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布兰德:中国掀起全球机器人革命
关键字: 中国机器人德国广东尽管在中国大力推动自动化进程之下,情况发生了巨大变化,但在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2014年整理的最新数据时,印度尼西亚的“机器人密度”略高于中国。这种异常现象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中国制造业劳动力规模远大于印度尼西亚,印度尼西亚在工业自动化上仍未得到政府的计划和支持。
印度尼西亚的监管流程就和其基础设施一样陈腐。最近,巴丹口岸海关依据禁止出口非法来源木材的规定扣押了一家造纸厂的合法出口货物。在巴丹岛的支持者们十分愤怒的情况下,这些问题仍然没有解决。
斯特凡·罗尔是一个德国制造业老手,在20世纪90年代工业腾飞的时候在中国工作,他非常享受在印度尼西亚生活和工作。但是他对于印度尼西亚非常担忧,认为它错过了“黄金机会”,很难变得足够高效进而在全球市场中竞争。“当你在民族问题上浪费时间时,时间就是金钱。”罗尔在他在巴丹的新工厂出现时说道,这家工厂为雀巢公司组装咖啡机。“但是如果你有良好的道路和基础设施,你可以进行即时生产(其实质是保持物质流和信息流在生产中的同步,实现以恰当数量的物料,在恰当的时候进入恰当的地方,生产出恰当质量的产品。这种生产模式可以减少库存、缩短工时、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1953年由日本丰田公司提出——观察者网注)。”
虽然很少人怀疑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挑战是艰巨的,但不是每个人都在如此暗淡的时期看到了两面性。印度尼西亚和印度的工资相比中国低很多,并且人口相对来说年轻化,一些分析师相信他们可以吸引更多的劳动力密集产业,例如服装生产这种大规模自动化还不适合的产业。
“当中国产业升级时,将为东南亚和印度释放许多机会”,香港投资银行汇丰银行的机器人产业分析师安德森说。
波士顿咨询公司的制造业专家哈尔·西尔金说,从印度等经济体的角度来看,现在布局自动化已经行不通了,因为这会抬高物价——“当他们有十亿人可以廉价地生产东西时”。他是技术乐观派的一员,他们相信从中期来看,自动化也将为新兴经济体创造新的业务领域,从而缓和工作岗位减少所带来的伤害。
“我们相信相比规模提升,未来会在本土化上有更多的发展”,西尔金说。“我可以开一家工厂,去改变软件和所有的制成品,而不是将百万数量提升到五百万或一千万。”
但是牛津大学的就业和技术专家卡尔·弗雷警告称,如果没有更好的教育和更多的技能,发展中国家将很难从制造业的进步中获益。
“技术技能的要求越来越高,由于很多发展中国家缺乏足够的熟练劳动力,他们在应用这些新技术时面临着极大劣势。”
中国自己也不能对自动化的负面影响免疫。14亿人口中的四成多仍然生活在乡村,他们大多数过着贫穷的生活,仅仅享受到城市经济奇迹所带来的微小福利。
但是,政府相信推动前沿制造业技术的利润将远远超过它所带来的潜在失业的危害。去年中国政府宣布的工业战略——被称作“中国制造2025”——不仅为了提高中国产业界的技术能力而设计,也旨在支持中国国际形象的发展。
汇丰银行分析师周先生说,中国企业为了增加出口和缓解国内经济放缓的影响,他们更可能专注于提升产品的质量:“产品质量方面的进步变得更重要。”
每年,各公司在机器人领域投入的回收周期都在急剧缩短,这使得让中国自动化领域的小公司和工厂做出投资变得富有吸引力。举例来说,根据花旗数据分析师的计算,2010年至2015年间,中国一个焊接机器人的投资回收期从5.3年降低到了1.7年。而到2017年,投资回收期将缩减到1.3年。
自动化不仅仅是将更加便宜且高效的机械臂安装在生产线上。一家销售定制家居用品的公司——尚品宅配家居总经理李感(音)说。更好的机遇是工业机器人和来自顾客和自动化逻辑系统的实时数据的协同合作。
尚品宅配位于佛山的工厂在利用机器人后,其生产率比原来提高了40%
由于使用机器人,尚品宅配位于佛山的工厂在2014年的生产率比原来提高了40%,雇用的工人却少了20%。2014年年末,该公司打算全力开动其最先进、最大生产基地的所有机器,通过利用更多机器人将原材料搬运到工厂,再把制成品装入准备出口的集装箱,在拥有两倍于原来员工的情况下就可以将生产率提升到原有的四倍。
过去,公司生产床、衣柜等定制家具的钻孔环节,是一项非常痛苦且危险的工作。现在,工人只需简单挑选板条、扫描条形码,然后把它们放到传送带上就可以了。传送带将板条传给机械臂进行加工,完成后再由另一传送带送出。加工过程非常复杂:尚品需要设计一种设备,确保正确对齐每一块板条,以便机械臂抓取;板条冲钻规格也要提前编程好,并录入条形码信息,因为这些机器人还没有任何人工智能功能。李感指出,人工监督和决策仍然很关键。“自动化只是一种技术手段,更重要的是,我们要思考如何将事情做到最好。”他说,“每当改变一件事情,我们就会问:做这件事情,机器人或者人工,哪个效率更高?”
