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程亚文:把美国的孤立主义理解成“只管好它自己”,是大错特错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程亚文】
在离开白宫时隔四年之后,特朗普将重返椭圆办公室,开始他的第二个四年总统任期。
基于特朗普第一个任期内的表现及竞选期间的言论,全球舆论普遍预计未来美国将进一步强化“美国优先”的保护主义立场,退出自由贸易体系和全球多边主义。这将给世界带来什么样的冲击,对美国自身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这些问题正引来高度关注。
美国曾在“脱钩”中完成工业化
在特朗普以及他所代表的一些美国人,一再表示出反全球化情绪,意图通过对外实施高关税、设置贸易壁垒、重振制造业来“让美国再次伟大”时,他们可能想到的是美国以往的工业化历史。
19世纪到20世纪前期,被认为是美国奉行“孤立主义”的时期,也正是在这段时期内,美国与当时以英国和欧洲为主推动的全球化潮流若即若离,却成功地从“发展中国家”蜕变成了工业化国家,实现了国家崛起。
在《保护主义:美国经济崛起的秘诀(1815-1914)》一书中,美国经济学家迈克尔·赫德森(Michael Hudson)向我们展示了一幅19世纪美国实现工业化和经济崛起的图景。与人们的普遍印象或想象迥然有异,自由贸易和对外开放并非19世纪美国经济崛起的必要条件,相反可能是制约因素。
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开放度的两个重要指标,是关税税率和对外资的态度。给对外贸易设置较低关税和允许外资低门槛进入,意味着较高的经济开放度,反之表明经济开放度较低。崛起时期的美国并不是一个通常所说的开放性经济体,是在相对封闭中发展的。也正是在这一时期,美国完成了从农业经济、农业社会向工业经济、城市社会的现代化转变,崛起成了世界首屈一指的经济大国。
1878 年,从美国纽约曼哈顿下城查塔姆广场的包厘街东侧向北望去的第三大道线火车轨道。资料图:NYC Urbanism
在美国相对封闭的工业化时段,当时的世界却正在经历一轮全球化浪潮,它主要是由英国和欧洲推动,美国对此做出的选择并非是“融入”,而是“隔断”,也就是有选择、有限度地参与全球化,甚至刻意与其保持距离。
整个19世纪,美国都维持了很高的关税水平,这在南北战争结束后的一段时期更是如此。举几个时间点为例,1816年美国的税率为35%、1820年是35%-45%,到了1828年攀升为50%、1875年依旧高达40%~50%、1914年是44%。这期间,1890年通过的《麦金利关税法》(Mckinley Tariff),使得美国成为工业化国家中关税税率最高的国家,也让其面临巨大的外部压力。
最终,美国经济就是在这样铜墙铁壁般的关税保护之下崛起的。实施关税保护、推行促进制造业发展的政策,为美国工商业摆脱英国控制、形成统一的国内市场,创造了条件。随着公路的修建、运河的开凿、汽船的发明,美国国内贸易迅速发展,各州之间建立起密切经济关系,最终超越了对外贸易。
19世纪美国选择隔断型发展和实现经济崛起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高度重视内需和国内市场,也成功实现了通过培育国内市场和扩大内需实现工业化。
赫德森在其书中,描述了19世纪的美国工业化过程中存在着一个“美国学派”,他们认为只有当美国经济与英国以及其他发达的工业国隔离开来时,美国才能保持真正意义上的独立;由于国内需求的增长可以为其经济扩张融资,美国因此不需要依赖国外市场,这种理论指导了美国在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崛起为世界工农业强国的经济政策的制定,特别是南北战争之后美国的关税政策和发展战略。
19世纪的美国工业化进程,是以工业保护主义和经济民族主义为主要面相,工业保护主义者们高度重视关税保护和国内市场的培育,并认为工农业间可以形成互哺关系。美国首任财政部长亚历山大·汉密尔顿(Alexander Hamilton)、第九任国务卿亨利·克莱(Henry Clay)、著名出版商马修·凯里(Mathew Carey)等人均有此主张。为培植全国性市场,美国在19世纪因此格外重视全国性交通体系的建设,以连通南北东西,使全国成为一个经济体系。
此外,很多人可能以为,1862年成立的美国联邦政府农业司、1889年改为现名的农业部(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缩写: USDA),是在农业利益集团的推动下设立的。其实不然,它是一个为工业化而生的标志性机构和制度设置。为启动内需、深耕国内市场,19世纪的美国工业党对农业高度重视,他们反对西进运动,认为工业化需要人口集中,相反,农业的南方对建立农业部并不那么积极,但热衷于西进运动,以扩大农业种植范围。
资料图:美国联邦政府农业部门
