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格兰·马蒂奇:我的建议是,只要是西方主导的安全组织,千万别让他们到当地活动
编者按:二十六年前,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打着所谓“避免人道主义灾难”旗号,绕过联合国安理会,开始对南斯拉夫联盟进行大规模空袭。长达78天的轰炸造成2000多名无辜平民丧生,6000多人受伤,近100万人流离失所。
二十六年后的今天,北约与西方的阴影仍然笼罩在塞尔维亚的上空。自2024年11月以来,塞尔维亚已发生660多起抗议活动。这股由诺维萨德火车站顶棚坍塌事故引发的反武契奇示威浪潮,已成为自2000年斯洛博丹·米洛舍维奇下台以来,塞尔维亚规模最大的抗议活动。
前南联盟信息部长的格兰·马蒂奇先生,曾亲身经历了北约轰炸南斯拉夫联盟的全过程,在南联盟同西方的信息战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此,塞尔维亚在华留学生菲利蒲在他的BiliBili频道上采访了这位前南联盟信息部长。观察者网整理了文字内容,供各位读者参考。
菲利蒲:今天是我们对谈系列的第二期,这次我们邀请到的嘉宾是前南联盟信息部长格兰·马蒂奇,欢迎您来到节目当中。今天的主题是北约轰炸南联盟,也想聊一下现在塞尔维亚的处境,因为许多中国民众对塞尔维亚还是挺担心的。
格兰·马蒂奇:我很荣幸,也很庆幸,看到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中国人民在如此复杂的地缘政治形势中找到了自己的道路,并取得了如此优异的成绩。中国是一个世界大国,中国的发展模式也已经成为一个很好的“人民为自己和国家谋求利益实现发展”的模版。
南斯拉夫共产党还存在的时候,我曾经也是一名党员,我很清楚共产主义不是西方理解的那样。我甚至记得在1997年,当时我作为部长级官员跟一个中国高级代表团讨论,他们跟我说,“中国从1997年开始能在粮食上自给自足,现在我们能让民众吃饱饭了,接下来我们要往技术发展和全面实现生活保障的方向上走”。我很高兴,当初在1997年听到的话,如今成为了全球人民有目共睹的现实。
菲利蒲:您可以分享一下在战争期间担任信息部长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吗?您的部门以及您的核心工作主要是什么?我记得我们在前几年的节目里有提过,其实北约在1998年就想轰炸我们了,但是因为我们的努力,成功地把轰炸拖到了1999年,但最后还是没有能够避免。当时的信息战是什么样子的?您在信息战以及抗击北约的过程当中都有哪些贡献?
格兰·马蒂奇:我们当时处于一个比较矛盾的时期。起初有波黑危机,随后塞尔维亚,也就是南联盟这边花了很大力气才通过《代顿协议》,解决了这个危机争端。在这之后的1997年我当上了部长,我们当时的主要工作就是落实《代顿协议》。那个时候我们跟西方关系,总体来说还算可以。
但到了1997年底,西方国家在科索沃问题上的立场就变了。《代顿协议》后,其实我们跟西方谈好了要取消对南联盟的制裁,实际上大部分制裁也已经解除了,除了美国。美国众议院留了个条款(Section 1511),而这个法案成为了整个制裁的“护城河”。他们当时如此说道,“除非科索沃问题彻底解决,否则不会解除对南联盟的制裁”。另外,他们还加了几个烟雾弹似的要求,比如媒体自由、其他前南斯拉夫共和国的国家基层问题、人权自由问题等等,尤其是科索沃地区的人权问题。
我先是当了人权秘书,后来当了信息部长,我们当时的工作就是处理这些问题。
在媒体方面,我们确确实实做到了各大媒体的平衡:既有国有媒体,也有不少私立媒体,还有很多独立媒体。我在任期内大概新开了120个电台,以及三四十家新电视台,纸质媒体也没有什么限制,所以没人能指着我们说,“你们没有媒体自由”。
但是随着科索沃问题成为新的焦点,所谓的科索沃解放军组织(下文简称“科解”)开始被大规模武装。该组织是在瑞士和德国成立的,这两个国家保障了“科解”的征兵和训练,为的是通过暴力手段争取所谓的权利。
“科索沃解放军”,由于迫害当地塞族人,美国国务院曾将其定义为恐怖组织
“科解”曾经被美国定性为恐怖组织,直到克林顿在1998年初将“科解”从恐怖组织的名单上拿掉。1998年2月,在德雷尼察地区出现了交战情况,“科解”有一定程度的伤亡,于是事态马上就升级了。欧盟对此进行了新的制裁,还开始派观察团,“科解”恐怖组织的活动也开始升级。差不多是1998年7月的时候,我们的反恐部门才彻底击溃了“科解”以及他们的活动,至此,科索沃全境被塞方力量全面控制。
