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问诊2025中国经济】曹远征:中国最重要的事是,不能总看美国的眼色行事
最后更新: 2024-12-31 11:15:29编者按:前三季度中国经济增长4.8%、新能源汽车年产量首次突破1000万辆、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1%……
回顾2024年,国际上,区域冲突的规模和范围不断扩大,大国竞争愈发激烈;在国内,中国经济在下半年逆周期调节政策之后奋力直上。面对复杂的局面,以及国际上“中国顶峰论”、“定时炸弹论”等种种质疑,全年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展现出中国经济庞大底盘的强劲韧性。
新的一年,经济工作怎么干?刚刚开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经做出部署。那么,2025年,中国经济会面对怎样的内外部形势?特朗普2.0时代的中美贸易战将如何演进?为什么扩内需如此重要?中国制造如何利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大市场?2025年,又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一揽子增量政策之后,如何实现经济增长又稳又好?地方化债与经济发展如何两全?如何稳住股市楼市?
我们迫切需要深入探讨这些重点议题,剖析2025中国经济的挑战及其背后的机遇。为此,观察者网推出《问诊2025中国经济》专题,邀请国内顶尖经济学家,围绕这些关键问题犀利发问、深入研讨,厘清中央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消除舆论误区,为中国经济的稳健前行贡献智慧与力量。
专题的开篇,我们邀请了原中国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前中国宏观经济学会副会长曹远征,来深入剖析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复杂外部局面,当前中美冲突的本质,以及我们可能的应对之法。
12月25,作者与观察者网对话交流 观察者网
【对话:高艳平 整理:郑乐欢、刘冶】
世界正处在十字路口
观察者网:首先,2025年的中国经济正面临什么样的外部世界?目前有各种说法,比如新型全球化、逆全球化,或者后全球化,您是如何定义和描述的?
曹远征:世界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各方都很焦虑,缺少方向感。
二十大报告特别提出,世界之变、历史之变和时代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我们现在面临的世界,跟我们过去理解的世界不是一个世界了。过去是全球化的世界,现在可以说是个去全球化的世界,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而全球化在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至关重要。中国的改革开放正是世界主题发生变化的背景之下发生的,世界主题由“战争与革命”转向“和平与发展”。世界大战打不起来,发展成为世界的主题,所以中国有了改革开放。而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又反过来影响了整个世界。
我们的改革,就是将过去由计划主导的、由国营为主的国家工业化,变成了市场引领的、包括国资、外资和民营企业在内与的全民参与的工业化。工业化的加速,使中国快速从一个落后的国家,变成了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更重要的是开放,中国的工业化被纳入全球化进程,要素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资源配置,并不断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所以你会看到,中国形成了全球最大的产业体系,从手工制造到现代制造全部都有,而且工业化、信息化和现代化是层层叠加的。中国的现代化是一个快速赶超的过程,这和全球化高度相关。
在这个意义上,中国既是全球化的参与者、全球化的积极贡献者,同时也是全球化的受益者。正如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所说的:对外开放是中国现代化的鲜明标识。
环顾全球,像中国这么开放的大国是很少见的。中国的进出口规模一度占整个GDP比重超70%,现在降到了33%(2023年)。在大国经济中间,很少有国家有这么高的开放程度。实际上中国是在拥抱全球化。如果全球化受到挑战,那对中国也有很大的影响。
中国进出口占比历史变迁
全球化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如果我们来回顾下过程也能看到这一点。
2016年杭州召开了G20峰会。尽管全球化已经面临挑战,但那次会议仍然将发展问题置于国际经济金融治理的中心位置,而且还重申联合国的作用,要求成员国本着“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来改善全球经济治理。特别是要把结构性改革议程,和20国财政和货币政策协调置于同等重要的位置,希望能推动全球经济强劲、平衡、可持续的发展。
此后不久,中美贸易冲突爆发。紧接着疫情爆发、俄乌冲突爆发,这个世界开始碎片化。
那么,这个世界将朝何处去?就成为吸引全球关注、引起全球焦虑的问题。其实这个焦虑不仅是中国的,也是全球的焦虑。今年我出了一本书,叫《失衡与重塑——百年变局下的中国与世界经济》,本来这是一本平常的学术著作,没想到突然大卖。我想这就是原因,也成为你今天提问的答案:世界正在处于十字路口,这就是我们现在要面对的世界。
全球三大板块都享受了全球化红利
观察者网:与美西方以及亚非拉第三世界国家相比,中国的舆论界几乎一边倒地认为,经济全球化是一个很正面的术语,截至现在也是如此。不过,从您的论述来看,经济全球化还有另外一面:比如,全球化不仅仅给中国带来巨大的发展红利,也使得美国和华尔街从资本流动中获取了前所未有的好处:维护了美元霸权、加剧了华尔街的贪婪,也推动了全球的不平等,这些对于中心-外围体系中的外围国家,主要是第三世界国家而言,未必都是好处,可否请您解释一下?
