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德巴西什·乔杜里:莫迪为何对习近平如此热情?
关键字: 印度中印关系习近平习近平访印莫迪贸易伙伴双边贸易外国投资龙象之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17日开始访印之旅,他应该发现“越过喜马拉雅的握手”比平常要热情得多。
印度准备克服对其巨邻的反射性猜疑,向中国资金打开闸门,而习近平则以打开支票簿作出回应,在这样的情况下,就像印度国家安全顾问阿吉特·多瓦尔所说的,这两个亚洲大国的关系将出现“飞跃”。
在提到中国和印度时,有大量的语言,从“印中人民是兄弟”到“中印大同(Chindia)”,这些说法美化了一段令人担忧的关系。
9月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古吉拉特邦首府艾哈迈达巴德会见印度总理莫迪。
但上周在北京为习近平的访问敲定细节的这位印度情报局前负责人的话反映出,在印度也吸引中国的同时,印度的战略前景出现了支持中国的更深入变化。
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南亚研究所副教授郭穗彦说:“随着双边贸易的惊人增长,以及在金砖国家等框架下的关系提升,印度对中国的重要性已经提升到了新高度。中国将印度视作最重要的战略伙伴之一。”
1962年中印边境战争后,双方互相拒斥达20年之久。随后,中印开始小心翼翼地缓和关系。随着时间的推移,两国逐渐加强了交往,特别是在经贸领域。但因中印边界和主权争议而起的互相猜疑,常影响双边关系的发展。现在,开始有了转变的迹象。
新德里的印度国防分析研究所研究员贾甘纳特·潘达说:“印度战略家们强调,中国政府在设法接触印度。这推动了对我们对华政策的重新评估。”
尽管印度外交政策有着很强的连续性,对中国的重新评估也持续了一段时间,但自纳伦德拉·莫迪5月份上任以来,这个过程加快了步伐。其中的原因很大程度上与新总理的经济优先政策和他的国际视野相关。
莫迪胜选的主要因素是,他承诺将挽救糟糕的经济。当印度一度强劲的经济增长,跌至5%以下时,正是他在古吉拉特邦的政绩和支持投资者的名望,推动他在全国政界平步青云。
莫迪经济学的核心是吸引外资,为数百万印度青年创造制作业就业。比利时布鲁塞尔自由大学教授、《中国和印度:和平的展望》(China and India: Prospects for Peace)一书作者乔纳森·霍斯拉格说:2004年至2011年间,中国在已有1.12亿制造业就业的基础上,又创造了1600万个岗位。相比之下,印度仅在1100万制造业岗位的基础上,新增了300万个。在2030年前,每年都有650万印度人加入劳动力大军,就业形势将更为严峻。
印度残败的基础设施和恶名远播的官僚主义对解决经济问题当然毫无帮助,迫使印度实业家转投他处。2012年,中国在印度的投资总计6.57亿美元,而印度对华投资已达到7.23亿美元。莫迪满世界为印度拉来制造业投资,许诺他们将得到“红地毯,而非红捆绳”(观察者网译注:英语red tape,指官僚习气)。
聚焦在印度就业领域来看,中国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作为古吉拉特邦首席部长,莫迪成功吸引了中国投资。现在,人们期望他能在国家层面成功复制古吉拉特模式。他迅速行动,移除制度障碍,帮助中国更大范围地投资。印度人对中国深入本国存有疑虑,这需要莫迪使尽浑身解数,动用其颇为有名的行政手腕才能克服。不过,他确实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印度媒体最近报道,印度商业部要求国内外事务相关部门规划出明确的对华战略,确定中国投资会成为安全威胁的领域和地区。商业部称,其余的领域应该制定明确的政策,对中国投资打开大门。
一位印度商业部官员向印度财经新闻网站《金融快线》(Financial Express)抱怨称,2000年4月至2014年4月,印度只从中国吸引了3.13亿美元投资,而同期从英美分别吸引了200亿和120亿美元投资。
中印间进出口失衡日益严重
安全威胁是铁路和港口等印度“战略资产”到目前为止仍禁止中国企业涉足的原因。上任后,莫迪取消了对铁路行业外国直接投资只能占49%的限制,并明确表示将在该领域寻求中国投资。
中国也在投桃报李。中国驻孟买总领事刘友法对当地媒体说,中资企业有意参与印度铁路现代化和高速铁路计划,投资项目的总价值可能高达500亿美元。
