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业寒冬,手握1471亿的万科也要“勤俭、节约”了
(文/解红娟 编辑/马媛媛)11月16日,万科总部下发了一份主题为《关于万科集团总部“节衣缩食”和打造“战时氛围”的倡议》的文件。
该《倡议书》指出,地产黄金时代已经过去,房企赚钱的逻辑已经发生变化,从挣大钱变挣小钱,从挣快钱到挣慢钱。因此,所有员工在工作和决策中要贯穿经营理念,明确要实现的目标,形成行动方案并坚决执行,对不产生价值的动作和开支做减法,花小钱办大事。
总的来说,万科要求公司员工“节衣缩食”、“勤俭节约”。
观察者网就文件真实性向万科内部人士求证,得到的回答是:确实有下发该文件,此外,万科“节衣缩食”已执行许久,并非偶然。
有业内人士指出,万科做事风格属于先做再说。早在前几年,万科就提出行业管理转型、精细化管理、向管理要红利等政策,勤俭、节约就是这些政策最基础的表现形式。
房地产收入增长不如人意
“房地产行业过去有个坏毛病,有钱能解决的不是问题。现在是钱的问题,要珍惜钱。”万科集团主席郁亮在2021年业务交流会上坦言,现阶段,钱对于房企十分重要。
一般而言,企业增加现金流的主要方式有两种:开源、节流。但受全国单月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连续四个月下降影响,行业“老大哥”万科销售数据持续下降,收入减少。
数据显示,2021年10月,万科实现合同销售面积258.1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9.51%;合同销售金额419.5亿元,同比下降19.7%。
事实上,万科单月销售额已经连续6个月下滑。数据显示,5月至9月,万科分别实现合同销售金额575.6亿元、676.3亿元、515.4亿元、370.3亿元和361.1亿元,较2020年同期分别下滑6.07%、7.8%、23.8%、36.94%和33.79%。
环比数据更能说明问题。2021年7月至10月,万科单月合同销售金额环比下滑23.79%、28.15%和2.48%。
收入增长受阻,万科发文“节衣缩食”。根据倡议,万科员工需强化自身工作技能,属于自己岗位的职责和工作,绝不假手于合作方或供应商完成,减少不必要的费用支出,导致损耗自身专业能力。
此外,用经营思维逻辑推进工作,合理规划部门及个人的工作安排,减少人、财、物的重复消耗,开源节流,不断发掘工作中的“盈利点”。每一笔花出去的钱都应先思考和判断是否能够产生真实价值,对促进业务发展或提升工作效能是否有帮助,做到该省的每一分钱都要省,该赚的每一分钱都要赚。
为减少不必要的开支,万科要求管理层以身作则,勤俭节约,杜绝浪费。例如,基于费用最优原则合理规划差旅出行,根据天气温度调整室温,人走关灯。同时,避免内部交往过度接待,拒绝不必要的接送、宴请或伴手礼等;秉承合适原则对外交往,必要产品不可缺,其他产品在同等标准下优选性价比更高。
勤俭节约的同时,万科也鼓励员工帮助一线解决实际问题,助力业务度过寒冬。
根据倡议,各员工眼睛向下、身子下沉,真正了解业务痛点难点。对于当前工作的难点和推进方向,从管理层到员工个人要目标一致;对各类协同推进的项目和工作,部门之间要目标一致。
“活下去比什么都重要”
万科一直是房企中最“胆小”的公司,早在三年前恒大、碧桂园持续高歌猛进之际,万科就提出口号“活下去”。
最初业内对这一理念并不认可,认为房地产市场一路向好,万科忧虑过重。如今,时间给出了答案,财务出身的郁亮确实对风险控制有着很强的意识,也因此成为当下最稳健的房企之一。
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6月底,万科持有货币现金1952.2亿元,远高于一年内到期有息负债总和843.0亿元,扣除预售监管资金和受限资金的现金短债比为1.67倍;净负债率20.2%;剔除预收账款的资产负债率69.7%,归为绿档。
“在我们的认知里面,活下去比什么都重要。”2021年万科总裁祝九胜在年中业绩会上重新解读“活下去”时表示,一家企业要负方方面面的责任,要确保经营安全,对八大利益相关方甚至更多的利益相关方担起责任。
尽管拥有极强的风险意识,万科还是在三个月时间里,花掉了481.1亿元货币现金。
截至2021年9月底,万科净负债率为31.9%;持有货币资金1471.1亿元,虽然高于短期借款和一年内到期有息负债总和782.9亿元,但较年中减少481.1亿元。
这其中大部分是万科正常扩张所需支出。例如,仅9月单月,万科花掉104亿元拿地权益金额;为万物云收购伯恩物业、“换股”阳光智博买单,打造其在物业领域的头部地位;业务转型,在商业、公寓、养老等领域持续投入。
