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数据杀熟”谁之祸?
关键字:导读同传统时代相比,互联网时代的商业环境已经发生剧烈变化,其中变化最明显的是信息不对称的减少,在传统商业中,商家处于明显优势的一方,在互联网环境下,这种优势正在削弱。【本文经授权转载自微信公众号“一点财经”(ID:yidiancaijing) 作者:邱韵】
之前网上流传这样一个段子:一个华为员工,出去买东西都拿工牌,说是商店饭馆会打折,配眼镜打七折,一次没拿工牌,结果配眼镜打五折。
不过也有人说这是真的。如今真假已不可考,但是“杀熟”却确实存在,且广泛存在。
一百个人中,有超过88个人认为“杀熟”现象普遍或很普遍,近60个人有过被“杀”的经历:这一数据来自北京市消费者协会日前的一份调查报告。实际上,它针对的是“大数据杀熟”。
在商业世界,“价格歧视”自古有之,在信息不对称更为严重的传统商业社会中,“杀生”乃是常态,毕竟很多是一锤子买卖。而在互联网商业社会,宰客式的一次交易已不复存在,提高用户活跃度和用户粘性才是重点,价格向“生人”倾斜成为基本,“杀熟”自然而然出现。
由“杀生”向“杀熟”,去年开始,互联网的商业面貌正式被掀开一角。在这一角之下,“大数据杀熟”的出路在哪里?
01|“杀熟”蔓延互联网
同一趟航班,高级会员是一个价格,普通用户是一个价格;同样叫车,起始点和距离一样,有的人显示52.1元,有的人显示46元……
自去年2、3月份开始,这些在互联网世界此前不为人所关注的细节被展现出来,被放大,被冠上统一的名字——大数据杀熟。
后来这场由“大数据杀熟”而起的风暴席卷互联网,去哪儿、滴滴、饿了么、飞猪、京东等都曾被卷入其中。
日前北京市消协在公布大大数据“杀熟”调查结果时,也曝光了一部分问题平台的存在,飞猪、去哪儿被重点点名。其中,两名北京消协体验人员同时通过飞猪预定北京的某酒店的同一天高级大床房,老用户291元,新用户286元。
对比,飞猪方面回应称,实际上,这一情况往往是由于促销红包、新人优惠、酒店和航班库存变化带来实时价格变动等原因造成的,并非大数据“杀熟”。作为平台,飞猪从来没有,也永远不会利用大数据损害消费者利益。
类似说辞几乎是所有企业面对“大数据杀熟”质疑的通用回答。此前滴滴就在回应用户质疑时解释称,打车价格不会因人、设备、手机系统而异,预估价波动跟定位、实时路况、预估里程、时长及优惠券、下单时的网络等有关。
在他们的回答中,关键词有两个,一个是“实时”,即机票酒店库存变化,以及路况不同所带来的价格波动;一个是“优惠”,新人优惠、优惠券等。前一个是客观现实,甚至飞猪等采取的是平台模式,并不能决定商品价格;后一个是主观策略。
先说第一个客观现实,即“实时”。
的确,众多“实时”因素会导致价格差异,比如曾经一张由北京直飞清迈的航班,前一天价格600,第二天价格就可能在800,甚至上一个小时价格800,一小时后就是1000;打车从家到公司,道路通畅时价格30,道路拥堵时就可能40。
回到“杀熟”泛滥的OTA行业,平台方们对此的解释是由代理机制和技术所带来的价格变动。比如去哪儿近日就向外界分析称,机票的数据会在航空公司、GDS、代理商之间流转,每次请求数据都会依据节点的多少,速度有所不同,用户界面每次显示的是缓存数据,因此每次点击界面显示的价格不同这一现象不能从根本上杜绝。
但是这一回答并不能完全解除外界对“大数据杀熟”的质疑。仍然以飞猪为例,去年10月,知名作家、自由职业者、媒体从业人员王小山曾在社交媒体上吐槽:“一张机票,查1104,到订的界面变成2322,过几个小时变成2796,在别家订了,1300,返回飞猪,又变回2322”。
* 来自社交媒体截图
虽然可能由于平台模式不同导致机票价格有所差异,但显然1000元的价格差属于异常情况。同时,也有“实时”和“价格浮动”根本解释不了的情况。
来自黑猫投诉的信息显示,某消费者投诉称,同一时间查询同一线路,两个账户的价格有所不同。同样是从4月12日从温州到三亚的往返机票,一个显示价格1798,一个是1767。
* 来自黑猫投诉
对于这一用户的投诉,飞猪客服的一句“飞猪不存在也永远不会利用大数据侵犯用户的权益”显然并不能让人满意。这样同一时间内不同价格的机票,显然也不能用“实时价格浮动”这样的话语来解释。那么其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呢?
