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杜建国:环保整改为何成了运动?
关键字: 中国环境污染现状中国雾霾的根本原因中国环境治理中国环保现状中国环保整改“一刀切”现象环保整改运动化(一)关于地表植被的认知
前不久,一档极其重要的电视节目中就说“如今的黄土高原,经过过度开发,遍布光山秃岭”。这种观点,其实还停留在三十年前。陕西的森林覆盖率,1986年为22.9%,且主要在秦岭以南地区,当时陕北的确是光山秃岭。1998年天保工程开启后,陕北与关中大规模退耕还林,如今整个陕西森林覆盖率已超过43%,不光陕南、关中,整个陕北黄土高原也绿成一片,哪还有“光山秃岭”?像陕北榆林,过去出城就是沙漠,现在森林覆盖率竟也已接近35%了。
去年笔者去新疆,伊犁的干部说,自天保工程以来天山的植被也是好多了。7月份刚去了内蒙的兴安盟。兴安盟1980年时森林覆盖率为17.64%,1998年时的森林覆盖率为22.98%,目前达到了31.4%。兴安盟的主要林区阿尔山,美不可言。
金秋时节的阿尔山(图/新华网)
笔者在去年的文章《中国增长模式不可持续?——从临沧看云南看中国》中就已指出:“多年来,舆论一直在向社会灌输这样一种印象:随着经济高增长和工业化的推进,中国的生态环境问题越来越恶化,中国的发展方式根本不可持续。不过从森林覆盖率这一角度来看,上述观点是站不住脚的。”地表植被的恢复,不论东西南北,在中国大部分地区是一个共同的趋势。借助这一恢复,藏羚羊不再濒危,野生东北虎又重新出现在中国国土上。
除了森林植被的恢复,荒漠化的治理在中国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当然同样遗憾的是这一方面也没有得到舆论的客观反映与评判。
长期以来,人们形成了一个牢固的观念:中国的沙漠化或荒漠化趋势正在日益加重不可遏制。比如《纽约时报》2016年10月文章《生活在中国庞大的沙海》还在继续认定:“中国的沙漠在过去许多年间以每年超过1300平方英里的速度扩张”,至今未能逆转。该文的译文被中国媒体广泛转载。可是,事实早就不是这样了,转折早就发生了。
自2004年开始,中国荒漠化土地和沙化土地面积已连续10年保持了“双缩减”。2014年与2009年相比,全国荒漠化和沙化面积分别减少12120平方公里和9902平方公里。可惜这些转折没有在舆论中引起及时的反映。
今年四月份,我来到鄂尔多斯杭锦旗的库布齐沙漠,亲眼目睹了正在发生着的这一转折。近三十年来,经过当地人民、企业、政府的不懈努力,成功地驯服了蛮横地无休止地扩张的库布齐沙漠,不毛之地逐步缩减,绿色植被越来越多。
库布齐沙漠的改善并非特例,内蒙古其它的沙漠,从腾格里阿拉善到毛乌素,都在发生着同样的变化。
在当下中国,有人负责干实事,有人负责出风头。像内蒙古生活在沙漠周边的各族人民,自己动手不靠外人,绿化沙漠、控制沙漠以万平方公里计,在全球率先实现了大型沙漠的“人进沙退”,可是,了解他们的付出与成就的人并不多。
与之相反,有帮北上广的超级富豪,组建了一个生态环保协会,号称要向沙漠宣战,结果呢,不过是每年跑到沙漠里开个会,吃顿烧烤,然后抹抹嘴上的油就走人而已,十几年下来树就没见他们种几棵。可是,对这群光耍嘴不干事的地产金融互联网富豪,舆论却给予了他们高度的关注,他们在那些“有态度”的媒体上的曝光率要远高于面黑手粗埋头苦干的内蒙古人民。这些富豪,过去还定期去沙漠开个会,做做样子,现在连样子都懒得做了,光在北京开发布会吹牛了。这家协会的核心成员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坦言协会的主要精力并没有用在治理沙漠上,而是用在培训其它“非政府组织”上了。
(二)关于中国水环境的认知
除了地表植被,中国水环境的恶化趋势也已开始被扭转了。