然后,我们“打包”了所有西方国家的大使,把他们“塞”进飞机,直接带去科索沃,开着大巴在科索沃全境走了一遍,向他们证明科索沃是安全的。我们一路去了佩奇,还有其他城市,他们也看到我们当时已经控制住了情况。到了德查尼的时候,我记得暴恐分子在那里曾有个据点,我看到英国和德国的武官拿着地图在讨论到底作战哪里出错了,搞得像是他们亲自打仗似的。我当时就站在他们旁边,他们指着地图说“不不不该这么打,应该那样打”。其中一人我认识,名叫考斯兰德,后来斯洛博丹·米洛舍维奇在海牙受审时,这位英国武官还出庭作证。
之后,他们就开始演所谓的难民潮,结果被塞方情报部门识破了。当时有个桥段,我就不说当时是谁负责调查此事了。德国公共广播联盟ARD,他们有个编辑叫布勒贝克,去到已经被全面解除武装的一个村庄,暴恐分子都已经放弃这一村庄,撤到阿尔巴尼亚了。这位编辑和摄像团队在那边拉来了很多汽车轮胎,随后把轮胎点着,自己撤得老远来拍被燃烧的轮胎。但是在德国报道时,他们就说这是塞族在烧阿族的村庄。
我们的情报部门识破之后,就把布勒贝克抓了起来,而我当时跟德国外长金克尔交换外交电报,明确抗议了这件事,我告诉他“看看德国记者在塞尔维亚干了什么”。那位编辑布勒贝克被抓的时候,大概过了五六天德国都找不到他,由此可见德国一直希望西方能够想方设法伪造出我们在科索沃施暴的证据。
后来在1998年10月初,我们又遇到了一个情况。联合国难民署高级专员绪方贞子被安排前往科索沃,她是日本公民,同时也是负责人权和难民问题的官员。本来周六要来,结果日本大使馆准备了跟拍记者,毕竟她是日本人。可日本记者去早了,意外发现阿族提前到了现场,在拍摄人道主义危机,演难民潮,本来是想演好之后等绪方贞子过来,就可以证实当地有难民危机。
与此同时,北约在10月初的时候给秘书长索拉纳授权说,如果科索沃有难民危机,就允许实施“空中打击”,他们也没明确用“战争”这个词,就说是“空中打击”。
我们从日本记者那里拿到了拍摄素材,于是我赶紧找外交部长约瓦诺维奇协商对策。周日早上我们有了完整的视频片段,周一就把这些片段复制好了,叫来了所有西方大使分发给了他们,然后问他们“这是什么?你们在伪造一个我们迫害人权的所谓证据,为了轰炸我们?”
之后,美国助理国务卿霍尔鲁克找米洛舍维奇谈判,谈判结果是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下文简称欧安组织)要派人到科索沃监督我们国家的安全力量,还有所谓的“科解”。而欧安组织的领导是威廉·沃克,一个很有名的中情局成员,在萨尔瓦多执行过各种行动,他们后来也承认了这点。欧安组织当时是有外交豁免权的,借着这个便利,他们就用自己的车辆给“科解”提供弹药和武器,也就是说他们实际上复活了已经被打击掉的“科解”,根本没负责维和。
对我们来说,欧洲安全组织真是犯了大罪。一般来说,按照欧安组织的原则,一个国家不能通过暴力解体,可他们在1991年、1992年就这么干了,本来不该让南斯拉夫联邦就这样解体。
后来欧安组织武装了“科解”,即便领导人是中情局的威廉·沃克,但归根结底还是欧安组织干的。而且他们给“科解”以及后来的北约提供了大量后勤和信息支持。当时,他们的代表走遍了科索沃,识别了我们国家军方的位置,还向北约通风报信,这些后来都成为了北约打击的重点目标。
我的立场是:任何一个国家千万不能接受这种所谓的和平使团到你的国家待着,只要是西方主导的安全组织,千万别让他们到当地活动。因为他们通常是西方入侵某国的前瞻,他们的核心目标就是搜集情报,为打击做准备。这就是南联盟遇到的情况。我们大概在10月就意识到没法简单排除威胁,所以决定两条腿走路。
一方面,我得承认我们当时不太明白美国的决策逻辑。当时美国国务卿奥尔布莱特提议,要求塞尔维亚总统米洛舍维奇同意美国在科索沃租用基地,租期99年,这当然被拒绝了。我们甚至给北约提过,让他们以很廉价的条件设立基地,但前提是南联盟不加入北约,他们也拒绝了。
第二,我们都知道未来南联盟随时可能被西方轰炸,于是就去找俄罗斯总理切尔诺米尔金,谈S300防空系统,因为我们判断拥有S300的国家不会被轻易打击。南联盟军方甚至参加了S300的使用培训,在哈萨克斯坦培训的军方人员都准备好了,可最后叶利钦拒绝向塞方提供这种军事援助,说塞尔维亚会引发第三次世界大战,所以不能帮我们。我们想尽办法拿S300,但最后没弄成,所以就没什么防空能力了。当然,我们也有其他系统,但射程都比较有限。
巴尔干半岛地图谷歌
