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伊利开仓赈潘刚
关键字: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老铁
8月6日,伊利公布了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向激励对象授予总股本3%的股票,其中董事长潘刚一人独得33.2%,其余副总裁、CFO以及董秘、董事等四人分得11.4%,高管团队共分得44.7%,其余469人分得剩余的55.3%。
就在7月24日,伊利方面公布已经回购了3%股票,平均成交价为31.67元/股,共计58亿元,此股票并未如回购正常流程注销,而是以每股15.36元的成本低价奖励给管理层,换言之,潘刚为代表的高管团队仅凭此差价就获得了20多亿的利益。
这在资本市场内外引起了强烈反响,相当多声音认为这是管理层在为自己发巨额奖金,但亦有支持者认为,这是所谓现代企业的管理方式,大胆激励运营团队,方可充实释放积极性,更有甚者将伊利对标BAT的激励方式,认为此为合理手段,对管理层的褒奖和激励而已。
在探讨此问题之前,我们先阐明一个概念,即,伊利和BAT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的激励措施是一回事吗?
答案是否定的, BAT多为在公司之初就设计员工持股平台这一机制,而伊利则为公司花58亿巨资从二级市场回购股票,消耗大量企业自有现金,2019年,伊利共发行了5期共计80亿元的超短期融资债券(平均在9个月左右),利息在3%以上。
换言之,伊利此次回购的58亿元资金相当部分来自融资债券的发行,也即,借钱来完成股票激励(且背负2.4亿元陈本),这不仅是BAT,在互联网企业中也是罕见。
在理顺以上概念之后,我们再来回答以下两个问题:1.此次的股票激励究竟是否合理;2.若不合理,暴露了伊利何等问题。
股票激励是否合理:重点看考核标准
在股票激励计划中,公布了未来五年的业绩考核标准,见下图。
以第五年的累计48%测算,五年内的复合增长率为8.16%,是2018年增长数据的一半不到,那么,这对伊利到底难不难呢?
进入2019年之后,伊利频频收购奶企,如以26亿元的代价收购新西兰奶企威仕兰,这家企业在2018年遭遇了较大危机,净利润仅有258万元,也试图去收购巴基斯坦上市乳企Fauji Foods Limited,后失败,此前与圣牧、美国乳企Stonyfield公司和澳大利亚乳企迈高均有谈判收购,但都遇到挫折,最近有媒体报导伊利有望以15亿元的代价收购辉山乳业(高峰时年净利润曾在10亿元左右)。
此前有专业人士分析伊利的收购总额会在100-200亿之间,手笔相当之大,且相当迫切。
伊利在这么多年运营中,积累了两大宝贵财富:其一,知名的品牌形象;其二,全国贯通的零售和批发渠道。
如此便可将区域化或者海外品牌通过伊利品牌和渠道做大,将辉山乳业这类偏区域化品牌借伊利渠道迅速释放销量,仅辉山乳业和威士兰在中短期内联合创造10亿左右的销量并非难事,以2018年64亿元净利为基准,仅此增长便可为伊利带来将近16%的增量。
伊利曾表示2019年要完成900亿元的销量(仅以上两大企业完成接近100亿元的总量也值得期许),如此看也并非难事。
当今,奶企行业正面临一轮洗牌,集中化程度越来越高,而国家宏观层面居民的牛奶饮用增量基本已经到了停滞的地步(2016年每人每年引用12公斤,2017年则为12.1公斤),在总盘子有限的前提下,一线大企业借品牌和渠道以及资金优势扩大市场,中小型奶企大方向上要退出行业,被收购将会是常态。
最近一段时间,奶企头部企业如伊利和蒙牛,也都在进行奶企收购的争夺,如伊利已经谈判许久的圣牧被蒙牛抢走,这也可以证实伊利靠投资拉动增长的现实性,也不排除接下来伊利会通过哄抬价格的形式加速收并购。
若通过收购扩大产能是种常态(如果真有100-200亿的规模),其如今订的复合增长8.16%的标准就相当之低了,这并不能给管理层施加太大压力,所谓激励标准实则是没有门槛。
此外,在伊利现有的财务数据中,仍然可以通过调整对经销商的应收账款账期,由于伊利的销售模式采取自营和代理商渠道两条腿走路,终端便利店渠道的账期往往较短,2018年,伊利应收账款账期仅有7天,虽较之上年增加了1.2天,但整体处于较低水平。
随着电商渠道的成长,以及为区域经销商的让利,伊利接下来可以通过释放账期来提振终端销量(事实也已经在进行了),这也直接证明,伊利自身也具有一定的成长惯性。
由伊利惯性到总规模上白亿的收购,伊利的股票计划的标准之低已经显而易见,而这笔通过短期融资有3%以上成本的回购资金,就如此低门槛地给了伊利团队尤其是潘刚,这对股民、对投资者难称得上是公平。
当然,这也可以反映出管理层团队的胸无大志和目光短浅,在自身惯性以及收并购可以有较大潜力前提下,将如此低的业绩预期公布于世,投资者如何来相信企业的进取心?
