所持股权比例由82%增加至82.94%。12月8日晚间,阳光电源公告称,拟启动分拆阳光新能源至境内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前期筹备工作。
12月7日午间,新筑股份(002480.SZ)发布公告称,公司于当日在四川省内江市东兴区与内江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大连融科储能技术发展有限公司、四川省兴欣钒科技有限公司签订为期5年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公司表示,未来5年有望成为钒液流电池在大规模长时储能领域爆发的第一阶段,通过此次战略合作,公司将切入钒液流电池储能业务领域。
晶科能源也不例外,对于储能赛道的新玩家而言,12GWh的电池产能是个非常可观的数字。作为对照,中国储能系统集成商2022年度全球市场出货量排行前10的企业中,南都电源的锂电电芯产能为7GWh,中天储能的锂电池年产能为8GWh。
这意味着,作为光伏巨头的晶科能源在储能赛道亦有着不小的野心。
标签 储能- 责任编辑: 夏峰琳 
-
“流感药王”奥司他韦售价飙涨?供需两极分化引发市场疑虑
2023-12-15 17:00 观网财经-健康 -
京沪跟进政策松绑,楼市将迎“小阳春”?
2023-12-15 15:17 观网财经-房产 -
侧耳倾听,那些与拜耳有关的美好正在发“声”
2023-12-15 15:15 -
锂电新周期还是新常态?来自面板业往事的镜鉴
2023-12-14 16:46 -
瑞浦兰钧港股IPO,牵出锂电企业南下“大部队”
2023-12-14 16:28 -
价格暴跌的ReFa美容仪,不坑穷人
2023-12-14 16:25 观网财经-消费 -
碧桂园30亿清仓珠海万达股份还债,多高管主动降薪
2023-12-14 16:23 观网财经-房产 -
合成生物赛道:中国科研不弱,短板在哪?
2023-12-14 10:19 观网财经-健康 -
因自动驾驶问题,特斯拉在美召回超203万辆汽车
2023-12-13 19:36 -
超30亿科技产业投资收益,助力新湖成就房企转型典范
2023-12-13 18:17 观网财经-房产 -
资金缺口逾50亿,华盛顿地铁削减预算:10点停运,关闭站点及裁员2000人
2023-12-13 18:17 观网ESG -
新茶饮品牌出海这六年,悲喜并不相通
2023-12-13 14:31 观网财经-消费 -
派送末端叫苦不迭背后:快递业价格战“重燃”,通达系单票收入大降
2023-12-13 11:34 -
“00后”董事长的“金融茶”崩盘,广州昌世茶回应
2023-12-12 18:13 观网财经-消费 -
斥22亿港元买楼致股价大跌后,李宁又出手“救市”
2023-12-12 17:38 观网财经-消费 -
380亿对赌危机解除,万达获资方再投资
2023-12-12 15:46 观网财经-房产 -
旺季销售疲软,变形金刚母公司裁员1100人
2023-12-12 15:43 观网ESG -
宇宙最潮火箭发射成功!外星人入坑泡泡玛特?
2023-12-12 13:23 观网财经-消费 -
被年轻人抛弃的“鞋王品牌”们走向没落
2023-12-11 18:02 观网财经-消费 -
泡泡玛特携手蓝箭航天,涂装火箭开启中国航天新风尚
2023-12-09 11:06 观网财经-消费
相关推荐 -
美码头工人集体声讨:这是对工人阶级的经济战争! 评论 72“短短100天,特朗普就把美国推向危机边缘” 评论 83美国工人造手机?“做大头梦,最小螺丝都是中国造…” 评论 1300人付款!美国人买美国货还是中国货?结果扎心了… 评论 271最新闻 Hot
-
尴尬!“特朗普上回庆百日的美国工厂,已迁至中国”
-
美码头工人集体声讨:这是对工人阶级的经济战争!
-
“特朗普关税反倒加强了中国决心,危机正化为机遇”
-
“我们无法在美生产任何产品,销美商品将涨价”
-
“我们努力实现100%美国制造,但连个轴承都买不到”
-
“短短100天,特朗普就把美国推向危机边缘”
-
微软总裁着急:这项竞争不能落后中国,美国输不起!
-
美国工人造手机?“做大头梦,最小螺丝都是中国造…”
-
中方直说了,美农彻底崩溃
-
“中国发货吧,关税美国人自己出”
-
卡尼宣布胜选:对美国,决不“跪”
-
董袭莹本科相当于国内三本?“什么是协和4+4”冲上热搜
-
0人付款!美国人买美国货还是中国货?结果扎心了…
-
中国取得EUV技术重要突破,阿斯麦CEO还在嘴硬?
-
美学者出新书《日本大屠杀》,日本右翼坐不住了
-
清华“挖”来美国顶尖AI学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