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额尔瑾:女人从什么时候开始折腾起了“刘海儿”?
最后更新: 2019-12-23 07:25:2419世纪70年代,妇女们将头发梳往后脑勺,露出脸部和耳朵,发端扎成发髻,卷发或环形发辫垂在肩上。发辫往往梳得特别松,有时还用垫箍,额头上或梳刘海儿或佩饰带。到了19世纪8O年代,发式变得更为简单,头发扎在脑后,有时卷成低低的发髻,前额的头发常常剪短,在额前卷成一个小团卷。
进入到20世纪,社会开始了飞速发展时期,人们对于发型的追求越来越多,各式各样的“刘海儿”也开始被理发店重视起来。
2O世纪初的一二十年间,短发之风几乎吹遍了世界的各个角落,形成了各种各样的短发式样。那时候“荷兰男孩”BOB头正流行,眉上的齐刘海大受追捧。
到了30年代,头发留得长了一些,能遮住耳朵了。由于电烫技术的改良和推广,这一时期流行一种在发梢处略加卷烫的较为松散的发式,到了30年代末,这种发式演变为“长波式”,齐肩的头发烫出长而大的波浪,额前的刘海也会顺势烫成卷。
而到了40年代,欧洲大部分地区成了战场,战争又一次使发型变得简单,有的妇女甚至只用头巾把头发束住。三四十年代男士的头发一般都很短,向后梳理整齐,或在额头上方吹出一点小波纹,年轻人喜欢不用发油,让头发显得自然随意。
到了50年代,一部《罗马假日》的爆火,一夜之间,各大理发店都在推崇赫本的“刘海儿”,这种不整齐的眉上刘海儿成为当时标志发型。
《罗马假日》中的赫本
60年代左右,妇女的高发髻再次受到崇尚,时髦的女子将头发从额前往后梳,在脑后盘成高耸的发髻或复杂的发卷。随着摇滚乐的兴盛,摇滚歌手因其具有反叛气质而成了公众偶像。猫王埃尔维斯·普莱斯利作为摇滚乐的先驱者,头发在前额烫成波纹,再抹上大量的头油和发蜡,梳向耳后,鬓角留得很长,这种发型成了当时青年人尤其是蓝领阶层的时髦打扮。
1964年后,甲壳虫乐队的以圆圆的刘海儿式样为特点的学生头也曾在英国和美国青年男子中掀起一股模仿的热潮。1963年以后,妇女运动的发展促使西方兴起了一种新的“无性别趋向”运动,妇女们的头发越剪越短,和男孩子差不多。
此后的一段时间里,刘海儿被数次扎起来又剪出来,反反复复折腾个没完没了。
可见在西方社会里,刘海儿几乎伴随着整个历史而存在着。那么,在中国曾经只是少女和小孩的专属“刘海儿”,什么时候席卷了整个发型圈?
清末李伯元写了一本长篇小说《文明小史》,讲述的是1900年庚子事变后处于动荡、变革中的中国社会,第十九回说道:“众人举目看时,只见一个个都是大脚皮鞋,上面削刘海,下面散腿裤。”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受西方的影响,“刘海儿”开始出现在女性的发型中。
民国时,活跃在中国演艺圈的阮玲玉、胡蝶、周旋也纷纷梳起了微卷浪漫的复古刘海,搭配凸显女性曲线的旗袍,女人味十足。
二战时,中国受到了更多的西方文化和风气的影响,发型更加西式风格。当时和战争有关的电影《乱世佳人》和《魂断蓝桥》也走进了观众的视线,轰动了全世界,而剧中女主角的波浪卷发型,不仅在西方,在中国也引发了潮流。
1935年,影后胡蝶泛舟柏林郊外,同游者为中国驻德公使刘崇杰之子
新中国成立之初到1956年,人们的妆饰风格较之以前尚未发生很大变化,也仍然可以烫发。这时期的发型依然包括烫发、辫发、短发三种。如果按照城市与乡村来分,城市女子中有不少人还是烫发,尤其是文艺工作者以及知识分子中的爱美女士都保留着波浪曲线式卷发。乡村女子一般都是辫发、发髻;如果按照年龄分,年轻女孩一般都是梳辫子,少妇一般都是短发或者烫发,而年老者一般都是扎发髻。
这段时间,中苏两党和两国政府之间建立了“同志加兄弟”般的关系,而且在民间也建立了良好的关系。于是政府鼓励两国人民之间以相互通信的方式建立友谊。不少家庭成员的书信内容都是极为广泛和自由的,其中包括谈到服装、发式等,这些对中国人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有大波浪式、前刘海式、留发髻式等多种样式。一直到“文革”期间的“破四旧”时期,这些烫发才完全被“破”掉。
1957年第4期《人民画报》的烫发发型
50年代时,还推崇劳动者最美,因此女性的发型通常简单便利。一般常见是中分短发,用发卡把两边头发别起来,而另一种则是短刘海加麻花辫的装扮。
麻花辫是当时中国未婚女性的主流发型,抚弄长辫是少女们害羞的标志动作之一。女孩们喜欢将头发分成两束于头的两侧,乌黑的麻花辫垂直在身前,辫尾常常系上红绳或者漂亮的丝带,虽然简单却依然妩媚动人。