这究竟暴露了伊利何等问题呢?
伊利是个没大股东的企业,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靠14.9%的持股量为第一股东,有内蒙古国资委背景的呼和浩特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也仅有8.86的持股量,以潘刚为首的四位高管共持股7.94%,若加上此次激励措施,伊利管理团队持股量已经将超过10%。
无大股东,管理层成为实际上的资产管理者,一方面获得管理巨额资产企业的权力;而另一方面,股权的分散,而其中财务投资性质的股东又过大,难以对管理层进行有效监管,给自己发福利也完全在意料之内。
这种企业治理结构的问题,在此前的“宝万之争”中已经有所暴露,在2016年伊利也险些被阳光保险举牌。
在伊利现有的股权结构中,管理层跃跃欲试提高自己持股量(已经超过内蒙古国资委),努力扩大自己在董事会中话语权,但前三大股东持股量也不过在30%左右,加之香港中央结限公司偏向财务投资,伊利的股权不平衡具有相当大的不稳定性和危险性。
若伊利管理层真是放眼企业长远,应该努力解决以上问题,如常规手段将股票注销,降低流通股,不断优化企业治理结构,且自身本着少些私心的态度将利益回馈给投资者,提高市场信心,这才是当务之急。
如今,伊利选择了放任,半买半送使企业五年内消耗20多亿,这些也都将要转成期间费用,如此,如何获得股民和投资者呢?(钛媒体)
原文链接:https://www.tmtpost.com/4127003.html
- 原标题:伊利开仓赈潘刚
- 责任编辑:刘响
- 最后更新: 2019-08-16 15:05:35
-
总统震怒,苹果官网刊文表功:已创造240万岗位
2019-08-16 14:17 商业 -
三星拟让韩国液晶面板厂半数停产
2019-08-16 11:41 大公司 -
英伟达第二财季营收25.79亿美元 净利润同比下降50%
2019-08-16 10:33 -
中国民办教育协会暂停英孚教育行使会员权利
2019-08-16 09:12 -
366亿!江南造船整体注入,中国船舶披露最新资产重组方案
2019-08-16 09:10 -
天猫新财季GMV增长34%,连续十季度超30%高于行业平均
2019-08-15 20:00 阿里帝国 -
中国空调企业包揽去年全球销量前4
2019-08-15 19:55 -
阿里公布Q1财报:营收1149.24亿元增长42%,半年用户增长5600万
2019-08-15 19:25 阿里帝国 -
中国平安:上半年净利润976.8亿元,同比增68%
2019-08-15 19:05 大公司 -
2019年第二季度印度市场智能手机出货量数据出炉 小米第一
2019-08-15 18:28 -
杨元庆:每四台电脑就有一台联想 市场份额创新高
2019-08-15 18:23 -
高通任命新董事长,曾是美陆军航空兵
2019-08-15 13:28 -
摩拜员工偷30多辆哈罗单车被刑拘:送给亲朋好友
2019-08-15 13:12 -
思科第四财季营收134亿美元 净利同比降42%
2019-08-15 13:09 -
网易市值超百度,位居阿里、腾讯、美团、京东之后
2019-08-15 11:57 BAT -
日媒盘点:中国空调企业包揽全球销量前4,份额超50%
2019-08-15 11:57 -
美国将把中国核电公司列入实体清单 中广核:影响可控
2019-08-15 10:45 -
担心起火,美国禁止被召回苹果笔记本型号登机
2019-08-15 10:25 -
雷军:小米参与推动下 中国山寨机被彻底消灭
2019-08-15 09:55 -
义乌小商品畅销全球,多亏背后有它!
2019-08-15 09:48 大公司
相关推荐 -
前十占九!“中国机构正在主导全球芯片研究” 评论 81罗马教皇方济各去世,曾呼吁“不要害怕中国崛起” 评论 105“原来,中国早就有预判” 评论 245“MAGA巨星”唱反调,阿根廷业界:中国制造真香 评论 208特朗普喊话:俄乌别打了,一起跟美国做大生意发大财 评论 254最新闻 Hot
-
前十占九!“中国机构正在主导全球芯片研究”
-
为避免被拆分,谷歌拿中国说事
-
特朗普力挺!赫格塞思在白宫表态
-
印度对中国出手,钢铁征12%关税
-
普京:愿与乌克兰直接谈
-
罗马教皇方济各去世,曾呼吁“不要害怕中国崛起”
-
美一客机在机场发动机起火,机上300人被迫撤离
-
特朗普借关税“忽悠”日韩投资阿拉斯加巨型能源项目
-
“特朗普这是在邀请中国抢走我们的科学家,太可怕了”
-
白宫:特朗普力挺赫格塞思
-
“美国牛肉太贵,换澳牛,味道一样”
-
特朗普、普京、泽连斯基等发文哀悼
-
“原来,中国早就有预判”
-
“拜他所赐,美国变成了流氓国家”
-
“特朗普会输,但中国不会轻易给他台阶下”
-
“MAGA巨星”唱反调,阿根廷业界:中国制造真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