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丁一凡:稳定不是什么都不做,要辩证看待改革和稳定的关系
【导读】 一年一度的经济工作会议在12月10日正式落幕。会议要求,明年经济工作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世界发展研究所前副所长丁一凡认为,面对复杂的外部经济环境,“稳”是第一要务,但是稳定不意味着放弃改革,要辩证看待改革和稳定的关系,让改革变成稳定的动力。
同时,外媒不断炒作中国“经济风险论”无疑是资本的一种博弈,背后有其投资目的,目前中国和美国的经济状况能很明确地衡量出哪个国家的投资更有前景。
【采访/观察者网 刘惠】
观察者网: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全面总结了今年的经济工作,如何看待2021年的宏观经济情况?
丁一凡:2021年的经济其实挺困难的,在全球经济衰退的情况下,中国经济增长延续了去年向好的势头,维持了增长与不断向好的过程,值得肯定,但具体的项目上也出现了波动。
第三季度经济增长势头放缓,由于电力、能源供给出现紧张,生产增长也因此受到一定的影响。今年的外贸出口表现不错,但也蕴含了一定的风险。外贸强劲是建立在外部经济低迷,产业链、供应链断裂的情况下,也就是说这种表现不会永远如此。在疫情此起彼伏的状况下,我们的出口好几个月都是20%的增长,对经济增长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观察者网: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到消费时,明确指出了增强全民节约意识,这是否与扩大消费的政策导向相矛盾?
丁一凡:这是两个方面。全民节约意识是指现在的消费有一种铺张浪费的趋势,而不是反对正常的消费。在我们双碳目标的推动下,节约意识是一种可持续消费的导向。
按季度来看,我们的消费也有疲软的迹象,这也是国家提出共同富裕、倡导可持续消费的原因。要让中产阶级群体不断扩大,使未来的消费有一个持续的增长点。
观察者网:“稳”成为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最突出的关键词,文章中出现28次“稳定”,稳定对中国经济当下的意义是什么?
丁一凡:稳定的提出说明现在的经济不是那么稳定,还需要力量来巩固。面对经济下行压力,“稳”是首要考虑。
现在有几个问题,第一是电力紧张,电力供应紧张造成的生产停滞就证明了宏观经济不是那么稳定。明年可能还会有更多的困难,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表明了对未来世界经济增长不确定的担忧和应对。
中国经济内部存在一定压力,现在我们提出落实双减,达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目标。但在技术层面遭遇了瓶颈,第三季度电力短缺就是因为很多地方为了减排目标拉闸限电,不让生产不让排放,但是对经济的后期影响很大。
怎样安排电力系统和能源系统的安全过渡,比如电网互通、可再生能源稳定替代过去的火电,这些都是压力,当然也是投资机会,私营资本一般考虑不到这件事情,所以需要政府去引导。
第二是外部环境。现在全球的经济压力在上涨,但是经济增长及其动力却没有那么乐观,世界经济能否走出通货膨胀挺令人担心的。
国际货币组织、世界银行不断发出警告,说世界经济有可能陷入滞胀,在经济恢复乏力、增长缺乏动力的背景下,通货膨胀对宏观经济的影响也没有什么手段去刺激和改善,这是很大的隐忧,所以中国经济必须稳定。
从增长数据来看,中国对于国际市场的依赖比较大,出口带动经济增长,如果这种出口依赖不能持续的话,明年经济肯定要受到影响,后续持续不了的时候,如何稳定增长就是我们新一轮经济必须要考虑的问题。
观察者网:现阶段对稳定有了更高的要求,增长的前提是稳定,这是否意味着明年的政府日程上,经济稳定会比改革更加重要?
丁一凡:稳定和改革需要辩证看待,就像改革开放一样,它们不是彼此互斥而是相互促进的。
我们把稳定放得特别重的时候,并不是说改革就放弃了。改革是改变现状,比如说能源转型当然要改革,如果说维持现状,我们的目标就完成不了,问题推到最后解决起来可能更困难。
从这个角度上讲,需要动态看待稳定这个问题,有时候改革会促进稳定,而不是改革破坏稳定。这个动态平衡就跟骑自行车一样,如果停下来自行车就会倒,只有不断往前走,平衡才能达到。
我们并非只要稳定,我们需要改革,而且是稳健的改革,衡量各方面的利弊得失,在有一些动态性的前瞻的基础上进行改革。
拉闸限电减排之前做得比较粗鲁,要考虑到替代能源的投资和发展是不是能跟上减排的进度和节奏。如果投资的新能源供给跟得上减排的节奏,我们大可以关掉一批煤电,能源系统也会是稳定的。机械地执行能源政策只会造成失衡断电、供给不足,所以能源改革需要前瞻性、系统性的措施。
也就是说,稳定不意味着什么都不做,如果什么都不做,能源替代和转型也就无法实现,将来就可能遇到更麻烦的问题,比如说我们的出口。
现在美欧都在搞碳排放税,双碳目标可能会影响未来国家的出口,中国出口的商品被欧美加征碳排放税,加完税价格太贵,原有的市场份额可能就会失去。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认为碳排放税是减排最有力的工具。图片来源:第一财经
个体制造商可能考虑不到这些问题,但是国家必须考虑,碳排放税影响出口,势必会影响中国企业的国外竞争力。
观察者网:在全球经济形势严峻的背景下,外媒不断炒作中国的“经济风险论”,认为中国房地产泡沫、外资出逃,存在风险外溢,他们的动机是什么?
