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度观察|欧美车企加速走入转型阵痛期
2020年,遍布全球的疫情对各国车企的供应链提出了极高的挑战。率先从疫情中走出的中国市场,为车企们展现了环境稳定与集成化优势。
据统计,仅最早爆发疫情的湖北省,就聚集了博世、伟巴斯特、德尔福、法雷奥、霍尼韦尔、伟世通等多家顶级供应商,产品涵盖发动机、变速箱、底盘、车身、电子系统等各个领域。率先从疫情中恢复生产运作,以及数十年积淀出的汽车产业集群,令合资车企早已形成对“中国制造”的依赖。
当年,日本名古屋大学教授与团队拆解一辆五菱宏光MINI EV后,在称赞其简化理念的同时,也感叹到“唯有在中国的供应链下才能打造出如此低价的电动车”。
不止于此,近年来汽车行业快速的电动化变革,也打破了上百年来欧美车企们引以为傲的技术封锁。
在智能电动时代,三电技术、智能驾驶、智能座舱等全新需求取代了传统“三大件”成为核心技术,在这一阶段,先行抢跑布局的自主品牌与国产供应商展现出了强大的市场竞争力。
2022年1-11月全球动力电池供货排名 图源:SNE Research
诸如动力电池层面的宁德时代、比亚迪等企业;汽车智能化层面的地平线、百度等厂商;同时,研发投入占比颇高的小鹏、蔚来等主机厂的实力也同样不容小觑。而在这些企业背后,华为、美的威灵等跨行业,并对智能电动汽车供应链跃跃欲试的顶级厂家更是数不胜数。
这意味着,无论是基础制造业,还是高端前沿技术制造,中国都已经具有完备性和成熟性。据统计,全国自动驾驶产业链重点企业就有88家,覆盖整车制造厂、出行服务商的全产业链条。完整的工业性决定着制造业的活力和支撑度,这也正是欧美车企在中国所面临的痛处所在。
经历了供应链的失守,欧洲相关行业人士终于幡然醒悟,从去年开始呼吁重拾供应链。唐唯实指出,欧洲车企需要将工厂转移到更有利的地方,这样才能降低产品成本。其次,欧洲需要“重启工业化”,恢复失去的工业和生产链,并且欧盟还需要推出全新的贸易政策。
美国去年8月颁布的《通胀削减法案》中也提到,电动汽车电池的关键矿物质必须来自北美或其自由贸易伙伴,否则将失去补贴资格。意在降低在美车企对于中国供应链的依赖。
但值得注意的是,在供应链上占强势地位的企业从不会放弃拥抱全球化。今年1月,宁德时代在德国的工厂已经正式投入运营,蜂巢能源、远景动力等企业也纷纷有着在欧洲建厂的规划。
大有大的难处
对于欧美车企的电动化转型,业内常用“大象转身”一词来定义。可以肯定,作为一家拥有数十年甚至上百年积淀的燃油车企业,突然被告知要丢掉擅长且熟悉的领域,放下身段全力投身电动化,注定需要经过一段摇摆抉择与阵痛期。
早在10年前,中国电动车市场刚刚处于萌芽状态时,稳坐国内销量霸主的大众便已经有了转型电动化领域的考虑。只不过,与当时的大多数欧美车企一样,“大众”们在电动化转型上走的并不坚决。
虽然凭借“油改电”的混动车型拿到了一定的补贴,但在合资车企看来,中国当年暧昧的电动车市场环境,并不值得自身投入过多精力进行研发变革。只是谁都没有预料到,最先砍断其手腕的,是其自身所处的欧洲市场。
面对欧盟激进的“燃油禁售”时间表,中国市场虽然没有选择直接跟进,但高额的新能源补贴,依旧不难看出中国对于电动化转型的决心。然而,直到2020年,当中国电动车产业已经经历过第一批新势力的洗礼,通过优胜劣汰产生出“蔚小理”这样颇具竞争力的智能电动品牌后,欧美车企们仍旧对于市场的变革速度,没有正确的预估。
截至2022,市场在售的基于专属纯电平台打造的合资车型,仅有大众旗下的ID.系列以及去年通用刚刚基于奥特能平台打造的凯迪拉克Lyric等寥寥十数款产品,与其完善的燃油车产品矩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奔驰EQB 图源:奔驰
