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绍卡·莫迪:印度追赶中国工业化步伐,最大阻力没想到竟来自……
过去十年来,印度的崛起重塑了地区和全球格局。一些分析人士预测,到2027年,印度将超过日本和德国,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那么,印度的经济前景究竟如何?
本文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有趣的观察视角: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技术工人——短缺仍困扰着印度。当前,印度还未获得全球经济大国地位,但莫迪政府却已然陶醉于大国幻想之中,以“自力更生”“国家安全”为由,拒绝向印度工业化急需的中国工程师发放签证。作者认为,莫迪的自大将导致印度的发展前景堪忧。
本文由“南亚研究小组”的杨倩、毛克疾编译自《印度教徒报》(The Hindu)2024年7月30日的文章《The problem with India’s blocking of the Chinese》;文章作者阿绍卡·莫迪(Ashoka Mody)系普林斯顿大学退休教授、印度裔美国经济学家,曾在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工作,著有《破碎印度》。
【文/阿绍卡·莫迪】
印度政府已承诺向中方技术人员发放更多签证,因为大批印企正无比热切渴望来自中国的技术支持。
印企间流传着“印度工厂管理层和劳动力,相较他们的中国同行,还存在‘巨大技能差距’”的说法,这甚至获得印度工业和内贸促进局(DPIIT,译者注:这是“印度制造”倡议的牵头部门)秘书拉杰什·库马尔·辛格(Rajesh Kumar Singh)的认同。正如一家总部位于韦洛尔的鞋企所言,“中国技术人员‘高产且高效’。同样条件下,他们可以用我们生产100件产品的资源生产150件产品。”印度工程出口促进委员会(EEPC)主席也呼吁印政府向中国技术人员发放更多签证。
印度贸易出口增长乏力,而中国增长明显(1948-2020年数据,各国占世界出口的百分比)。图源:作者专著《破碎印度》,下同
从鞋类、纺织品到机械工程和电子产品,印企自华购买相关生产设备,但如若没有中方技术人员的帮助,这些机器就无法获得高效利用。印度各大产业联合会、工业协会的高层也反复提醒印政府官员:很多机器都在闲置,且出口订单也难以完成。甚至连高塔姆·阿达尼(Gautam Adani)这样的印度顶级财阀,其麾下的太阳能工厂也在等待中国技工获得赴印签证。
官方公开承认印度存在巨大的技术赤字。这一表态非同寻常,令人印象深刻。少有人如此明确指出,即使是“低技术含量”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也需要大量专业技术。过去 40 年里,中国正是不断打磨这类技术才跻身全球制造业中心。同时,中国的人才成本也低于其他国家和地区。然而,尽管印度政府几乎不对外国专家施加任何限制,但却总以国家安全为由限制中国专家赴印。这已成为一个难题。印度必须跳上全球产业技术升级换代的快车,而中国恰恰最有能力帮助印度在最基础的“低技术”产业中站稳脚跟。
然而,由于印度政府践行对华放宽签证的承诺仍非常迟缓,现在是时候敦促印度政府对印度糟糕的教育事业采取行动了——这是真正的问题根源。尽管国际舆论大肆宣扬“印度经济”,但世界并不会等印度太久。印度如果没有外国技术援助,并大幅改善国内教育水平(这对中国也成立),那创造大量就业的经济繁荣就是水月镜花。
一、签证前景不容乐观
中国公民2019年获得约20万份赴印签证,但在2020年中印边境冲突后,印对华发放签证规模急剧萎缩。2023年,印度对华发放的签证数量已降至2000份。“安全导向型思维”在印度已然根深蒂固。到2024年,哪怕是区区1000份面向中国电子行业技术工人的签证也因“严格审查”,纷纷被卡在“审批流程”中。
尽管印度商工部官员已释放积极信号,但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印内阁部长却泼冷水道:“中方技术人员和商人只有经过审查,且确保不违反旅行条件后,才可能获得签证。”显然,要是坚持搞审查,那释放再多的积极信号都没用。
强硬的国家安全论调很容易披上“自立印度”(Atmanirbhar Bharat)的华丽修辞,声称“印度制造业已步入自力更生的‘黄金时代’”。当印度经济增长越发依赖海外技术支持,特别是中国技术的时候,印度官员却没有意识到“自力更生”一词反而更具讽刺意味。
印度城市非但没有成为生产力增长的引擎,反而在20世纪80年代末落后于GDP的增长。
二、国内外知识技术结合
东亚经济史告诉我们,尽管海外知识与技术至关重要,但只有配以受过良好教育的国内劳动力,才能有力激发经济发展动能。由于印度教育薄弱,引进外国知识与技术才显得尤为迫切。
20世纪80年代,韩国企业通过拆解购进的外国设备以实施“逆向工程”。那时,韩国已有近三十年扎实的教育基础,几乎不需要外部人力援助。显然,他们仅靠进口机器设备就获取了可观的国外技术。
