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访@高铁见闻 谈中国标准动车组下线:世界上能设计它的寥寥无几
关键字: 中国标准动车组下线中国标准动车组标准动车组下线标准动车组中国标准中国标准动车高铁见闻莫喀高铁中国中车对于不少“痴人”,仅凭线条之美,就能让人过目难忘的……除了姑娘,高铁列车绝对也得算一个。6月30日,两列“身姿各异”却各有千秋的动车组又撩起了人们的无限激情与遐想。历时3年研发,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时速350公里的“中国标准”动车组下线,标志着相关研制工作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
列车驶入眼中,问题浮上心头。名字是陌生的,什么是中国标准?功能是诱人的,什么时候能坐上堪比飞机头等舱的座椅,舒舒服服地玩wifi?进步是不言而喻的,但和世界相比水平到底如何?遐想是无限的,高至青藏高原,寒至西伯利亚,我们离它们还有多远?
而观察者网是负责的。昨天(1日)晚上,小编独家微信“截访”了远在南非出席南非运输展览的高铁从业者、高铁科普作家@高铁见闻 ,在一片夹杂着外语的嗡嗡的展会氛围中,@高铁见闻 用快而清晰地语调,逐一回答了小编的提问。不少问题,你可能会眼熟,因为它们正是整理自此前我们对标准动车组报道的评论区。在中国高铁的牵引下,这一刻,从业者、小编还有读者之间,万里不再是距离。
6月30日,中国标准动车组下线
观察者网:首先是针对6月30日的新闻,不少读者疑惑,南北车已经合并为中车,为什么分别有两款动车组同时下线?
@高铁见闻:这两款车型虽然都是中国标准动车组,但是它们在多路径的技术探索方面存在不同。对于一家企业而言,需要一定的内部竞争,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企业技术创新的能力,这也有利于技术的更新换代,有利于展示企业的创新能力,有利于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观察者网:很多读者夸赞新车外形科幻、“颜值”高。但也有人好奇,为什么青岛四方的那款车头有棱角?或者说,为什么一款车头圆滑、一款有棱角?哪种气动更佳?
@高铁见闻:我现在手头没有两款车风阻的具体数据,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两者其实都是流线型,而圆形车头未必会比有棱角的气动阻力更佳,这需要具体的风洞试验来测量。但从另一方面来说,这两款车型体现中国中车旗下两家公司技术探索的方向的不同,代表了一种取舍的区别,此外,也体现两家公司在工业审美方面的一些不同。我想对于中国高铁而言,有不同的头型,呈现一种多姿多彩的世界,比只有一面的“了无生趣”要好得多。
观察者网:这次下线的“中国标准”动车的技术水平在世界范围内处于什么地位?和国外同等技术水平相比,价位如何,外销前景如何?
@高铁见闻:因为高速列车技术涉及到方方面面,所以无法进行简单的对比。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就是所谓的“设计时速350公里的动力分散型动车组”,在高铁领域绝对是世界领先的,目前世界上能设计这款动车组的寥寥无几。此外,新的动车组采用了大量的中国标准以及一些国际标准,在设计时就考虑了未来“走出去”,将来绝对是我国高铁“走出去”的重要技术平台。
观察者网:对于动车组来说,什么是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我们已经把外国公司的技术完全消化了么?这款动车下线的意义何在?
@高铁见闻:关于知识产权的问题,也是一个不太好回答的问题。因为这两款动车组采用的是正向的研发路线,是“以我为主”的,与以前走的“引进消化再创新”的路径有本质的区别。“引进消化再创新”其实早在CRH380系列就完成了,比如CRH380A的国产化率已经达到了90%,它已经拥有了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而且通过了美国律师事务所的评估,在出口方面已经没有任何问题。
但是,CRH380系列与本次标准动车组的研发还是有很大区别,这次的标准动车组是按照正向研发的思路进行的,什么叫正向研发?首先我要考虑有什么样的需求,比如车跑多少公里,跑什么样的线路,然后根据需求,设计一套技术标准,再根据这套技术标准,去全面研发一套动车组。这是两条完全不同的路线,它已经完全跳出了原来“引进消化再创新”的路径,是一种全新的研发。所以说,这次标准动车组的下线,标志着我国动车组的研发又迈上了新台阶,这一点是不夸张的。
CRH380A已经拥有了完全自主知识产权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隆洋
-
“华裔科学家五年前在美坠亡,与美方调查有关?” 评论 117义乌有信心挺过去,心疼美国一秒:他们上哪儿找袜子? 评论 181恐遭监视,欧盟为赴美出差高官发放一次性手机 评论 210“人人都想制造业回流美国,但没多少人想自己下工厂” 评论 173“如果处理不当,还有比美国衰退更可怕的事情” 评论 161最新闻 Hot
-
“华裔科学家五年前在美坠亡,与美方调查有关?”
-
“特朗普,白日做梦”
-
英国人也火大:中国对特朗普的评价,很难不赞同
-
义乌有信心挺过去,心疼美国一秒:他们上哪儿找袜子?
-
美财长污蔑中国“夺走”拉美矿权,中方驳斥
-
果然,又威胁欧洲:中国还是美国?
-
摇摆州共和党人急死:中国都说奉陪到底了…
-
“美对华牛肉出口停滞,澳大利亚火速补位”
-
“美国客户急电:SOS!90天内,能发多少发多少”
-
AI生成“吉卜力风格”图片席卷网络,争议来了
-
“彪马叔”挨批:吃顿饭的功夫,你就被特朗普耍了?
-
恐遭监视,欧盟为赴美出差高官发放一次性手机
-
美财长忽悠上了:第一个行动的,可以得到“最好的协议”
-
“美军挣扎过,但就是绕不过中国”
-
特朗普想几乎全砍联合国、北约经费,有人急了:中俄要填补
-
开幕首日就翻车:大阪世博会标志性建筑漏雨,2亿日元厕所用不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