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比尔·陈:我在Quora上被称为“五毛”,理解中国不能人云亦云
最后更新: 2021-02-13 09:31:25编者按:比尔·陈(Bill Chen),新加坡华裔,外网“知乎”Quora上知名答主,曾在Quora上回答过非常多与中国相关的问题,且观点相对理性客观、富有事实依据,进而被一些人标签化为“亲中份子”。Quora上甚至专门有人以此发问:“其他新加坡人如何看待比尔·陈的亲中国立场?”,反响热烈。
观察者网也曾编译过比尔·陈在知乎上的问答,收获热烈反响。那么,“中国”对于比尔·陈这样的华裔而言,究竟是怎样的存在?在他的眼中,中国与美国、亚洲国家的关系将如何演变?观察者网专访了比尔·陈,邀请他谈一谈他眼中的中国。
观察者网专访Quora知名新加坡华人答主比尔·陈
【采访/ 观察者网 白紫文】
观察者网:第一个问题与您的个人经历有关。您经历过什么特别的故事、从而影响了您对世界(尤其是对中美)的看法?您的观点在新加坡是主流么?在您看来,中国在新加坡的一般形象是如何的?
陈:我的经历,可以从两个故事说起。
第一个故事关于我的祖母。
我的祖母是广东东莞一位没有受过教育的农民。她不了解什么“共产主义”意识形态,只了解“收地”与“分地”。她还曾告诫我不要谈及共产主义,因为“玩共产、会没命”,那个年代参加共产主义可能会被杀死。我只记得小时候她对我说过这些。
我长到十几岁时,“共产主义”这个我不理解的遥远国度的“奇怪”发展方向,被我抛到了脑后。
待到我上大学时,奶奶已经回过好几次老家,她探亲访友,处理耽搁了几十年的家事。她回来后兴高采烈地谈到,她的侄女侄子们现在都用上了彩电和冰箱,甚至在寒冷的日子里可以用上加热器了。她对此印象颇深。
晚年的她回忆了一些二战以前中国的样子。她说,她们这一代人一直在受苦。只有少数幸运儿有机会上学,大多数人都总是在为下一顿饭发愁。战争持续不断,不是军阀,就是日本人。毒品、疾病、灾难、无处不在,死亡的阴影笼罩着几代人。求生的欲望产生了难以置信的动力,将绝望和贫困的人推往世界各地——这就是为什么在秘鲁和古巴这样遥远的地方也有唐人街的存在。
我最后问一次问她对共产党有什么看法的时候,她答道:共产党?他们恢复了秩序。
这大概就是为什么毛泽东的肖像会一直挂在天安门城楼上。毛泽东创造了一个史诗,把和平带回中国可远比指着月亮说“送个人上去并让他活着回来”不容易得多。
第二个故事关于我的留美经历。
在美国,开3、4个小时的车前往当地的大商场或打折中心,都不一定会跨越州界。你们可能对这种规模的陆地已经习以为常,但对我们这样生活在岛上的人而言,这感觉是很陌生的。有过这样的经历才让我明白,我们有多么渺小、脆弱。新加坡一无所有,只有人。回想新加坡的历史和现在取得的成就,新加坡一定是在很多事情上做对了的,而一个诚实有效率的政府执政的连续性,显然对此有所贡献。
我还记得圣路易斯的一个寒冷的圣诞节早晨。不出所料,街上除了乞讨的乞丐,几乎空无一人。乞丐们都是黑人,很多还是40岁以下的年轻人。那次经历并不算可怕,因为那个清晨还算明亮,而且我也避开了市中心。
但这却引人深思。非裔美国人占美国人口的12%,为什么他们会成为无家可归者和市中心的核心居民?为什么比起白人或亚裔美国人,我会更害怕某些社区的黑人?