“文革”运动前后,虽说麻花辫依然是女孩的钟爱,但是伴随着“绿军装”的盛行,英姿飒爽的“刘胡兰头”也成为当时女性选择的主要发型之一。这种发型的特点是齐耳短发,配合一点碎碎的眉上刘海,看起来非常精神!整齐、垂直的头发刚好盖住双耳,看上去坚强有力,干劲十足。不管是在工厂里干活,还是在表演样板戏,或是拍一张朴素的结婚照,“刘胡兰头”都是那个时代鲜明的印记。
1975年的老电影《春苗》剧照
20世纪70年代末,随着日本电视连续剧《血疑》的热播,其中女主角山口百惠在剧中所梳的发型,成为风靡一时的流行范本。这种发型简单利落大方,更具有中性的风格。有意思的是,当时的时髦男子开始流行长发,以至于出现了女的发型越来越短,男的发型越来越长,到最后凭借发型已经无法准确分辨男女了。
当时,很多已经参加了工作的年轻女孩,把代表了淳朴的大辫子剪掉,留起了俏皮率性的头发。这时候配合短发的,要么是斜刘海,要么就是零碎少量刘海。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受到了更多美国的文化和潮流影响,那时候爆炸头加喇叭裤成了时髦的标配。女人们纷纷把额前的刘海吹高,用发胶固定好。当时的固定发型的泡沫摩丝也骄傲的挺进了中国。这个刘海看起来硬气十足,特别有个性。而这种发型还有个特别的名字——招手停,这是由于用发胶固定在蓬松起的那一刻,由于颇像招手般浪花的姿势,于是便有了这样的称呼。翻翻你妈妈那辈人的老照片,大概率会有这样的发型照片。
80年代“招手停”发型
进入90年代,港台女星的稀疏刘海儿又引领了潮流,但在往后的岁月里,还是继续不断变化,不管是东方西方的女性,都开始在折腾刘海儿的道路上越走越嗨。
在现在的审美氛围下,造型师总会有意无意给古装女子加上刘海儿,但有些刘海儿的形式在近代以后才出现,其实放在古装美女身上反而格格不入。更不要说,给中国古代的男性搞点刘海儿是多么碍眼了。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标签 发型- 原标题:额尔瑾:女人从什么时候开始折腾起了“刘海儿”?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陈轩甫 
-
薛绍墓找到了,你还记得昆仑奴的梗吗?
2019-12-19 08:03 -
历朝历代都禁酒,想要畅快喝酒得等到…
2019-12-16 08:04 -
200余件七三一部队罪行新史料首次公开
2019-12-13 20:55 国家公祭日 -
在今天的台湾,“统左派”存在的意义是什么?
2019-12-11 07:16 台湾 -
日本二战航母“赤城”“加贺”号残骸被确认
2019-10-22 10:27 -
4K修复版《开国大典》10月18日全国上映
2019-10-12 22:41 中国电影 -
反击“中国人种西来说”,他找到了良渚
2019-10-06 15:13 文化 -
关于这支军队的史料甚少,但英雄与牺牲的故事动人心魄
2019-09-24 10:50 -
沈阳首次公布“日军制造平顶山惨案”历史档案
2019-09-19 07:42 国家公祭日 -
良渚古城遗址公园开放预约参观,想知道的都在这里
2019-07-19 21:12 文化 -
这位“老地下党”,94岁才恢复党员身份
2019-07-01 22:01 -
扒一扒炎黄传说背后的上古史实
2019-06-12 10:50 考古 -
余则成已经牺牲!
2019-06-11 22:49 -
升温10度曾灭绝95%的物种,我们在十字路口上
2019-06-11 08:00 -
前方高甜!七旬奶奶抽血 老伴这个动作羡煞网友
2019-06-03 13:46 暖心闻 -
《切尔诺贝利》热播,中国女生走进了真实的辐射无人区…
2019-06-02 14:10 -
“我是毒贩!”姐姐收到弟弟一段骇人视频,真相更可怕
2019-05-30 10:38 禁毒战争 -
70周年,你不知道的上海丨那些激荡人心的“第一”
2019-05-24 11:16 上海新高度 -
揭秘“解放军露宿街头”照片拍摄始末
2019-05-22 18:57 -
既然提起高加索人种,那何不一起谈谈欧罗巴人种和日耳曼人种?
2019-05-08 08:23 70年对话5000年
相关推荐 -
万斯“强登”,丹麦坐不住了 评论 94“我们很快会看到中国救援队,而美国却不见踪影” 评论 117“抢夺中国主导地位,美国快走火入魔了” 评论 83《自然》调查:超75%在美科研人员想“run” 评论 100无语!不让来硬来,还拿中俄做借口 评论 233最新闻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