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迪·科斯勒:发放补贴不是促进美国芯片产业发展的正确方法
最后更新: 2022-08-18 08:16:53【导读】 本文作者反对美国实施芯片产业政策,认为“补贴的发放总是优先考虑政治家的利益”,资源已向摇摆州倾斜,体现出美国政治体制对产业发展的干扰。
【文/安迪·科斯勒 译/观察者网 由冠群】
拜登总统上周签署了总额达2800亿美元的《芯片和科学法案》,以补贴国内半导体生产并缓解芯片短缺形势。这真是大错特错。在此之前,为报复议长南希·佩洛西访台,中国大陆已禁止向台湾地区出口天然砂。天然砂!
半导体本来永远都不会短缺。在将沙子熔化并将其切成薄晶圆后就可以制成半导体芯片。短缺?去海滩看看就知道芯片会不会短缺了。尽管这次芯片短缺问题几乎已经解决了,但芯片短缺现象仍然存在。
你不能只靠砸钱来解决这个问题。没错,为了加工这些晶圆,芯片公司要斥资数十亿美元建造加工厂(或叫晶圆厂),并购买或许在五年内保持先进的昂贵超精密机器。芯片公司要在光刻、注入、退火、溅射和抛光等各环节持续投资并不断改进工艺以提高产量。在制造半导体的过程中渗入一粒微尘就像一颗流星撞向一座城市。一粒灰尘就可以毁掉几个月的工作。
英特尔创始人安迪·格罗夫曾给我讲过一个故事,有人不小心把墨水溅到了一家晶圆厂的蒸馏水管道中。工程师们吓坏了,但奇怪的是产量竟然上升了。制造芯片与其说是科学,不如说是艺术。芯片制造不仅仅是沙子加资本,头脑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拜登总统签署《芯片法案》
我曾经参观过俄亥俄州代顿市的一家晶圆厂,通用汽车曾决定在那生产自己的芯片。可令通用汽车震惊的是,这家工厂无法生产任何可用的芯片。什么芯片都造不出来。最后才发现,原来是工厂员工用来夹持晶圆移动的钳子在不断造成污染。
上世纪90年代初,我在台北见到了新晶片代工企业台积电的创始人张忠谋,他自豪地向我展示了他们公司的密封晶圆载具,他们已不再使用钳子。这就是台积电飞黄腾达的真正起点。
随后,一种“芯片代工”模式出现了。众多公司可以在加利福尼亚设计芯片,在台湾制造芯片,然后在菲律宾或印度尼西亚组装芯片,而不需要拥有自己的晶圆厂。当然,那些拥有昂贵制造设施的人提出了抗议。AMD公司创始人杰里·桑德斯宣称“真男人有自己的晶圆厂”。然而在今天,AMD也不再有晶圆厂了——它的处理器是由台积电制造的,而AMD的市值已超过了英特尔。够神奇。
英特尔公司在推出“奔腾”处理器后大赚了一笔,从而能以远超对手的投资建造最先进的晶圆厂,但最终稳定压倒了创新。英特尔有能力让一个晶圆厂运转起来,然后再照葫芦画瓢地“精准复制”出新工厂。为了造出制程更小的芯片,英特尔研究了荷兰设备制造公司阿斯麦尔的新极紫外光刻技术,却认为这种技术使用起来过于昂贵和冒险。台积电采用了极紫外光刻技术并取得了成功,这种技术尤其适于制造移动设备所需的低功耗芯片。目前,在建设晶圆厂方面,台积电的可用资金比任何公司都多。
随着《芯片+法案》为芯片制造商提供足足520亿美元的补贴和税收抵免,国会宣称“真国家有自己的晶圆厂”。该法案还拨款10亿美元用于除碳——这很奇怪,因为芯片是由硅制成的。更糟糕的是,只因英特尔位居台积电和三星之后,美国就奖励了这个刚刚公布其第三季度巨额损失的英特尔。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就连商务部长吉娜·雷蒙多也承认,在长达1054页的法案中“有很多附加条件”。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布赖恩·迪斯赞成“指令控制式”产业政策:“问题应该从‘我们为什么要实施产业政策?’转变成‘我们应如何成功实施一项产业政策?’”这种想法和苏联的五年计划一样都是错误的。产业政策最终会导致灾难。日本经济产业省对国内半导体行业进行了微观管理,最终却造成了该行业的衰落。今天,没有一家日本半导体公司进入全球前十名。
是的,为了避免台湾芯片供应出现变数,我们要能在国内制造先进芯片。但发放补贴却是错误的做法。补贴的发放总是优先考虑政治家的利益而不是如何有利于经济。政府资金往往最终都会流向那些选民摇摆州。你瞧,英特尔就正在俄亥俄和亚利桑那这些摇摆州建设自己的新晶圆厂。至于补贴,埃隆·马斯克在“华尔街日报执行官理事会”上(没错,虚伪地)说:“把它们都去除吧。”