丁一凡:我觉得这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博弈,金融市场上的舆论战有其一定道理,舆论战背后是很多利益纠葛。
金融市场的投资也不是那么理性,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希勒的《非理性繁荣》、非理性投资都证明了这一点,知道这个以后,我们就明白外媒的评论不是那么客观,反而有所目的。
外媒不断渲染“中国风险论”,背后有其投资目的。曾经在中国金融市场吃过亏的人拼命诋毁中国经济,编造各种各样的故事,试图煽动资本离开中国市场,报复中国一把。索罗斯就曾说,我对打败中国的兴趣,超过关心美国国家利益。
从这些角度上讲,说中国坏话既有它的利益,又有它的复仇,我们不用理会这种观点。
同时,中国要明白这种“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未必能做得到,比如华尔街对中国的态度是极其分裂的,有人想赚钱,非常看好中国市场,也有人不太想客观地分析市场。
作为宏观经济投资,美国的趋势真的比中国好吗?美国债务的增长情况、经济增长的停滞情况,国际投资者能够很明确地衡量出哪个国家的投资更让人放心。
我觉得当然在中国投资更让人放心,但是我们证券市场有一些规定,有很多游资非常想进入中国却进不来,反映在市场上就是离岸人民币汇率不断上涨,这也说明资本市场看好中国市场。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刘惠 
-
无锡市场监管部门对星巴克全面开展核查处置工作
2021-12-13 22:32 观网财经-消费 -
8家企业年内发生89起事故,小马智行退出加州全无人驾驶车辆测试
2021-12-13 21:43 观网财经-汽车 -
证监会核发中国移动IPO批文
2021-12-13 21:09 观网财经-金融 -
明月镜片也面临技术卡脖子?
2021-12-13 20:40 观网财经-消费 -
互联网入冬,腾讯3.51亿投向玻尿酸巨头
2021-12-13 17:45 观网财经-健康 -
黑龙江农机国补资金超支20多亿,谁在“骗补”?
2021-12-13 12:15 聚焦三农 -
“双十二”当天,雪梨淘宝店铺被封
2021-12-13 10:31 观网财经-消费 -
“这是反华俱乐部?”
2021-12-13 09:40 -
2022年提前批专项债额度已下达,最大额度为2.19万亿
2021-12-13 09:36 地方债 -
“牙科市场民营占比很大,若他们不愿加入集采,会减弱议价能力”
2021-12-13 08:48 观网财经-消费 -
文峰道歉:官微官网整改,10个工作日内对接预付卡备案
2021-12-13 07:52 观网财经-消费 -
有人2740万买一块虚拟土地,“元宇宙”是风口还是虎口?
2021-12-13 07:11 观网财经-互联网 -
紫光集团战略重组落地,阿里为何最后时刻出局?
2021-12-12 22:51 观网财经-科创 -
CNN:人民币今年“跑赢”美元
2021-12-12 20:35 中美关系 -
升级制裁中芯国际?美国“内讧”
2021-12-12 11:47 观网财经-海外 -
商汤被美国列入“军工复合体企业清单”,如何反击?
2021-12-11 21:10 观网财经-科创 -
2022楼市定调,明年适合买房吗?
2021-12-11 20:04 观网财经-房产 -
樊纲:解决卡脖子难题,我们要做好哪些工作?
2021-12-11 16:22 观网财经-科创 -
美国CPI涨幅飙至39年来最高
2021-12-11 15:01 观网财经-宏观 -
112个世贸组织成员就投资便利化谈判发布联合声明
2021-12-11 13:41 观网财经-海外
相关推荐 -
冲突升级?巴防长:印军“入侵”迫在眉睫 评论 3“这将是美国盟友对特朗普的第一场民意公投” 评论 46没有中国制造的家可能吗?美媒画了张图… 评论 138对话孙俪:诠释不完美中年人,生活不给你矫情的时间 评论 45德防长劝乌克兰:别听特朗普的,这是投降 评论 222最新闻 Hot
-
匈牙利经济部长:这一点美国无法与中国匹敌
-
“韩总统大选前跟美国谈不成”
-
“美国的发言格格不入,基本被忽视了”
-
“这将是美国盟友对特朗普的第一场民意公投”
-
贝森特也来拆特朗普台
-
“我们是主权国家,不是美国的一个州!”
-
白宫官员称:下一个100天,特朗普还有更多“险招”
-
没有中国制造的家可能吗?美媒画了张图…
-
美部长丢包案告破:被人用脚勾走的…
-
特朗普前首席经济顾问:我们最离不开的正是中国的产品
-
对话孙俪:诠释不完美中年人,生活不给你矫情的时间
-
“没有中国烟花,美国明年怎么庆祝建国250周年”
-
特朗普:泽连斯基准备好了“割地”
-
美海军提议:日本可协助美军建造军民两用船
-
江西省国资委原副主任李键再次被查,曾因多次给苏荣送钱被通报
-
幸福航空突然停飞“五一”前全部航班,财务人员透露“没钱飞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