相比之下,美国的经济增长并不像其他一些工业化国家那样严重依赖海外市场,从19世纪20年代到20世纪20年代,美国的出口量只占国民生产总值的6%-7%。而且当时的美国并不热衷加入当时的全球化浪潮,这在它对外资及对外投资的态度上就可见一斑。
南北战争结束后,美国制定了进口产品的高关税政策,欧洲国家为了躲避高税率,加大了对美国的直接投资(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FDI)。其中,对美国进行直接投资最多的国家是英国,德国、法国、荷兰、比利时和瑞士也进行了大量的直接投资。不过,在总投资百分比中,外国直接投资在最大时也只占美国总投资的10%,而当单独考虑制造业的外国直接投资时,如果再考虑到1870-1914年间美国国内市场的规模和美国的经济增长速度,这个数字就更小了。
这一时期,虽然外国直接投资获得了增加,但是,外国投资的失败率比较高,投资持续时间比较短,很多投资不久就归于美国人所有,或者完全破产。这表明,外国直接投资未能在美国站稳脚跟,其规模和水平都比较有限,远远达不到控制美国经济的程度。1913年时,英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对外投资国,占据40.9%的份额,而美国只占到8.0%,远远低于欧洲国家。从中可见,相对于欧洲国家,美国当时尚未深入卷进经济全球化进程。
美国在19世纪与当时的全球经济体系保持距离、在政策层面与英国“脱钩”,并在经济思想和知识体系上与英国的自由贸易理论拉开距离,一开始是着眼于“美国特性”,是将美国特殊化,但在当时的美国保护主义者的持续努力下,又逐渐将工业化优先、与国际市场“脱钩”、立足国内市场、技术乐观主义的思想,转化为了具有普遍意义的国家发展知识。
只不过在进入20世纪后,随着美国崛起为世界第一经济大国,继续奉行隔断型战略和关税保护已不利于其海外扩张,美国才放弃了以保护主义为核心的经济学说和政策,转而拥抱起全球市场和自由贸易。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彭宇萱 
-
“大金主”保尔森宣布:不会出任美国财长
2024-11-13 11:18 美国政治 -
“出人意料?情理之中!”
2024-11-13 11:14 美国政治 -
“共同抗美,中欧可以这么做”
2024-11-13 11:00 美国大选 -
卢比奥遭强烈抵制:一点都不MAGA
2024-11-13 10:37 特朗普 -
-
胡塞称袭击了美军航母
2024-11-13 09:41 -
内塔尼亚胡向伊朗人喊话:我知道你们不想,我们也不想
2024-11-13 09:37 -
“对华鹰派狂喜,仿佛圣诞节早晨”
2024-11-13 09:31 中美关系 -
美新防长人选官宣,“令人震惊”
2024-11-13 08:57 特朗普 -
全程空喊口号,她威胁要让中国“付出更大代价”
2024-11-13 08:48 观察者头条 -
阿斯利康CEO:关于中国的事情,我们真的很重视
2024-11-13 08:26 -
“中国月壤给了意大利总统一点点震撼”
2024-11-13 07:49 航空航天 -
美国驻以色列大使,定了他
2024-11-13 06:56 美国政治 -
德国提前大选时间定了,“朔尔茨失去了德国人民的信任”
2024-11-12 23:06 德意志 -
怕特朗普再次阻挠?WTO想“提前任命”这个重要职位
2024-11-12 22:30 特朗普 -
“中方敦促英方立即停止”
2024-11-12 22:20 香港 -
以新防长放话:喘息?没门
2024-11-12 21:53 观察者头条 -
美民主党进步派高层炮轰:党内领导人“沦为大财团人质”
2024-11-12 20:47 美国政治 -
曾起诉中国的他,决定退出司法部长竞选
2024-11-12 20:36 美国政治 -
中俄举行战略安全磋商
2024-11-12 20:25 中俄关系
相关推荐 -
“中国正投入万亿美元,我们却在这胡搞” 评论 41真急了!“白宫拟成立涉华关税应急工作组” 评论 233这场贸易战,美国就是个“纸老虎” 评论 91特朗普也直说了:不行,就放弃 评论 233特朗普“先眨眼”:很多人催我,期待和中国谈成 评论 246最新闻 Hot
-
“中国正投入万亿美元,我们却在这胡搞”
-
真急了!“白宫拟成立涉华关税应急工作组”
-
黄仁勋访华盼继续合作,特朗普回应
-
中国男子在TikTok“神评”美国关税,米尔斯海默秒答:赞同
-
“内地电影票房过亿那一刻,香港电影就被颠覆了”
-
美国税局代理局长刚上任三天就被免,“贝森特抱怨他是马斯克的人”
-
特朗普也直说了:不行,就放弃
-
“中国深知‘广场协议’是致命的,特朗普别想了”
-
“中国稀土,关乎美国人生死”
-
美军高官着急:中国速度太快了,是美国3倍
-
德银:中国客户减持美债,转头买欧洲资产
-
美国对中国再下黑手,“黄仁勋道出最大担忧…”
-
跟特朗普谈,拿中国当筹码?英财相:蠢死了
-
加总理扬言:除了中美,还有其他人
-
美方将不再斡旋?梅德韦杰夫喊话欧盟:学着点
-
特朗普“先眨眼”:很多人催我,期待和中国谈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