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薇薇:在印度说了白说,在沙特说也不能说,奥巴马也没办法
关键字: 奥巴马沙特国王沙特女性沙特女权奥巴马访印印度人权2012年,《外交政策》曾发表《男人为什么恨我们?》一文。文章提到,2002年麦加市第31女子中学起火,导致15个女孩丧生,因为她们没有戴头巾,也没有披上斗篷,“道德警察”阻止她们逃离着火的建筑物,也不让救火员接近她们。之后一切风平浪静,没有人为此承担责任,受害者家属也没有抗议。事件唯一后果是,当时还是王子的阿卜杜拉从沙拉菲狂热者手中收回了女孩的教育权。
如此种种,当上国王后的阿卜杜拉生前依然被美国《新闻周刊》吹捧为“改革家”,还被列为2010年全球十大最受尊敬领袖之一。
也是,沙特是英美重要的中东盟友。尤其对于美国来说,沙特不仅是维持中东稳定、应对中东敌对国的重要屏障,长期以来也是石油供给国。为了不开罪这个“真正的盟友”,美国对沙特的人权状况倒是始终保持沉默。
23日,英国《卫报》外交编辑朱利安·博尔格(Julian Borger)发表评论,称沙特人权状况的恶化没有影响西方对沙特的“奉承”,西方对阿卜杜拉的赞扬及高规格哀悼再次表明,“沙特就是西方人权立场的一个例外”。
28日,法国24电视台(France 24)展开了“奥巴马在沙特阿拉伯:石油外交胜利了,纵然人权遭到了践踏”的讨论。
《华盛顿邮报》记者Ishaan Tharoor28日的博文直接以“在同一天的外交中,奥巴马展示了美国的双重标准”为题。“奥巴马不是第一个被指外交伪善的美国总统。而且,事实上这没什么好令人惊讶。”作者在文章中写道,“但是,当你在一个国家歌颂宗教多元化和女权——然后突然您缩短了行程,去了另一个两者一样都没有的国家——这一切看起来,说句公道话,有点别扭。”
美国《石板》(Slate)杂志认为,奥巴马向沙特示好,在美国国内也承受着来自人权组织、特别是女权组织的强烈批判。
不过,奥巴马在离开印度奔赴沙特前,曾接受CNN采访,为自己对沙特人权问题的“不作为”辩护。
“有些时候我们需要权衡利弊,在与他们讨论人权问题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反恐问题或者是地区稳定——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奥巴马直言不讳道。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陈佳静
-
“中国知道,特朗普何时会眨眼” 评论 25特朗普又“眨眼”:中方来谈吧,签个“特殊协议” 评论 506“中国打贸易战有秘密武器:AI机器人大军” 评论 108中国不买美国液化气了,换中东 评论 112最新闻 Hot
-
“中国知道,特朗普何时会眨眼”
-
美财长不痛快:IMF和世界银行,与中国走太近
-
“前220名持币大户可与总统共进晚餐”,特朗普币飙升60%
-
六大重磅团体罕见联名抗议,“特朗普考虑豁免中国汽车零件”
-
“脏话满天飞”,马斯克与贝森特被曝激烈争吵
-
在中美之间二选一?韩国表态
-
特朗普又“眨眼”:中方来谈吧,签个“特殊协议”
-
又发癫!“没了中国,英国你能行?”
-
特朗普夸口:特鲁多说了,没美国就没加拿大
-
“就算加100%关税,中国口罩也比美国货便宜”
-
暴跌71%!马斯克叹气:我劝过特朗普,听不听由他
-
12州联合起诉:特朗普,收手吧
-
特朗普警告泽连斯基:再打3年,你国都没了
-
美媒放风:特朗普考虑大幅下调对华关税,或降至50%-65%
-
“共和党人气坏了,但碍于特朗普只能保持不安的沉默”
-
最后一刻,他俩都不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