美国真正应该做的是让供应商为军方、情报机构等单位订购大量芯片。他们甚至可以以预付款方式下订单。硅谷最初能够建立就是因为美国为建造洲际导弹和实施太空计划而订购了大量晶体管。好好商量,或许苹果和谷歌公司也会以预付款方式订购国产处理器和机器学习芯片。
不要让政治游说者决定资金分配,因为华尔街总是将补贴视为巨大的负面因素,这会导致收到补贴的公司估值下降和私人投资成本上升。上周我注意到,导致超级牛市疯涨40年的魔豆就是芯片,这种魔豆不能像猪肉炒扁豆那样天天吃。可我们却一而再再而三地犯这个错误,不要再“精准复制”同一项糟糕政策了。
(观察者网由冠群译自美国《华尔街日报》)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 原标题:WSJ - Andy Kessler: The Semiconductor Boondoggle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由冠群 
-
杨洁篪:日方应树立正确对华认知,摒弃零和思维
2022-08-18 07:13 中国外交 -
中方是否认为韩不应加入Chip4?我大使回应
2022-08-17 23:02 三八线之南 -
医疗崩溃!日本14家医院发“刺眼”鲜红色声明警告:能救的也救不了…
2022-08-17 22:07 -
美媒纳闷:乌克兰喊了几个月的大举反攻,哪去了?
2022-08-17 22:01 乌克兰之殇 -
美军称将派遣军舰过台湾海峡,秦刚:美方做得太过了
2022-08-17 21:41 两岸关系 -
全球唯一获批猴痘疫苗生产商:现有产能或难满足需求
2022-08-17 20:30 -
他被特赦后,三星2000亿美元在美建芯片厂稳了?
2022-08-17 20:13 三八线之南 -
以色列与土耳其宣布将全面恢复外交关系
2022-08-17 19:57 巴以恩仇录 -
40年新高!英国通货膨胀率达10.1%
2022-08-17 19:55 不列颠 -
香港美国商会换帅,将举行“罕见”系列研讨会讨论香港发展
2022-08-17 19:40 香港 -
东京奥组委原理事涉嫌受贿被捕,涉事企业供应开幕式日本队服
2022-08-17 19:18 东京奥运会 -
俄网民无情嘲讽:就这?还比胸肌?
2022-08-17 19:02 -
联合国日籍报告员谎称“新疆强迫劳动”,中方强烈谴责
2022-08-17 18:50 -
“这是种族灭绝,基辅迟早得认”
2022-08-17 18:28 乌克兰之殇 -
欧洲天然气价格再创新高,俄气预警:冬天还要涨60%
2022-08-17 17:49 欧洲乱局 -
爱沙尼亚拆除俄语城市的苏联纪念碑,克宫:令人发指!
2022-08-17 17:42 俄罗斯之声 -
轮奸穆斯林孕妇还杀害其7名家人,11名印度男子获假释引争议
2022-08-17 16:56 -
汪文斌:普京总统最新表态,是中俄高水平战略协作的体现
2022-08-17 16:44 中国外交 -
朝鲜发射两枚巡航导弹:或针对韩美演习
2022-08-17 15:13 -
美国家科学院“制裁”白宫气候官员
2022-08-17 15:04
相关推荐 -
扛不住了?特朗普释放对华缓和信号 评论 274和特朗普一起“孤立中国”?欧盟拒绝 评论 39“美国几代人的亚太布局被毁,盟友终将望向中国” 评论 132美媒吐槽:全员滑跪,除了中国… 评论 95换防长?“美国后院起火” 评论 121最新闻 Hot
-
扛不住了?特朗普释放对华缓和信号
-
美欧倒逼肯尼亚“转头”,“中国又拿下一局”
-
和特朗普一起“孤立中国”?欧盟拒绝
-
鲁比奥要重组美国务院:在大国竞争时代,难以履行使命
-
又变了!特朗普:无意解雇鲍威尔
-
“美国几代人的亚太布局被毁,盟友终将望向中国”
-
印控克什米尔地区发生针对游客的枪击事件,致至少20死
-
“我们投给特朗普,现在他的关税搅乱了我们的行业”
-
美媒吐槽:全员滑跪,除了中国…
-
“别用中国的”,美国务院内部文件曝光
-
越南总理表态:越美谈判,不能影响其他市场
-
“关税正在扼杀企业对美投资意愿,市场重心或转向”
-
“谈判推迟,美国又提要求”
-
换防长?“美国后院起火”
-
带着石破茂的亲笔信,他来中国了
-
斗争升级!哈佛大学起诉特朗普政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