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端洪:解读修宪
关键字: 十九届二中全会公报2018修宪中国宪法修改陈端洪 访谈问:政治局会议指出修改宪法的四个原则,如何理解这四个原则?
——(政治性)坚持党的正确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持正确政治方向
——(程序性)严格依法按照程序进行
——(人民性)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凝聚共识,确保反映人民意志、得到人民拥护
——(专业性)坚持对宪法作部分修改、不作大改的原则,做到既顺应党和人民事业发展要求,又遵循宪法法律发展规律,保持宪法连续性、稳定性、权威性
答:你把第一个原则叫做政治性,不能算错,但欠准确。其实这是关于制宪权的代表权的一个表述。仅仅把修宪要坚持党的领导叫做政治性原则,把问题的实质模糊化了。在中国,主权有两个代表机制,一个是共产党,一个是全国人大。两个代表机制的关系是,党中央领导全国人大。因此,我们也不妨称前者为政治主权代表,后者为法律主权代表。无论制宪还是修宪,中国都实行三道程序,一个是党内程序,一个是人大程序,一道是人民参与程序。
你把第二个原则叫程序合法性,严格地讲也不准确,应该叫合宪性。制宪权是超越于法律的,因此,没有一种程序法可以约束制宪权。这不是说制宪者不需要程序,而是说,它可以自立程序。修宪权是一种特殊的宪定权,是制宪权主体的一种特殊授权,受制于既有修宪程序,这个程序由宪法规定。
你把第三个原则叫做人民性,这个原则属于一个程序原则,但根源则是实质性的。为什么修宪要民主?因为主权或制宪权在于人民。
你把第四个原则叫专业性,这不妥。理论上这叫修宪权的有限性。如果修宪权没有限制,那就和制宪权混淆了。我国修宪有两种类型,一种叫全面修改,一种是修正案。第一种在形式上如同制宪,但仍然叫做修宪,为什么?因为国体不变。第二种如同法律修正案。这一次选择第二种形式,这种形式有利于“保持宪法连续性、稳定性、权威性”。
问:监察体制改革对本次修宪内容可能产生的影响?
答:你问监察体制改革对修宪有什么影响,这个问题提得既很切合中国实情,也不准确。中国以往的经济改革都是在现有宪法不变的情况下开始进行,到了某个阶段再修宪,所以有人提出良性违宪的说法。我曾经有个解释,把这个现象叫做中国修宪的两个阶段的时间差。什么意思呢?中国有两个制宪权代表机构,一个是党中央,一个是全国人大。改革开放往往是党中央先出台新的政策,经过实验再启动修宪程序。这中间有个时间差。这是中国宪法的一个非常特殊的现象。宪法修改,不能简单地看成是改革的影响所致,而应该把改革与修宪看成一体,把修宪看成改革的一部分。
这次监察体制改革,属于政治体制改革,直接关系到权力配置和公民的权利。因此,从一开始就是一个宪法问题。是否需要修宪,那要看改革的幅度有多大。
在没有看到正式修改宪法的建议之前,我可以从理论上做一点阐释。
中国宪法学一个理论难题是如何论述权力的组织原则。西方讲分权,我们反对三权分立,但不能回避权力的划分。三权分立的分,是分离的分(separation),权力划分的分,叫division,后者在古代就有的,三公九卿制不就是吗?我们宪法学者在思维上受三权分立的影响太深,想不出别的划分法,或者拒绝接受别的划分法。
其实,三权分立既是逻辑自洽的,也有其局限,自洽与局限都在于一点,那就是法治国思维,把国家简化为法律秩序,因此有立法、行政、司法。这是一个理想模型。可是,这不符合西方国家的实际。国家对外权怎么解释?算作行政权的一部分了。军事权呢?也被当做行政权了。这两个权力违背了“行政即法律的执行”的信条。资本主义国家都实行私有制,但国有资产也不少,国企也不少,国家作为财产权的主人,我称之为“财主”,这算哪一权?更不用说,行政国出现以后的行政立法、行政司法这类悖论式的说法了。西方有很多学者就攻击其违宪。
美国耶鲁大学艾克曼教授说,二十世纪谈分权,唯一的理论贡献是孙中山的五权宪法。其实,如果他摆脱自由主义宪法观的束缚,从权力划分的角度客观地来观察的话,应该承认,二十世纪最突出的宪法权力现象非社会主义宪法莫属。究竟如何去描述?我对中国宪法权力有一个划分,立法、行政、司法都有,除此之外还有军事权、外交权、文化与意识形态权、监察权、组织权、国家财产权。以上共计九项。如果再加上修宪权的话,共十项。
在中国,监察权为什么是一项独立的权力?这个独立是功能分类意义上的独立,不是体制性的,也不妨称为权能。孙中山先生从古代历史找根据,我们当代则应该从党的领导这个根本的绝对宪法原则中去找根据。
古代实行君主主权,君主如何知道官僚体系是否忠诚呢?自然发展出了御史制度。新中国实行党的领导,党首先就要管好党,党如何知道各级组织和党员是否忠诚呢?很自然地发展出纪律检查制度。宪法学是否将这种权力当做一种独立的宪法权力或权能,都不能否定它存在的客观必要性。我理解修宪如果涉及这一项内容,无非有两个用意。一个是明确监察权是一种类型的宪法权力或权能,另一个是,打破以往的党内监察权与检察院调查权、公诉权的界限,一体纳入法律的范围,走向规范化。
- 原标题:陈端洪:解读修宪|法意·访谈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李泠
-
中国不买美国液化气了,换中东 评论 0把中国货“藏”在加拿大,“我们赌特朗普会认怂” 评论 81扛不住了?特朗普释放对华缓和信号 评论 454和特朗普一起“孤立中国”?欧盟拒绝 评论 55“美国几代人的亚太布局被毁,盟友终将望向中国” 评论 156最新闻 Hot
-
中国不买美国液化气了,换中东
-
把中国货“藏”在加拿大,“我们赌特朗普会认怂”
-
涉及稀土,马斯克:正与中方协商
-
通用电气CEO:别打了,我们还没给中国交付...
-
哥伦比亚总统:我认为特朗普政府把我的签证吊销了
-
扛不住了?特朗普释放对华缓和信号
-
“孤立中国?东盟不会跟,否则…”
-
“中方对美方鸣枪示警:这回来真的,能一票否决”
-
“特朗普一声令下,美国几十年联越制华努力,白干了”
-
特斯拉净收入锐减71%,马斯克“认怂”
-
普京送给特朗普的肖像画长这样
-
美欧倒逼肯尼亚“转头”,“中国又拿下一局”
-
和特朗普一起“孤立中国”?欧盟拒绝
-
“特朗普把科研领导权让给中国,10年才能恢复过来”
-
鲁比奥要重组美国务院:在大国竞争时代,难以履行使命
-
又变了!特朗普:无意解雇鲍威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