曹远征:其实经济全球化是全球经济合作的一个描述,也是一种结构的形成。全球化的底层逻辑就是自由贸易。今年是布雷顿森林体系会议召开80周年。80年前,也就是1944年二战胜利前夕,战胜国们聚在一起讨论战后秩序怎么安排。
在讨论中他们发现:为什么在短短20年里就爆发了两次世界大战?如何实现永久和平?为了消灭战争的根源,人们发现了很重要的问题:过去两次大战爆发,是民族主义国家之间的互相竞争,是单边和双边的竞争;国家之间要拼实力,争夺原料,争夺市场;而后起国家如果没有殖民地,没有市场,没有原料基地,那一定会用更加激烈的手段来争夺。德国就是这样的,所以德国是两次战争策源国。
如果要消灭战争,那么开放市场、自由贸易可能是一个解决办法。于是 1944年,全球化的两个最基本的框架建立了,它们成为全球化延续至今的基础。第一就是关税贸易总协定,其宗旨是自由贸易、减免关税、降低关税壁垒、开放市场。第二就是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它以一国主权货币——美元作为国际货币,让各国货币跟该主权国家货币挂钩,而美元与黄金挂钩,让汇率保持稳定,这样各国就不会通过汇率的贬值进行恶性竞争。
在过去几十年里,全球化已经使世界经济更加紧密地连接在一起,全球产业出现了自西向东、向发展中国家尤其是向亚洲地区转移的态势,从而相应地改变了世界经济格局。在此过程中,共形成了三个板块。客观地说,这三大板块都获得了全球化红利。
一个是以中、印为代表的亚洲新兴经济体板块。亚洲国家以制造业为基础,把自己比较便宜但素质很高的劳动力纳入全球化过程中,吸纳全球产业转移,成为全球的制造业中心。亚洲的制造品向发达国家出口,获得了全球化的红利,同时也给全球作出了贡献。亚洲国家一方面提供给发达国家物美价廉的商品,同时又将赚到的外汇返流到发达国家,支持发达国家的金融业发展。
第二个板块就是资源出口国板块,石油输出国组织国家就是典型。随着亚洲地区成长为能与欧美发达地区比肩的世界制造业中心,这些国家也因为初级产品的强劲需求,而加入了国际市场的竞争。
刚刚你提到了第三世界国家对全球化的讨论,中国在加入世界全球化之前,这些外围国家全然依附于传统欧美市场,他们面向中心发达国家生产,市场非常之集中。发达国家经济不景气时,他们就只能压低价格,贸易条件并不好。但自从中国加入全球化,资源型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条件得到了改善。
就拿石油来说,2008年,国际油价突破了147美元每桶;就在上世纪90年代,油价只有不到20美元左右每桶。初级产品价格的上升,不仅使资源出口国出现了贸易顺差,而且鼓励全球资本投资矿产资源及相关基础设施,带动了这些国家的工业化加速。于是,这些资源出口国在初级产品供给上支持经济全球化的同时,也使自身的国际收支状况不断改善,形成了巨额的外汇储备。当然这个外汇顺差,又通过购买美元资产,回流到了发达国家市场。
中国融入全球化使得能源输出国增加了议价能力,从而享受更多的全球化红利。图为2020年1季度以来的石油需求变化。红色为中国,绿色为OECD国家,黄色为其他非OECD国家
第三个板块就是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这些国家在全球化过程中,产业外迁。所以他们的制造业占GDP中的比例就越来越低,美国的占比目前已经降到了10%。但是美国的服务业却在全球化中得到格外的发展。
举个例子,改革开放初期我们吸引外资很困难,到处听到有人说“我有项目,你有钱吗?咱们合作一下。”但是后来倒过来了,是发达国家的各种金融服务行业到中国找项目,他们说“我有钱,你有项目吗?咱们合作一把。”这就是金融服务的全球化,资本实现了全球化流动,很多发展中国家获得了资金,有了发展条件。但与此同时,对美国等发达国家来说也确实获得了收益,而华尔街是获得红利最大的。