波士顿咨询预测,到2020年,在中国、德国、日本、韩国、美国的影响下,由先进机器人完成的任务比重将由现在8%上升到十年后的26%,这些国家购入的机器人数量将占市场总量的80%。西尔金说,自动化的迅速扩张,就像“摩尔定律”与“人类学习曲线”的差别。他说:“即使人类做的特别好,但每十年才能将生产力翻一翻。”与此相对的是,研究人员能够推动机器人的发展,每隔四年就能让生产力翻一番。“假以时日,两者间会出现巨大差距。”
随着中国和其他行业领先者打造出更多、更好的机器人,机器人能接手的任务也会增加。比如屠宰场,人们一直认为,屠宰要求的技能是机器人难以掌握的,因为需要非常精细的手眼协同动作,而且需要处理的肉块也不规则。但是,西尔金观察到,由于使用了更廉价、更敏感的传感器,机器在去除多余肥肉时比人还高效“。让机器人完成这种工作正变得经济可行,因为你能比人工操作多保留3%或4%的肉——在一条运转迅速的生产线上,这将产生巨大价值。”
他补充说到,“有很多的事情,人类比机器人做的好。但是,这样的事会越来越少。”
(青年观察者张成、王欣译自4月28日英国《金融时报》)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aSTAR解读:
从2010年开始,西方媒体开始有计划的营造这样的舆论环境:制造业要回归美国,中国制造会因为成本提升而崩溃。支撑这个观点的第一个依据是3D打印,第二个依据是页岩气导致的能源成本降低,第三个依据则是智能制造机器人。
结果是什么?对于3D打印,一方面中国的3D打印技术世界领先,另一方面事实已经证明3D打印并不适用于大量标准化的工业生产,而且其强度不能保证。
对于页岩气,一方面中国在外国进口煤炭,有效降低能源成本,另一方面国际能源价格暴跌,美国大量相关企业破产,美国媒体的脸被打烂。
现在又轮到机器人了,美国媒体天天鼓吹机器人会让中国制造崩溃。现在看这种鼓吹很有效果,确实让中国产生了很强的危机感,开始大力发展智能制造。最终的结果是什么呢?一定是机器人革命在中国大爆发,中国制造全方位完成更新换代,产业升级,生产效率大幅提升。美国媒体再次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无论是3D打印,页岩气革命,还是机器人。对于美国媒体来讲无外乎是战略忽悠,骗骗蠢人罢了。谎话说得多了,没准别人真的信了。但美国人的忽悠方法似乎有问题。
中国经历了百年耻辱,直到今天,中国人脑子里想的最核心问题就是自强,你说中国不行,说中国药丸。中国人不会被吓倒,反倒会仔细研究你说我哪里不行,之后虚心接受,解决问题。
事实上,真实对中国人有效的忽悠方法是捧杀,让中国人自我感觉良好,这样慢慢不思进取,中国慢慢就完蛋了。
战略忽悠的战略错误,事实上只是西方针对中国众多战略失误中的一个。比如西方认为中国经济会崩溃,结果崩溃30年了,成长了几十倍。再比如西方认为中国会被和平演变,颜色革命,结果现在美国自己就要被革命了。还有,西方认为中国入世之后将沦为西方的经济殖民地,结果呢,可能再过几年,西方的所有工业品都被中国垄断,只能向中国出口矿产原料了。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马力
-
美码头工人集体声讨:这是对工人阶级的经济战争! 评论 44“短短100天,特朗普就把美国推向危机边缘” 评论 77美国工人造手机?“做大头梦,最小螺丝都是中国造…” 评论 1300人付款!美国人买美国货还是中国货?结果扎心了… 评论 271冲突升级?巴防长:印军“入侵”迫在眉睫 评论 204最新闻 Hot
-
“我们无法在美生产任何产品,销美商品将涨价”
-
美码头工人集体声讨:这是对工人阶级的经济战争!
-
“我们努力实现100%美国制造,但连个轴承都买不到”
-
“短短100天,特朗普就把美国推向危机边缘”
-
微软总裁着急:这项竞争不能落后中国,美国输不起!
-
美国工人造手机?“做大头梦,最小螺丝都是中国造…”
-
中方直说了,美农彻底崩溃
-
“中国发货吧,关税美国人自己出”
-
卡尼宣布胜选:对美国,决不“跪”
-
董袭莹本科相当于国内三本?“什么是协和4+4”冲上热搜
-
0人付款!美国人买美国货还是中国货?结果扎心了…
-
中国取得EUV技术重要突破,阿斯麦CEO还在嘴硬?
-
美学者出新书《日本大屠杀》,日本右翼坐不住了
-
清华“挖”来美国顶尖AI学者
-
“这是逼中国放弃美债,特朗普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
“如果中国垮了,地球上每个国家都会垮,包括美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