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闻一哆:生产旺季拉闸限电,是政府降能耗还是企业扩产太激进?
最后更新: 2021-09-27 10:16:38【文/ 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闻一哆】
限电!停产!
近期,江苏、广东、云南、广西、浙江、宁夏等十余个省份都采取了限电措施。
部分企业因限电缩减产能,导致一些工业原材料价格上涨,个别的涨幅甚至超过40%。
许多人都在问:为什么要在生产旺季拉闸限电?
一个直观的答案,就是“能耗双控”。所谓“双控”,一个要控的是单位GDP的能耗,另一个要控的是能源消费总量。
以前,有人声称中国人吃肉太多,影响环境,被网友直接怼了回去。但“能耗双控”不一样,那是我们自己的崇高追求,为了可持续发展,为了保障能源安全,为了提高生产效益,都需要这么做。
这次拉闸限电,是不是真的是“能耗双控”的锅?
微信公众号“侠客岛”指出:能耗强度约束制度已实施10多年,“能耗双控”执行近6年,按季度发表的“晴雨表”也做了八、九个年头。“能耗双控”目标要求一直稳定、明确,不存在临时加码。
今年的“晴雨表”显示,9省区能耗强度、消费总量均被国家发改委给出一级预警
这次“各地全力优化能耗指标、不惜关停生产甚至影响居民生活用电的‘一刀切’做法”,就是“跟开学前狂补作业一个道理”。
侠客岛还透露:某地因没完成“双控”目标,被上级约谈,于是,当地连夜布置,提出统一“硬性要求”。
中国有效控制疫情后,很快实现复工复产,大量海外订单飞向国内,很多企业都趁此机会寻求扩张。这些企业的行为是可以理解的。
但侠客岛指出了一些地方政府存在的问题:
部分地区在2030年碳达峰预期下,将“碳达峰”前的近10年理解为“攀高峰”的时间窗口,抢着上高耗能、高排放的“两高”项目,违规给“两高”项目开绿灯,想提早把住能耗增量“地盘”。一些地方未批先建项目屡现。
平时不作为,临近考核搞层层加码、玩命突击;平时高喊“绿色发展”口号,实际工作中却一再追逐短期效益,这暴露出一些地方对新发展理念的认识偏差,对绿色低碳转型的谋划不积极。
运动式“减碳”已被政治局会议点名批评,如不纠正,后患无穷。
微信公众号“远方青木”则进一步阐发,认为“碳达峰和节能减排……只是理由之一”。
现在中国制造的诡异之处在于,我们只赚吆喝不赚钱。
明明是全世界都求着中国出货,结果中国产品的出厂价就是提不上去。
中国的企业太零散了,这东西的技术门槛也确实不高,于是就进行了充分激烈的市场厮杀,只要还能赚一点钱,就没人敢提价。
海运的价格一涨再涨,吃掉了绝大多数利润。
除了海运涨价,原材料也在疯狂涨价,各种原材料都涨,全都是翻倍的那种涨。
因为订单量大,虽然单件毛利下降,但总体收益还过得去,大量的货积压在仓库,但早晚还是能运出去的,于是这些工厂就疯狂的扩产能,硬生生的忍受了原材料涨价。全球海外市场的畸形需求,支撑了中国制造这短暂的畸形繁荣现状。
有的人也许要问,这涨价的背后是不是有国际炒家的影子?