这三个板块用一种特殊的方式连接在一起。实物都出口到发达国家,但是产品出口以后获得的收入又通过投资美国金融产品,回流到了发达国家。这样的循环一定会带来一个问题,那就是发展中国家在货物贸易上是顺差占GDP的比重持续提高,而发达国家贸易逆差占GDP的比重在持续提高。其中中美两国最有代表性,而中美两国国际收支又互为镜像关系。也就是说中国的顺差大部分来自美国,美国的逆差大部分来自中国。这个就被称之为国际收支的失衡,失衡的背后是全球储蓄和消费的失衡,或者说投资和消费的失衡。美国变成全球的消费中心,而中国变成了全球的投资中心。
世界经济运行就是这样循环进行的,也因此构成了世界经济的相互依存关系。但这个依存关系是失衡的。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危机爆发,世界经济运行的循环断裂,所有的出口型经济体都受到了损失,危机蔓延至全球。在美国金融危机中,世界各国难以独善其身。而中国启动了4万亿计划扩大内需,带动了整个世界经济的复苏。
那个时候,人们就开始讨论,这个失衡的世界经济如何可持续?后来在G20国杭州峰会上通过了《二十国集团创新增长蓝图》,各国达成共识,决心要平衡,要可持续,而且还要强劲的发展;会上各国认为,只有靠“共商、共建、共享”的包容性发展才能解决世界问题。
G20杭州峰会:这是二十国集团成员和嘉宾国领导人、有关国际组织负责人集体合影。 新华社记者庞兴雷摄
民族国家架构与超级全球化理想的不兼容
观察者网:G20杭州峰会至今过去才8年,全球化的形势却明显恶化了,而不是改善了,为什么?
曹远征:G20杭州峰会提倡用发展来解决世界问题,发展的逻辑就是全球各国要更加紧密化合作,寻求应对全球化挑战的共同办法。
但是正当人们争取经济全球化更美好的前景时,去全球化的民粹主义思潮也走到了国际舞台的聚光灯下。当年英国举行全民公投决定退出欧盟,随后特朗普当选新一任总统。以此为开端,去全球化由街头的非法集会,上升为政府的合法政策,并不断上升为法律法规,成为建制化的安排。
而新冠疫情爆发尤其是俄乌冲突之后,西方价值观至上的倾向开始占据世界经济的上风,“同谁做生意比做生意本身更重要”,日益形成的“小院高墙”构成了与美西方曾倡导的经济全球化的对立和对峙。
但是,问题产生了,解决问题的希望也一并出现了,那就是人们对“超级全球化”的理想憧憬。什么叫超级全球化?就是通过超国家、超主权基础上建立的全球治理秩序安排,来实现全球意义上的资产负债表平衡。
但是我们知道,世界经济运行的底层逻辑是民族国家,超国家超主权的安排和民族国家是有冲突的。那么能否建立超国家的治理安排,就变成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比如说,美元的问题引发了全球金融危机。要解决这个问题,一定需要一个超主权的货币。因为美元是全球性的货币,美国的中央银行也是全球的中央银行。但是美国的中央银行实质上只是美国的中央银行,它跟全球利益是有矛盾的。如果要美元真正变成全球的超主权货币,监管者就不应该是美国的中央银行,而是应该建立超主权的中央银行,建立超主权的全球性世界政府,才能对世界经济的不平衡作出安排。
能否产生一个超民族国家、超美元的国际货币,这是十几年前大家广泛讨论的问题。但是大家发现,在民族国家体系的现实框架之下,这显然是做不到的。
超级全球化最典型的描述就是,世界是平等的,没有任何障碍。但是最终你会发现世界并不是平的,而是有民族国家架构的。建立在民族国家的基础上的经济全球化,始终处于否定之否定的矛盾运动中:一方而生产力是无国界的,市场经济是普适的,两者本质是全球性的,各国的经济发展一定会走向全球化;而另一方面政府却是民族国家的,其行为基础是国家利益。
全球化的发展与民族国家的利益出现了冲突,而且难以调和,现在问题就出现在这个环节上。
观察者网:那么中美之间的矛盾正显示了这种全球化的努力与民族国家框架的冲突?