日本与印度的密切关系令北京感到担忧,它怕美国和日本试图将印度拉入它们的势力范围来遏制中国。
中国还将宣布建立两个工业园,专门制造汽车和电力设备。建立另外两个工业园的谈判正在进行,一个主要生产纺织品,另一个专注食品加工。
除了大力推动就业和外国投资,这些大规模投资项目还可以减缓印度对于贸易关系倾斜的担忧。
中国是印度最大的贸易伙伴,双边贸易额近700亿美元,但印度与中国的贸易赤字从2001-2002年的仅10亿美元增长到现在的400多亿美元。印度还抱怨贸易的质量,因为中国主要从印度购买原材料,却向印度出口成品。
布鲁塞尔自由大学教授乔纳森·霍尔斯拉赫说,印度当前对中国的态度类似20世纪70年代中国对日本的态度。他说:“与当时的中国一样,印度迫切需要外国投资,因此愿意在领土争端中表现出更多的实用主义。”但他补充说,这可能不会像印度预料的那样奏效。
“中国还没有完全准备好,支持其他国家振兴制造业,因为它目前还不是高收入国家,而且面临艰巨的经济改革。”
但很多印度人相信,中国人口老龄化和升级产业链的决心,会促使很多劳动力密集行业迁移出来,为渴求工作岗位的印度创造难得的机遇。
《印中关系:边界问题及其他》一书的作者佐拉瓦尔·辛格说:“有两个因素推动印度向中国靠拢。需要一个美国主导的单极世界的理念已经过时了。在中国崛起、俄国复兴以及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多极化已经重回印度外交政策的视野。印度正告别以美国为中心的外交政策,而莫迪以亚洲为中心的观念,加速了这一变化。他直白地拒绝了美国式的遏制中国策略。而在前总理辛格执政期间,印度由于担心美国在外交上的报复,因此在面对中国时,多少有些冷淡。但在莫迪治下,印度的自信心要强得多。”
印度以亚洲为重点,并非新鲜事。1991年起,印度就追求“向东看政策”,向距离较近的国家示好。但现在,当莫迪上台后,步调和重点发生了可明显感知的变化。印度外长斯瓦拉杰上个月在河内讲话时,明确指出:“不能只是观察了,现在到了行动的时候。我们将有‘向东做政策’。”
印度对周边有了全新的兴趣,这为合作创造了更多机会,特别是因为习近平的某些标志性项目是跨国界走廊,如“新丝绸之路”。这些项目的目标是重建古代的海陆贸易路线。
位于华盛顿的“萨缪尔斯国际”咨询公司的助理研究员索拉布·盖普塔说:“这可是头一回,两国在邓小平的格言——‘任何国家的现代化,都需要有良好的发展环境。这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国内政局的稳定和国际和平的局面’上达成一致。中国人已经致力于维护这样的环境,现在,新德里也开始认可这一思想,并认为那些跨国界走廊也是印度国家利益所在。”
据盖普塔所言,在印度加入中国主导的上合组织,并接受中国提议成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北京计划让该行为跨地区走廊项目提供资金)后,未来几个月内,两国全新交往的成果将得以体现。
“周边国家(即对方)第一次成为中印关系的核心,开启了合作的大局面,而非地缘政治的大棋局。”盖普塔说。
(观察者网译,部分译文摘自《参考消息》)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李楚悦
-
MAGA基本盘还能“忍”特朗普多久? 评论 41从2000兆帕潜艇级热成型钢的“登天”说开去…… 评论 61美媒焦虑:哪怕只为跟上中国,美政府都不能这么干啊 评论 134“趁纳瓦罗不在,他们冲进白宫劝说特朗普暂停关税” 评论 176最新闻 Hot
-
美媒焦虑:哪怕只为跟上中国,美政府都不能这么干啊
-
特朗普“抱怨”后,日本考虑放宽汽车进口安全标准
-
“五角大楼里完全崩溃了”,3名美国防部高官被解雇
-
“趁纳瓦罗不在,他们冲进白宫劝说特朗普暂停关税”
-
泽连斯基回应:停火30小时太短,建议30天
-
韩国一战机飞行训练中掉落机炮吊舱和空油箱
-
“美国在地球上跟中国争,却把太空主导地位拱手让出”
-
内塔尼亚胡:摧毁哈马斯前不会结束军事行动
-
超900人签署“反关税宣言”,包括两位诺贝尔奖获得者
-
“中国正投入万亿美元,我们却在这胡搞”
-
真急了!“白宫拟成立涉华关税应急工作组”
-
黄仁勋访华盼继续合作,特朗普回应
-
中国男子在TikTok“神评”美国关税,米尔斯海默秒答:赞同
-
“内地电影票房过亿那一刻,香港电影就被颠覆了”
-
美国税局代理局长刚上任三天就被免,“贝森特抱怨他是马斯克的人”
-
特朗普也直说了:不行,就放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