也许有,但“远方青木”以煤炭为例来说明主因还是在国内:
中国是世界第一煤炭消耗大国,也是世界第一产煤大国,中国耗费的煤炭93%都是自产的。
第一产能和第一市场,让中国对煤炭价格拥有绝对的定价权。
狂热的中国需求让煤炭供不应求,价格活生生的飙升了好几倍。
连煤炭价格都压不住了,说明中国工厂对原材料的需求那真的是很离谱了。
疫情终有结束的时候,这种畸形繁荣不可持续,到时候盲目扩张的企业会有很多破产倒闭。
就算你明知有问题,你也无法阻止,政府手里能用的手段其实极其有限。这个时候,中国的优势就体现出来了。我们曾经把几个行业定为国家命脉行业,水电、通讯、金融等,国家有完全的控制力。通过控制电,你可以控制一切。
前几个月,中国开始有意识的降低钢铁行业的产能,效果很显著,铁矿石价格直接就下去了。
而现在,中国开始指令性断电,强行压减各行各业的中国产能。你要是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那可以保你生产。你要是高耗能,低产值,没啥技术含量,那你就先歇歇,把你手里的订单给我退了。国家拦不住你扩产能,但可以不给你供电。
但笔者认为,也不必说大量海外订单是外国的什么阴谋阳谋,是在“偷偷给中国埋雷”。就像你不大可能拦着小微企业接订单,国外政府也不大可能组织小微企业发订单,以便制造你的“虚假繁荣”,在未来再组织好突然集体撤回订单,将你一军。这些都是市场经济的自然结果,可以预判与适度调控。
目前的限电规模,是否真的会大幅改变全球疫情下中国制造业的“繁荣”局面呢?未必能一步到位,其实也不需要一步到位。
无论如何,平稳过渡都是需要的。未来疫情结束时需要,现在限电同样也需要。调控产能并不是只有一刀切限电,更不必影响民生。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标签 限电-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陈轩甫 
-
港股退市5年后,匹克获15亿元战投重燃A股梦
2021-09-27 09:26 上市公司 -
荣耀智慧生活新品发布会:对标华为、苹果,追求三足鼎立
2021-09-27 09:22 大公司 -
大公司早报|赵明称荣耀笔记本今年增速行业最快 官方通报江南布衣问题
2021-09-27 09:09 大公司 -
亚马逊“封号潮”下,中国跨境商家成长启示
2021-09-27 00:08 商业 -
阿里宣布两大社会责任战略,将派驻“乡村振兴技术官”
2021-09-26 20:14 大公司 -
地产寒冬:老板亲自下场护盘,“酒肉朋友”各奔东西
2021-09-26 19:46 中国房市 -
抖音电商走向独立化,但服务和供应链仍是待解难题
2021-09-26 19:04 大公司 -
华润“围标”余波未平:华东大区“低价跑量”,或缺席上海第二批集中供地
2021-09-26 18:10 中国房市 -
挑战淘宝,下一个Shopify能否在中国崛起
2021-09-26 15:28 数字化转型 -
2021年世界互联网大会开幕,张勇马斯克雷军等人发表讲话
2021-09-26 13:22 大公司 -
大公司早报|华为研发登顶中企500强 新东方将裁员4万人
2021-09-26 10:20 大公司 -
集采风波下的迈瑞医疗
2021-09-25 20:10 上市公司 -
报告:吸引房企入市拿地的两大前提均已动摇
2021-09-25 14:38 中国房市 -
呷哺呷哺首次披露湊湊开店速度,贺光启:未来三年仍保持高增长计划
2021-09-24 22:56 大公司 -
搜索日浏览量达5亿,巨量引擎寻找更大商业增长空间
2021-09-24 22:12 商业 -
华为彭中阳:企业业务上半年同比增长18%
2021-09-24 21:34 大公司 -
两家世界500强的生意:传碧桂园百亿入股万达商管
2021-09-24 19:07 中国房市 -
华夏幸福停牌与债权人沟通风险化解方案:平安系态度很关键
2021-09-24 17:12 中国房市 -
房企境外融资额腰斩,东方不亮西方也“黑”了?
2021-09-24 17:03 中国房市 -
携程二季度营收增长86%,梁建章:继续兼顾全球和国内布局
2021-09-24 13:54 大公司
相关推荐 -
特朗普威胁俄罗斯有没有用?“到头来还要看中印” 评论 12他还没去倒是想挺美:火星将是美国的一部分 评论 136“半个房本不够买辆车,特朗普狠伤自己基本盘” 评论 164“和中美抢占份额”,欧洲“光谱”首战失败 评论 216格陵兰岛回怼特朗普:美国不会得到,我们不属于任何人 评论 203最新闻 Hot
-
加拿大人也不买了
-
“DOGE让我付出了很大的代价,但...”
-
特朗普威胁俄罗斯有没有用?“到头来还要看中印”
-
“乌克兰计划夏天大选,前提是...”
-
勒庞被定罪,不能竞选法国总统了
-
他还没去倒是想挺美:火星将是美国的一部分
-
日本再发警告:若发生,或致近30万人遇难
-
“半个房本不够买辆车,特朗普狠伤自己基本盘”
-
美科技巨头重仓这一领域,“但中国已经领先”
-
日本:最后的堡垒,也开始塌了
-
“和中美抢占份额”,欧洲“光谱”首战失败
-
格陵兰岛回怼特朗普:美国不会得到,我们不属于任何人
-
丘成桐:中国已准备好培养自己的顶尖数学家
-
“俄美已开始讨论稀土合作”,但…
-
美部长:还能塞得下特朗普的脸
-
“普京主义在美国获胜了”
-