即便是已经推出多款纯电产品的奔驰,也被指出EQB、EQC等产品是基于“油改电”平台打造而来。日前,奔驰刚刚宣布将根据全新的MMA平台打造新车,其产品也将兼顾纯电与混合动力两种。只不过,这些车型的诞生最早或许也要到2024年才能全球首发。
如果说奔驰是经历过失败的尝试才“回心转意”,那么宝马在纯电转型的节奏上,则更像是“不撞南墙不回头”。
2020年,宝马还高调宣称坚决不会打造纯电平台。彼时的宝马刚刚通过i系列车型验证了增程式混动与纯电的技术可行性。但面对大众研发MEB模块化电动架构总共耗资70亿欧元的现实,宝马选择了屈从成本,并认为纯电平台资金回报过长。最终,宝马企图用包容性更强的集成平台渡过市场的“不确定期”。
宝马iX3 图源:宝马
随后,宝马在两年时间内先后推出宝马iX、iX3、i3等车型。但宝马恰恰忽略了电动化市场爆发后,纯电平台的真正优势:续航里程上占有优势,在空间布局上也更为合理。
与奔驰一样,追求节约研发成本的结果,是iX3、EQB等车型在市场中无人问津。为了回收前期成本,宝马甚至不惜大幅下调iX3与i3价格。目前来看,宝马用降价换来了近5000辆的月销成绩,但这也直观地反应了,近年来豪华品牌中溢价能力最强的宝马,也在电动化上“矮了”同级的新势力品牌一头。
蔚来销售数据 图源:蔚来汽车
在蔚来2022年NIO DAY中,蔚来创始人李斌毫不掩饰地将单周销量数据贴在了PPT上。其中显示的是蔚来ES7/ET5分别对比宝马X5/3系时呈现出的赶超态势,而售价方面,蔚来的产品在终端实际已经高过了同级的宝马车型。
面对品牌力和销量的双重打击,宝马在2022年终于改口,声称在2025年将全面采用全新的纯电平台Neue Klasse。有趣的是,宝马同时还表示,届时将不会停止对内燃机的研发,并且将进行纯电、混动、氢能源的多技术研发,足见宝马仍在电动化转型的路径上仍旧纠结。
另一方面,宝马的多路线规划,尤其是对内燃机的“眷恋”,或许也印证了欧美传统车企在电动化转型层面的困境。
麦肯锡全球董事合伙人彭波指出,“车企的产品部门往往习惯于围绕原有产品创新,缺乏动力进行突破性创新。在产品开发过程中,层层审批和讨论更看重平台和模块的通用性,会把一些大胆的想法逐步磨灭”。作为传统车企的命脉,内燃机部门往往在企业内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其在企业中的组织架构也尤为复杂,如此导致的问题便是在出现抉择分歧时,管理层未必能够达成共识,没能做出快速的决定。进一步来讲,相同的困扰还在渠道端、营销端有所展现。
在电动化智能化掀起的技术革命中,欧美车企曾将特斯拉视为新人,亦或良友,但在市场中,作为新时代的领军者,特斯拉始终坚持着自身在电动化的方向,并以压缩成本为目标进行着产业链构建。而这些,都被老牌车企们无数次的忽略,原因在于他们从未将这个本土企业真正当做竞争对手,正如他们过去从未在中国市场重视过比亚迪等冉冉升起的新星。
如今,不论是大众、Stellantis、宝马、奔驰,还是通用、福特,正是在众多问题的影响下,致使这些车企在电动化转型的赛跑中,落在了体量远小于自身的新势力身后。
尽管在后知后觉下,“巨象们”正纷纷迈出转型的步伐,但随着中国品牌的强势崛起,欧美品牌整体销量的进一步下滑已经成为既定的现实。正如唐唯实在2023 CES展上所言:欧洲汽车行业正处于与中国竞争对手竞争的十字路口。如果欧洲的政策制定者迟迟找不到答案,那将会面临一场可怕的战斗。
- 责任编辑: 张家栋 
-