意识到这一点后,我们决定从几个方向入手。一方面,让军队从原来的驻扎地点撤离,做好迅速隐蔽的准备,因为位置基本暴露了。另一方面,加强国内民众、媒体和政党的爱国主义立场,政府覆盖面也扩大了,甚至特别亲西方的塞尔维亚运动党SPO,都被统战进了联邦政府,他们的领袖伍科德拉什克维奇还当了副总理,并获得了一个部长席位。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规模不大的政党,基本都统战进来了,目标是实现群众统一,通过文化类的机构扩大爱国主义情绪。当时,我们的电视台、媒体一直在做这个事,我在职权范围内还专门建了个机构,负责跟进西方所有的媒体报道。我们做了一套软件,24小时跟进境外媒体,包括CNN、BBC、Skynews等,还有俄罗斯、法国、意大利的电视台,看他们都在报道哪些内容。
大媒体干的事通常是政府授意给他们的,那些所谓的独立媒体、私立媒体机构其实跟政府也有合作,即便他们不愿意跟政府合作,也会接受一个所谓的危机议程。比如美国政府设定一个议程,围绕跟危机相关的议题,其他媒体会跟进报道,因为议程定了,那些不是舆论机器的媒体也会跟风掺合进来,然后一点点把这些议题渲染到不同群体,这样就会出现新闻焦点。
当时那套软件会分析不同个体和媒体的参与度,不管是国务卿、部长这类政府官员,还是媒体人员,或者是境外分析人员、一级非政府人员。这样,我们就能提前预测西方政府的动作,通过分析他们的媒体立场和释放的信号,去看他们的发展方向、政策内涵和未来规划。
这就像打仗一样,在步兵上阵前,你得先用炮兵和迫击炮打一轮,让炮兵打下一片,步兵才能往前冲。这同样是西方的做法。西方领导人先把议程和信息通过新闻放出去,这就相当于炮兵打击,然后开始说塞族是种族屠杀的民族,是很恶劣的民族,这样他们的民众就觉得轰炸塞尔维亚是应该的。所以,当德国总理施罗德或者外长费舍尔开始说要炸塞族的时候,德国民众下意识就会觉得,“对对对,炸”“过去6个月塞族一直在搞什么”“各种难民潮、屠杀,等等等等”。在大的政治动作和打击之前,永远会先有一波媒体操作,这整个过程明显是故意塑造的。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郑乐欢 
-
“华尔街不少人想起了2008年金融危机”
2025-04-07 09:04 应对特朗普冲击波 -
G7外长和欧盟代表指责中方“挑衅”,我使馆驳斥
2025-04-07 08:36 -
欧盟寻求“统一立场”反制美国
2025-04-07 08:22 应对特朗普冲击波 -
日本东证指数期货触发熔断
2025-04-07 07:58 -
-
中使馆:中方愿同加拿大等各国一道维护全球贸易体系稳定
2025-04-07 06:54 应对特朗普冲击波 -
伊朗重申:只能与美国间接谈判
2025-04-07 06:34 伊朗局势 -
武契奇提名医学教授久罗·马楚特为塞新总理人选
2025-04-07 06:34 -
“拿出关税昏招,特朗普今后要负总责”
2025-04-06 23:11 应对特朗普冲击波 -
关税战刚开打,马斯克:希望美欧建零关税自贸区
2025-04-06 20:09 应对特朗普冲击波 -
特朗普喊话美国人:挺住!
2025-04-06 19:03 应对特朗普冲击波 -
缅甸领导人敏昂莱慰问中国救援队伍
2025-04-06 18:57 地震 -
朝鲜时隔六年再办国际马拉松,有中国选手参赛
2025-04-06 18:25 朝鲜现状 -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发声
2025-04-06 18:11 中美关系 -
“特朗普这么做就是干涉法国事务”
2025-04-06 16:26 法国见闻 -
“美国救援人员刚到缅甸,就收到了解雇通知”
2025-04-06 15:26 美国一梦 -
-
受不了特朗普,美财长打算“跳船”了?
2025-04-06 13:22 观察者头条 -
英方警告以色列:这不是对待英国议员应有的方式
2025-04-06 11:51 不列颠 -
中国海警依法驱离日非法进入我钓鱼岛领海船只
2025-04-06 11:17 钓鱼岛持久战
相关推荐 -
“拿出关税昏招,特朗普今后要负总责” 评论 126关税战刚开打,马斯克:希望美欧建零关税自贸区 评论 154“美国救援人员刚到缅甸,就收到了解雇通知” 评论 108受不了特朗普,美财长打算“跳船”了? 评论 127全美数十万人涌上街头,“住手吧!特朗普” 评论 495最新闻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