02|大数据之祸?
在飞猪等关于“大数据杀熟”的质疑回复中,另一个绕不开的关键词是“优惠”——在电商已渗透入生活各方各面的现在,“新人优惠”、优惠券等已经是再熟悉不过的操作。
在流量、活跃度最大的互联网世界,不管是平台还是商家都希望通过这样的形式来提高自身的活跃度和用户覆盖。
在北京消协对飞猪的体验中也发现了这样“新人优惠”的存在:在显示价格比老用户少5元的基础上,新用户还可以享受飞猪的4元立减优惠,相当于同样的日期、同样的房间,老用户价格是291,新用户则是282。
从电商平台的操作中,这样的“新人立减”可以说是正常操作。但它同样不能安全解答“一新一老两个用户为何价格不同”的疑惑,毕竟两者优惠前的显示价格就不同。
那么唯一能够解释的就是“价格歧视”。实际上,有人对“大数据杀熟”的定义正是“利用自己所拥有的的用户数据,对老用户实行价格歧视的行为”。
- 原标题:“大数据杀熟”谁之祸?
- 责任编辑:李嘉
- 最后更新: 2019-04-19 16:11:13
-
索尼全面进入中国动画市场 引进日本模式
2019-04-19 15:54 -
高通CEO承认,与苹果和解不是“一夜之间”达成的
2019-04-19 12:45 上市公司 -
周鸿祎:不关心360股价,不然会得心脏病
2019-04-19 12:06 大公司 -
智库:男性手机选小米,女性喜OV,中老年钟情华为
2019-04-19 11:39 手机 -
周鸿祎谈刘强东兄弟论:就怕兄弟明算帐时算不清楚
2019-04-19 09:50 互联网大佬 -
印度高院维持抖音禁令,印专家:基本没用
2019-04-18 21:46 印度惊奇 -
天猫精灵连推三款新品 希望打开语音互联网
2019-04-18 18:53 -
用户要求代驾司机下车后强行酒驾,代驾要报警吗?
2019-04-18 18:45 -
联想誓师大会:用法律责拿造谣者!
2019-04-18 18:15 大公司 -
押金还没退完 ofo又被冻结旗下两家公司股权
2019-04-18 17:35 -
隐瞒中国销量 苹果公司遭投资者控告诈欺
2019-04-18 17:25 -
瑞幸等到了续命钱
2019-04-18 16:45 -
杨元庆:联想在竞争中长大 想赢联想没那么容易
2019-04-18 16:37 大公司 -
亚马逊刷单乱象调查:一条好评上百元删差评800元
2019-04-18 16:02 -
中国企业拟增产OLED面板 追赶韩国
2019-04-18 10:14 -
中国铁塔一季度财报:营收188.97亿,净利润12.84亿
2019-04-18 09:50 大公司 -
166亿!紫光又一收购完成!
2019-04-18 09:20 大公司 -
荣耀20i发布1599元起售,网友神吐槽:9102年还用MicroUSB?
2019-04-18 09:15 手机 -
疯狂烧钱换来市场暴涨665%,智能音箱“偷听”仍未解决
2019-04-17 21:28 大公司 -
华为全球分析师大会现场问答实录
2019-04-17 20:51 华为
相关推荐 -
换防长?“美国后院起火” 评论 113美元主导地位遭削弱,“人民币必须抓住机会” 评论 205前十占九!“中国机构正在主导全球芯片研究” 评论 172罗马教皇方济各去世,曾呼吁“不要害怕中国崛起” 评论 118“原来,中国早就有预判” 评论 257最新闻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