湖北宜昌公积金新政:二孩及以上家庭购房公积金贷款额度提高至84万
2023-01-30 14:30 观网财经-房产 -
2月11日起施行,杭州房屋征收补偿条例作出这些调整
2023-01-29 15:55 观网财经-房产 -
2022年度观察|政策“渐进式宽松”,楼市调控频率破纪录
2023-01-29 15:44 观网财经-房产 -
2022年度观察|茶饮品牌头部规模焦虑,平价加速“出海”
2023-01-29 14:25 观网财经-消费 -
两部影片成春节爆款,万达多项业绩超预期
2023-01-29 14:07 观网财经-房产 -
广东省住建厅:为生育多子女家庭住房消费提供便利
2023-01-29 13:17 观网财经-房产 -
宁德时代在德工厂投入运营,欧洲动力电池争夺战一触即发
2023-01-28 17:56 观网财经-汽车 -
魅族申请“无界汽车”商标
2023-01-28 17:49 观网财经-汽车 -
降价效应?特斯拉单周涨超33%,创10年最佳
2023-01-28 14:54 观网财经-汽车 -
“新势力”为何争抢刘慈欣和他的科幻IP?
2023-01-28 10:49 观网财经-汽车 -
2022年度观察|讲出好故事,国货护肤品的尽头是上市
2023-01-24 12:52 观网财经-消费 -
2022年度观察|股价过山车,白酒行业经历了什么
2023-01-22 11:02 观网财经-消费 -
开年多地集采,牙科器械“下沉”进行时
2023-01-21 12:10 观网财经-健康 -
TCL科技预告营收超1670亿:面板有待持续回暖,硅片短期盈利向下
2023-01-20 12:13 观网财经-科创 -
明星潮牌黯然失色,余文乐关掉MADNESS天猫旗舰店
2023-01-19 18:42 观网财经-消费 -
茅台葡萄酒:今年启动公司上市计划
2023-01-19 18:01 观网财经-消费 -
安踏人事大调整,去年第四季度FILA业绩由正转负
2023-01-19 15:26 观网财经-消费 -
雅居乐成功发行12亿元中期票据
2023-01-19 09:34 观网财经-房产 -
万科与建行合作,成立规模百亿的住房租赁子基金
2023-01-19 00:14 观网财经-房产 -
华夏幸福:债务逾期517.05亿,美元债重组方案获通过
2023-01-18 21:41 观网财经-房产
相关推荐 -
“中国打贸易战有秘密武器:AI机器人大军” 评论 83中国不买美国液化气了,换中东 评论 104把中国货“藏”在加拿大,“我们赌特朗普会认怂” 评论 97扛不住了?特朗普释放对华缓和信号 评论 474最新闻 Hot
-
“共和党人气坏了,但碍于特朗普只能保持不安的沉默”
-
美媒放风:特朗普考虑大幅下调对华关税,或降至50%-65%
-
“纯关税壁垒最粗暴,欧盟快和中国谈吧”
-
总计7亿欧元,欧盟对苹果、Meta“罚酒三杯”
-
“俄乌都得在领土上让步,再不同意美国就退出”
-
中国不买美国液化气了,换中东
-
把中国货“藏”在加拿大,“我们赌特朗普会认怂”
-
涉及稀土,马斯克:正与中方协商
-
美国着急放风“即将与日印达成协议”,其实只是…
-
通用电气CEO:别打了,我们还没给中国交付...
-
哥伦比亚总统:我认为特朗普政府把我的签证吊销了
-
扛不住了?特朗普释放对华缓和信号
-
“孤立中国?东盟不会跟,否则…”
-
“中方对美方鸣枪示警:这回来真的,能一票否决”
-
“特朗普一声令下,美国几十年联越制华努力,白干了”
-
特斯拉净收入锐减71%,马斯克“认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