曹远征:对,民族国家的利益跟全球化取向之间的矛盾出现以后,首先体现在中美冲突。特朗普提出,美国利益优先,美国第一。
为什么美国第一?也很好理解,美国人认为,他们的产业转移到亚洲,转移到了中国之后,美国当年产业比较发达的中西部地区空心化了,变成了锈带地区。他们的中产阶级群体衰落:没有工作,对前途绝望,吸毒泛滥。新当选的副总统万斯写的那本书《乡村的悲歌》,描述的正是铁锈地带的家庭。而全球化的过程中,美国的受益者是华尔街。
美国社会出现了内部矛盾:华尔街的少数人获得全球化的好处,但是更多的人生活没有希望。10 年多年前美国的占领华尔街运动,就已经暴露出铁锈带的没落。而这些人是特朗普上台的政治基础。
特朗普认为这是全球化带来的。但是我们认为,一定要有一个超国家、超民族的政治安排,才能妥善解决全球化的弊端;而民族主义的崛起一定会让全球化向后退,出现逆流。这就是后来大家看到的中美贸易冲突,以及特朗普2016年上台后退群,倡导美国再工业化背后的逻辑。
特朗普的美国优先政策主要就是三点。第一是产业回流,美国斥资补助支持鼓励产业迁回美国。第二是高关税,美国通过关税壁垒限制外国的产业和商品进入美国,来保住美国的就业机会;第三是反移民,禁止非法外国移民来跟美国人抢工作机会。这些安排就构成了中美贸易战的背景。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苏堤 
-
孟晚舟新年致辞:在奋斗中成长,在困难中成熟
2024-12-31 10:47 观网财经-科创 -
工信部成立人工智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2024-12-31 08:50 观网财经-科创 -
工信部:到2027年建设1万个5G工厂
2024-12-31 08:47 观网财经-科创 -
研究机构:英伟达H20芯片在华季度出货环比骤增50%
2024-12-30 20:45 观网财经-科创 -
实测可灵、即梦,AI作图谁更胜一筹?
2024-12-30 19:07 观网财经-互联网 -
“拿来主义就像在别人地上种庄稼,人家把地收回去就什么都没有了”
2024-12-30 18:38 观网财经-科创 -
国家高端医疗装备!美的旗下万东医疗DSA产品上榜
2024-12-30 18:35 观网财经-健康 -
外网热议:中国科技巨头百度比OpenAI更早发现Scaling Law
2024-12-30 17:51 -
AI芯片竞争激烈,英伟达将未来押在机器人上?
2024-12-30 16:27 观网财经-科创 -
“AI教父”:30年内AI致人类灭亡几率达10%至20%
2024-12-30 10:35 -
华为董事:这两年终端能活下来,有国民对华为品牌的热情
2024-12-30 10:07 观网财经-科创 -
财政部:年度公务用车采购总量中新能源汽车占比原则上不低于30%
2024-12-30 09:47 车市快讯 -
华为多款手机降价,Mate X5直降2500元
2024-12-30 08:56 观网财经-科创 -
全球首个重症医疗大模型,来自中国
2024-12-29 15:15 观网财经-互联网 -
特朗普请求最高法暂缓出售TikTok,专家:不可盲目乐观
2024-12-29 15:13 观网财经-互联网 -
荣耀完成股改并更名,将适时启动IPO
2024-12-28 10:21 观网财经-科创 -
小米:自研IoT操作系统Vela全面开源
2024-12-27 21:35 观网财经-科创 -
“美元全球官方储备份额,降至30年新低”
2024-12-27 20:24 美国一梦 -
对中国经济增长信心十足,刘强东为员工加薪后再1亿元增持京东仓储
2024-12-27 18:10 观网财经-互联网 -
工信部:2025年推进工业5G独立专网建设
2024-12-27 17:30 观网财经-科创
相关推荐 -
“原来,中国早就有预判” 评论 48“MAGA巨星”唱反调,阿根廷业界:中国制造真香 评论 172特朗普喊话:俄乌别打了,一起跟美国做大生意发大财 评论 242MAGA基本盘还能“忍”特朗普多久? 评论 176从2000兆帕潜艇级热成型钢的“登天”说开去…… 评论 111最新闻 Hot
-
“原来,中国早就有预判”
-
“拜他所赐,美国变成了流氓国家”
-
“特朗普会输,但中国不会轻易给他台阶下”
-
“MAGA巨星”唱反调,阿根廷业界:中国制造真香
-
又一起!白宫平面图遭万人共享
-
“特朗普非常愤怒:再砍10亿”
-
“我们被美国梦骗了,精英把我们出卖了”
-
“美国太自满,恐在这三方面落后中国”
-
泄密不止一次,美防长在“家人群”也发了
-
特朗普喊话:俄乌别打了,一起跟美国做大生意发大财
-
中方出手,日欧车企“慌了”
-
她被提名为联大主席,“德国完了”
-
美媒焦虑:哪怕只为跟上中国,美政府都不能这么干啊
-
特朗普“抱怨”后,日本考虑放宽汽车进口安全标准
-
“五角大楼里完全崩溃了”,3名美国防部高官被解雇
-
“趁纳瓦罗不在,他们冲进白宫劝说特朗普暂停关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