这也证明房企需要花钱的地方有很多,用世茂集团董事局副主席、总裁许世坛的话说,“如果政策不转向,最厉害的开发商也就再撑三个月。”
对于这部分财务支出,郁亮表示,“做商业、城市更新、产业,都是为了万科在下个春天被需要。”
或许是感受到资金端压力,10月28日,万科发布公告称,申请授权在不超过人民币300亿元的范围内发行直接债务融资工具。
据悉,募集资金将用于满足万科生产经营需要,调整债务结构,补充流动资金及(或)项目投资(包括但不限于长租公寓、物流地产、产业园、养老公寓等募投项目)等用途。
随后不久,万科计划通过保险资金不动产债权投资计划向平安资管申请融资,融资本金金额不超过人民币58亿元,期限最长15年。
这也意味着,万科各项债务数据将所有上升。
但活下去才有希望。或许如郁亮所言,“这个冬天都差不多,都是冷。”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 责任编辑: 解红娟 
-
1元“上车”机会来了、限售5亿!首批北交所基金本周五发行
2021-11-18 15:02 金融圈 -
大公司早报 | 欧莱雅回应李佳琦薇娅暂停合作 万科发文倡导“节衣缩食”
2021-11-18 09:29 大公司 -
陈睿:元宇宙中的一些要素,Facebook、腾讯和B站已经实现
2021-11-17 23:10 大公司 -
李彦宏:集度概念车将亮相明年北京车展,2023年量产
2021-11-17 22:27 大公司 -
因华东大区拖后腿,华润置地近三月销售同比下滑
2021-11-17 20:57 中国房市 -
为了活下去,保利置业拟5亿转让上海项目
2021-11-17 20:57 中国房市 -
融资环境回暖?近一周国资房企银行间市场密集发债
2021-11-17 20:56 中国房市 -
海信拟10亿美元收购西门子智能交通系统业务
2021-11-17 10:02 上市公司 -
大公司早报 | 丁磊称网易有能力抢跑元宇宙 许家印个人为恒大注资70亿
2021-11-17 09:08 大公司 -
成本压力下,家居企业集体“涨价”能否自救?
2021-11-16 20:30 中国房市 -
去化放缓、融资受阻,非地产企业们加速剥离房地产
2021-11-16 13:25 中国房市 -
叮咚买菜加速:三季度营收翻倍,亏损扩大至20亿元
2021-11-16 12:58 商业 -
中国电信:要自主掌控关键核心技术
2021-11-16 11:18 数字化转型 -
大公司早报 | 卫龙通过港交所上市聆讯 三只松鼠回应零食发霉变质
2021-11-16 09:21 大公司 -
知乎发起“高赞联合创作”,现金奖池100万
2021-11-15 17:19 大公司 -
“纪录片将迎来巨大时代机遇”
2021-11-15 16:24 大公司 -
孙宏斌自掏腰包,为融创中国无息贷款4.5亿美元
2021-11-15 16:12 中国房市 -
投融资周报 | 小红书获腾讯领投5亿美元 高仙机器人C轮融资12亿元
2021-11-15 13:30 商业 -
钉钉,已切换行驶路线
2021-11-15 10:17 数字化转型 -
大公司早报 | 涪陵榨菜宣布涨价 全国21城发布“限跌令”
2021-11-15 09:21 大公司
相关推荐 -
不满对华“毒计”,全美各行业疾呼:回头是岸啊 评论 60“别陶醉政坛了,商业帝国危矣” 评论 122又来!美国施压马来西亚:别让中国拿到手 评论 151“美国对华这么干,简直是全球贸易末日” 评论 232美国安顾问将来访,格陵兰岛总理不满:来干嘛? 评论 98最新闻 Hot
-
不满对华“毒计”,全美各行业疾呼:回头是岸啊
-
“别陶醉政坛了,商业帝国危矣”
-
被美国驱逐的南非大使:这是我尊严的徽章
-
“这幅肖像太丑了,民主党故意抹黑我”“这是共和党资助的”
-
“卢拉将访问中俄,但巴西并非要与美国对抗”
-
比利时外长:欧盟必须“以牙还牙”,打击美国痛处
-
“这都是政治作秀”
-
又来!美国施压马来西亚:别让中国拿到手
-
德媒揪心:中国跻身高端产业链,德国工业还有救吗?
-
追赶SpaceX,中国正靠它们?
-
“美国对华这么干,简直是全球贸易末日”
-
以色列计划对加沙发动全新地面攻势,民众:还打啊?
-
“对等关税”生效前特别提中国,特朗普用了这个词
-
《卫报》为黎智英撑腰,邓炳强怒斥:误导、诽谤
-
白宫为何“喜欢”这座南美监狱?
-
“敏感时刻,中日韩走得更近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