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卫报》:好莱坞的白人获奖病怎么治?
关键字: 2016奥斯卡提名好莱坞种族主义2016奥斯卡提名影片奥斯卡颁奖典礼种族主义好莱坞电影我们可以感叹说,在一些竞争特别激烈的颁奖季,非白人演员的表现缺乏竞争力(抱歉 Idris Elba, Samuel L Jackson, Tessa Thompson, Michael B Jordan and Will Smith),但做人还是得诚实点,毕竟数据库本来就是不对称的,你能叫得出名字的黑人演员有几个?
而现在的问题不仅仅是一个颁奖季平淡,而是整个好莱坞的所有电影都惊人地贫乏。
这个问题激发了Dylan Marron的Every Single Word Tumblr创作,他把过去50年诞生的海量电影中,非白人演员的片段剪辑到一起。
《哈利·波特》八部系列电影,总长度接近20个小时,只有6分钟的台词属于非白人演员。
去年大热的《鸟人》只有15秒非白人演员的台词。
《美国骗局》?40秒。
《马利和我》28秒,《黑天鹅》20秒,《弗朗西斯·哈》18秒,《午夜巴黎》9秒。
史诗巨作《指环王》?47秒,前提是你不把兽人看做白人。
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Bechdel测试(贝氏测试)就关注到,电影中的女性必须出现在与他人的对话中,而不是单独一个人出现。
换作种族版,现实比这更糟。电影中大部分非白人角色都不能谈论种族问题,而只能谈论白人主角,前提是他们有台词。
这个测试可以简单拆解为5个问题:他们是有名字的非白人角色么?他们有对话么?他们不是情侣么?他们的对话有不是安慰或支持白人角色的么?他们其中一个绝对不是幻象么?
然后我们测试了今年的最佳影片提名者,8部电影中只有三部通过。去年更少,只有2/8通过。2014年是4/9,2013年是6/9。(就不约分了)
热门电影《卡罗尔》
而过去15年的最佳影片获得者,只有6部通过测试。有7部连一个有名字的非白人角色都没有。
2015年没被提名的大片表现更好:《侏罗纪公园》、《速度与激情7》、《火星救援》等等。
艺术片和独立电影的表现更糟。
一个简单的贝氏测试肯定不够,也是有局限的。
通过测试也并不表示这些电影成了多样性的楷模,或是艺术水平很高。
有些电影在角色多样性方面做得不错,但叙述已经是嚼烂的老梗不断翻新,然后再被我们一遍又一遍吃下去。
我们特别爱吃的一款就是:白人解决种族主义问题(The Help《女佣》),或者“阿拉伯人穷凶极恶”(《拆弹部队》)。
几乎所有电影都充满了这样的陈词滥调。
特别想提这部《逃离德黑兰》
测试的目的不是强迫你去分析看过的每一部电影,而是想提醒你,不能对一些明明存在的现象视而不见。
有人可能会担心,这会导致“政治正确过头”。
坚持要求每部电影都必须给非白人演员一个角色,是政治正确过头了么?
我们明白历史题材需要特定的演员(虽然电影里的历史叙述也会被删改),所以不会强制黑人演员出演《维京英灵殿》,正如我们不会要求一个女人一定要出现在《肖申克的救赎》里。
但是!“粉饰”特定的叙述,是好莱坞如今的事业。
繁华的大都市伦敦,繁华的大都市纽约,还有繁华的大都市洛杉矶,看不到一丝以这些城市为代表的真实生活的痕迹。这样的电影已经让人恶心。
《欲望都市》
如果扔掉这些,转而表现社区的多样性,却又掉入另一种苍白:故事中的人物都有相同的愿景,却跟我们一点也不像。
比如,电影中最让人困扰的是,只有相同种族的人才能成为朋友,更别说恋爱了。
以《哈利·波特》为例,拉文德·布朗这个角色的演员从黑人换成了白人,就因为她跟罗恩有感情戏。
1955年,我们的白人祖母嫁给了黑人祖父。(作者在讲述自己的经历)
2015年,我们仍在期盼荧幕上跨越种族的爱情。
在1988年,艾迪·墨菲在颁发最佳影片奖时,打破一贯的搞笑风格,严肃说道:“我可能不会因为讲了下面这段话就赢得奥斯卡奖,不过,管它呢,我还是要说……我虽然来这里颁奖,但是我认为我们应该被看成一个民族。我只想让你们知道,我们黑人再也不是社会渣滓,也永不会拖累大众。”四分之一个世纪过去了,我们完全没能达成上述心愿。
艾迪·墨菲
我们想要的是什么?改变。
什么人必须改变?
黑人女演员维奥拉·戴维斯(Viola Davis)回答:非白人演员与其他人唯一相差的,就是机会。
所以,选角导演视野要开阔一些,导演该要求自己的电影能看到不同类型的演员。作家应该努力为不同肤色演员创作有意思的类型角色。
有人抬出“票房”为由, 可今年全黑人主演的《冲出康普顿》票房就不俗,种族多样化的《速度与激情7》更是票房霸主。同样的例子还有不少。
看来,唯一能鼓励制作公司更重视种族多样性影片的,就是票房数据。
靠你了。
(观察者网 编译/徐书婷 冯雪)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徐书婷
-
美码头工人集体声讨:这是对工人阶级的经济战争! 评论 72“短短100天,特朗普就把美国推向危机边缘” 评论 83美国工人造手机?“做大头梦,最小螺丝都是中国造…” 评论 1300人付款!美国人买美国货还是中国货?结果扎心了… 评论 271最新闻 Hot
-
尴尬!“特朗普上回庆百日的美国工厂,已迁至中国”
-
美码头工人集体声讨:这是对工人阶级的经济战争!
-
“特朗普关税反倒加强了中国决心,危机正化为机遇”
-
“我们无法在美生产任何产品,销美商品将涨价”
-
“我们努力实现100%美国制造,但连个轴承都买不到”
-
“短短100天,特朗普就把美国推向危机边缘”
-
微软总裁着急:这项竞争不能落后中国,美国输不起!
-
美国工人造手机?“做大头梦,最小螺丝都是中国造…”
-
中方直说了,美农彻底崩溃
-
“中国发货吧,关税美国人自己出”
-
卡尼宣布胜选:对美国,决不“跪”
-
董袭莹本科相当于国内三本?“什么是协和4+4”冲上热搜
-
0人付款!美国人买美国货还是中国货?结果扎心了…
-
中国取得EUV技术重要突破,阿斯麦CEO还在嘴硬?
-
美学者出新书《日本大屠杀》,日本右翼坐不住了
-
清华“挖”来美国顶尖AI学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