近日环境保护部公布了2017年上半年全国水质情况,监测网数据显示,全国水环境质量改善的趋势是明显的。2017年上半年,全国地表水水质优良(Ⅰ—Ⅲ类)水体比例为70.0%(2017年目标为68.3%),同比上升1.2个百分点;丧失使用功能(劣于Ⅴ类)水体比例为8.8%(2017年目标为8.4%),同比下降1.7个百分点。Ⅰ—Ⅲ类水质断面比例从2010年的59.9%提高到了现在的70%。
笔者的日常经验观感,与这种严格的数据统计也是大致匹配的。
2016年底,我参观过全国海绵城市建设16个试点城市之一的常德市,从我在当地所见所闻所问来看,其治理成效还是非常明显的。现在出门旅行,无论在城区还是野外,很少再见到那种臭气熏天的河湖了。
常德风景(图/常德市文艺网)
很多人爱讲,小时候家乡的河水多么清澈,现在则成了臭水沟,我不知道这些人的家乡到底在中国的什么地方,反正无论我现在居住的北京还是我的家乡都不是这样的。我老家山东淄博,这座北方工业城市的河流,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比现在差远了。我所见过的中国的河流,从南方的澜沧江流域到北国的浑河,单从外观上看都不错,问当地人,一般也都说现在要比过去好。
中国官方对水治理还是很重视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设立的16个重大专项中就有水专项,目标是建立水体污染监测、控制与水环境质量改善技术体系。化学需氧量(COD)、氨氮作为水的两大污染物,自十一五开始作为硬约束指标被列入了五年规划,经过这种强化治理,目前在长江流域,化学需氧量、氨氮已不再是首要污染物,主要污染物变成了磷(主要来自农业化肥)。
连一度令人绝望的地下水危机,现在也有了转折的苗头。
众所周知,整个华北都缺水,上世纪80年代以来地下水开采过度,河北形成了全球最大的地下水漏斗区带。2014年,河北省全面开展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试点工作,再加上南水北调的助力,现在已取得了初步成效。2017年2月,全国最大漏斗区的河北省景县留智庙镇八里庄一带,深层地下水埋深终于从连年下降转为回升,由2016年2月的99.2米回升到2017年2月的98.46米。
笔者并不是说,中国环境不存在问题,笔者想强调的是:不能光讲问题不讲改善,更不能歪曲事实颠倒黑白,硬把改善说成是恶化。
- 原标题:杜建国:环保整改为何成了运动?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李泠
-
美元主导地位遭削弱,“人民币必须抓住机会” 评论 42前十占九!“中国机构正在主导全球芯片研究” 评论 117罗马教皇方济各去世,曾呼吁“不要害怕中国崛起” 评论 113“原来,中国早就有预判” 评论 248“MAGA巨星”唱反调,阿根廷业界:中国制造真香 评论 210最新闻 Hot
-
美元主导地位遭削弱,“人民币必须抓住机会”
-
前十占九!“中国机构正在主导全球芯片研究”
-
“美国自毁前程,中国肯定乐坏了”
-
男子早高峰爬上猎德大桥顶部,广州交警回应
-
特朗普再次抨击鲍威尔:美国几乎没有通胀,他总是降息太迟
-
“内鬼”李刚,被逮捕
-
“特朗普的‘焦土政策’,将损害苹果和英伟达”
-
为避免被拆分,谷歌拿中国说事
-
特朗普力挺!赫格塞思在白宫表态
-
印度对中国出手,钢铁征12%关税
-
普京:愿与乌克兰直接谈
-
罗马教皇方济各去世,曾呼吁“不要害怕中国崛起”
-
美一客机在机场发动机起火,机上300人被迫撤离
-
特朗普借关税“忽悠”日韩投资阿拉斯加巨型能源项目
-
“特朗普这是在邀请中国抢走我们的科学家,太可怕了”
-
白宫:特朗普力挺赫格塞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