我去过的唐人街也是熙熙攘攘的街区。当然,那里气味也许有些奇怪,下水道可能很堵,建筑物看起来也更破旧,但即使是太阳下山以后,一个人独行在唐人街街区之中,还是感觉很安全,而且有很多东西可以吃和买,价格也低于平均水平。黑人社区却不是这样,那里到处是涂鸦、垃圾和坐在街角的人,看上去十分压抑。
纽约下曼哈顿区的中国城“港风”十足 视频截图
海外生活的经历鼓励着我去学习比较历史——东西方发展的时间轴。西方对东方技术的领先(或许日本除外)令人难以置信。到了15世纪,西方的技术已经足够先进,并开始征服非洲。16世纪,征服了美洲和亚洲。到了19世纪,西方殖民地遍布世界各地。流入欧洲的财富无以计数,铸就了今天欧洲各式各样的旅游景点。
即使二战之后殖民主义衰落,西方仍然保持着全球网络的主导地位。大宗商品价格由芝加哥交易所决定,世界资金通过纽约和伦敦流动,标普指数是全球经济晴雨表;通信网络由西方的硬件驱动;到处都能感觉到跨国公司的存在;西方的汽车、药品和电脑今天仍然要着高价;西方国家在联合国发言权最大,美国海军则控制着海洋。
这种统治性的地位和财富导致了福利政治和旋转门领导的出现。即使是那些没有好好做过研究过的人也知道,短视的、变化无常的想法和迎合爆米花观众的政策的危险性。而令人惊讶的并不是这些想法和政策的存在,而是它们能够持续存在——这是西方巨量财富的证明。不过,事情正在发生变化。在过去的世界里,富国和发达国家能够负担得起治理混乱的代价,这代价是穷国无法承担的。而在当今世界里,似乎已经没有国家能负担得起这种代价了。
至于我的观点……我的声音在新加坡是孤独的。新加坡对中国的了解并不像西方国家那样少,但总体来说也不够多。
这与中国几十年甚至数世纪以来不断传出“坏消息”有关,这些“坏消息”影响了这地区几代中国人的看法。要理解中国,就必须在当时的背景下研究中国。不幸的是,现在的中国人已经不知道什么是饥饿和贫穷了。中国的发展速度“破坏”了研究的参照系。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白紫文 
-
驻基里巴斯使馆举办牛年春节招待会
2021-02-13 09:00 中国外交 -
缅甸批准使用中国疫苗
2021-02-13 08:34 新冠肺炎抗疫战 -
“疫情暴发前没人见过新冠病毒,否则早发论文了”
2021-02-13 08:13 新冠肺炎抗疫战 -
智利总统、卫生部长接种中国疫苗
2021-02-13 08:08 新冠肺炎抗疫战 -
匈牙利下周将接收首批中国疫苗
2021-02-13 08:06 新冠肺炎抗疫战 -
谭德塞:病毒溯源报告将发布,料对所有假设持开放态度
2021-02-13 08:01 新冠肺炎抗疫战 -
美国新增确诊9.8万例、死亡5458例
2021-02-13 07:54 美国一梦 -
-
311年来最差!英国去年GDP萎缩9.9%
2021-02-12 23:00 不列颠 -
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向习近平致新春贺函
2021-02-12 19:14 中国外交 -
华为将在英国起诉汇丰
2021-02-12 19:11 华为 -
英外相又大放厥词,我使馆回击
2021-02-12 19:11 不列颠 -
“我们已做好断绝关系准备”
2021-02-12 19:11 俄罗斯之声 -
特朗普又被安上一罪:为中俄“输送弹药”
2021-02-12 18:06 特朗普 -
美国男子多次打电话给白宫威胁杀死拜登,被捕
2021-02-12 17:10 美国一梦 -
离谱!新疆被CNN“搬”到广东
2021-02-12 16:48 外媒看中国 -
-
“现在是21世纪,不是鸦片战争时期了”
2021-02-12 15:17 不列颠 -
“港府不认‘双重国籍’,可选我”
2021-02-12 15:07 香港 -
“这就是真实的美国恐怖故事”
2021-02-12 14:11 美国政治
相关推荐 -
最新闻 Hot
-
“美国几代人的亚太布局被毁,盟友终将望向中国”
-
“我们投给特朗普,现在他的关税搅乱了我们的行业”
-
美媒吐槽:全员滑跪,除了中国…
-
“别用中国的”,美国务院内部文件曝光
-
越南总理表态:越美谈判,不能影响其他市场
-
“关税正在扼杀企业对美投资意愿,市场重心或转向”
-
“谈判推迟,美国又提要求”
-
换防长?“美国后院起火”
-
带着石破茂的亲笔信,他来中国了
-
斗争升级!哈佛大学起诉特朗普政府
-
外媒紧盯中方“警告”:孤立中国,特朗普恐难如愿
-
特朗普称未来三天公布俄乌和平方案,美媒曝细节
-
工业电化学奠基人郭鹤桐教授逝世,享年95岁
-
挑衅!英军高官:台海问题,准备好了
-
美元主导地位遭削弱,“人民币必须抓住机会”
-
前十占九!“中国机构正在主导全球芯片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