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中国经历了爆发式的经济发展,尽管当时中国教育基础弱于韩国。然而,正如世界银行1981年的一份报告所预测的,中国改革开放之前基础教育的普及化和高质量,为中国快速发展做好了准备。为了促进国内发展,邓小平派高层决策者出国考察,并引进国外资金和先进技术。事实再次证明,国内外技术的相互作用力之强大,足以推动中国成为新的全球制造业中心。
与此同时,印度也建起了更多学校,招收了更多学生。但令人沮丧的是,当时基础教育学业成果的测试结果却表明,“印度学校几乎没有在教育学生”。斯坦福大学的埃里克·汉努舍克(Eric Hanushek),在研究教育质量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方面成果斐然。他指出,印度仅有约15%的学生具备参与全球经济分工所需的基本阅读和算术技能,而在中国这一比例高达85%。
印度在女孩教育方面落后,且印度的教育质量随年级升高而差距逐渐拉大,大部分学生没有做好进入大学的准备。
而且中国并未止步于此。2018年以来,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开展的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中,中国学生的表现超越世界最佳水平。连续多年的PISA评估和中国内部评估都显示,中国达到世界一流学习水平的学生日益增加。印度参加了2009年的PISA评估,但因表现不佳而尴尬退出。
- 原标题:阿绍卡·莫迪:印度追赶中国工业化步伐,最大阻力没想到竟来自……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李泠 
-
“中国认为我们是个愚蠢的国家…”
2024-10-16 13:49 -
他再指控马斯克:花了10亿美元煽动政变
2024-10-16 13:31 -
光刻机巨头闪崩,“若保不住中国市场…”
2024-10-16 13:26 大公司 -
“澳大利亚没跟,认可了中国的主导地位”
2024-10-16 13:20 -
“近10年来首访,没有高官迎接、没有双边会晤”
2024-10-16 11:28 印巴冲突 -
有赴美留学人员因曾寻求代写论文被遣返,我领馆提醒
2024-10-16 11:17 -
以色列如何建国?马克龙和内塔尼亚胡吵起来了
2024-10-16 11:15 -
韩媒批评国安高官:鲁莽发言,可能刺激朝鲜
2024-10-16 10:58 三八线之南 -
两天内,朝鲜140万名青年报名参军或复队
2024-10-16 10:06 朝鲜现状 -
美国发出“最强烈警告”要求以方30天内改善加沙人道局势,否则...
2024-10-16 09:53 巴以恩仇录 -
习近平向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2024年度颁奖晚宴致贺信
2024-10-16 09:53 -
印度多个航班收到“炸弹威胁”,有人“怀疑”加拿大…
2024-10-16 09:26 印度惊奇 -
以军持续扩大,他说得到美国“保证”会缓和
2024-10-16 09:11 观察者头条 -
尼加拉瓜总统称:这俩人,是希特勒和魔鬼之子
2024-10-16 07:40 巴以恩仇录 -
以军:黎真主党高级军事领导层仅剩两人
2024-10-16 06:41 -
伊朗:以色列对伊朗的任何攻击都将被视为“战争行为”
2024-10-16 06:36 伊朗局势 -
“我们需要中国技术来发展稀土产业,但美国抵制”
2024-10-15 22:45 观察者头条 -
“新加坡人对华态度并不令人惊讶”
2024-10-15 22:09 新加坡 -
美英空袭也门荷台达省
2024-10-15 22:04 -
“痛苦是没有区别的,我谴责哈马斯,你敢谴责以色列吗?”
2024-10-15 20:59 欧洲乱局
相关推荐 -
“中国正投入万亿美元,我们却在这胡搞” 评论 41真急了!“白宫拟成立涉华关税应急工作组” 评论 233这场贸易战,美国就是个“纸老虎” 评论 91特朗普也直说了:不行,就放弃 评论 233特朗普“先眨眼”:很多人催我,期待和中国谈成 评论 246最新闻 Hot
-
“中国正投入万亿美元,我们却在这胡搞”
-
真急了!“白宫拟成立涉华关税应急工作组”
-
黄仁勋访华盼继续合作,特朗普回应
-
中国男子在TikTok“神评”美国关税,米尔斯海默秒答:赞同
-
“内地电影票房过亿那一刻,香港电影就被颠覆了”
-
美国税局代理局长刚上任三天就被免,“贝森特抱怨他是马斯克的人”
-
特朗普也直说了:不行,就放弃
-
“中国深知‘广场协议’是致命的,特朗普别想了”
-
“中国稀土,关乎美国人生死”
-
美军高官着急:中国速度太快了,是美国3倍
-
德银:中国客户减持美债,转头买欧洲资产
-
美国对中国再下黑手,“黄仁勋道出最大担忧…”
-
跟特朗普谈,拿中国当筹码?英财相:蠢死了
-
加总理扬言:除了中美,还有其他人
-
美方将不再斡旋?梅德韦杰夫喊话欧盟:学着点
-
特朗普“先眨眼”:很多人催我,期待和中国谈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